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上6点,教练张博带领的辽宁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队都要准时出早操,他们所在的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身边奔涌的洛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滚滚向东。8月18日清晨,正在出早操的队员听见消防警报刺破河水的咆哮。
一名晨泳者在洛河宜阳县城段二级橡胶坝内游泳时,洛河水势突然暴涨,该晨泳者被困于橡胶坝的水泥墩上。宜阳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救援报警后,20余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立即组织7名队员乘坐冲锋舟下水施救。“消防队员一直给被困者抛救生圈,但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张博在岸上关注着救援进展,不料上游的水流越来越大,消防冲锋舟突然被掀翻,消防队员全部落入湍急的水中。张博大喊一声:“老队员,拿艇,救人。”
“当时根本来不及想太多。”張博表示,看到消防队员不仅救援受阻,还遇到生命危险,第一个想法就是救人。但他对记者强调,“没想太多”不代表“盲目行动”,虽然缺乏救援经验,但当时水深浪高,“我们的专业就是对抗激流,这是我们敢下水的原因”。
作为教练,张博带领5名辽宁队员下水救人,“都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老将,水上经验相对丰富,不能让年轻队员冒险。”同时参与救人的还有湖北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队。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为确保安全救援,该队下水施救的教练、队员均有6年以上激流回旋运动的经验,而解救了被困晨泳者的正是教练张航,32岁的他已经从事激流回旋项目10余年。
冲锋艇被掀翻后,4名消防队员被冲下橡胶坝,3人被卷入翻卷浪中。“根本没时间商量计划,但大家配合十分默契,都第一时间找到了救援对象。”张博称。被水流冲走的消防队员渐次被救上岸。
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救援,“除了勇气,需要尽可能专业。”张博提及的“专业”,是他们对水流的分析和认知,“这个河道约450米宽,表面上看水流过处都一样,可实际水下有很多坑,容易形成暗流造成危险,我们能看出来这个东西。”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知道船应该停在什么地方,不能下到哪个位置”。
“专业运动员参与救援的精神值得肯定,也是竞技体育具有社会应用性的案例,但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水上专业运动员就一定可以进行水上救援。”皮划艇世界冠军、浙江大学教师许亚萍去年曾参与临海救援,她和救援团队驾驶着冲锋舟,抢救转移了30余位受灾群众,许多网友表示,“这才是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可除了专业运动员的背景,许亚萍更是国际搜救冲锋舟救援技术教官、国际水域救援IRIA亚洲首位R4女教官,她更强调的是“救援的专业性”。在她看来,水上运动和救援教育更重要的结合方式,加快救援体系化建设,将其融入到水上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中,“让救援教育成为其中的必修课,更多人具备自救和救援他人的能力”。
(摘自《中国青年报》9.8)
一名晨泳者在洛河宜阳县城段二级橡胶坝内游泳时,洛河水势突然暴涨,该晨泳者被困于橡胶坝的水泥墩上。宜阳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救援报警后,20余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立即组织7名队员乘坐冲锋舟下水施救。“消防队员一直给被困者抛救生圈,但反复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张博在岸上关注着救援进展,不料上游的水流越来越大,消防冲锋舟突然被掀翻,消防队员全部落入湍急的水中。张博大喊一声:“老队员,拿艇,救人。”
“当时根本来不及想太多。”張博表示,看到消防队员不仅救援受阻,还遇到生命危险,第一个想法就是救人。但他对记者强调,“没想太多”不代表“盲目行动”,虽然缺乏救援经验,但当时水深浪高,“我们的专业就是对抗激流,这是我们敢下水的原因”。
作为教练,张博带领5名辽宁队员下水救人,“都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老将,水上经验相对丰富,不能让年轻队员冒险。”同时参与救人的还有湖北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队。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为确保安全救援,该队下水施救的教练、队员均有6年以上激流回旋运动的经验,而解救了被困晨泳者的正是教练张航,32岁的他已经从事激流回旋项目10余年。
冲锋艇被掀翻后,4名消防队员被冲下橡胶坝,3人被卷入翻卷浪中。“根本没时间商量计划,但大家配合十分默契,都第一时间找到了救援对象。”张博称。被水流冲走的消防队员渐次被救上岸。
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救援,“除了勇气,需要尽可能专业。”张博提及的“专业”,是他们对水流的分析和认知,“这个河道约450米宽,表面上看水流过处都一样,可实际水下有很多坑,容易形成暗流造成危险,我们能看出来这个东西。”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知道船应该停在什么地方,不能下到哪个位置”。
“专业运动员参与救援的精神值得肯定,也是竞技体育具有社会应用性的案例,但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水上专业运动员就一定可以进行水上救援。”皮划艇世界冠军、浙江大学教师许亚萍去年曾参与临海救援,她和救援团队驾驶着冲锋舟,抢救转移了30余位受灾群众,许多网友表示,“这才是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可除了专业运动员的背景,许亚萍更是国际搜救冲锋舟救援技术教官、国际水域救援IRIA亚洲首位R4女教官,她更强调的是“救援的专业性”。在她看来,水上运动和救援教育更重要的结合方式,加快救援体系化建设,将其融入到水上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中,“让救援教育成为其中的必修课,更多人具备自救和救援他人的能力”。
(摘自《中国青年报》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