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leeDak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做常规病理检查且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为++的262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包括年龄、肿瘤长径、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数量、肿瘤部位;用IHC法检测石蜡标本p53、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分析HER2基因扩增是否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否与上述特征相关。

结果

262例乳腺癌患者有69例HER2扩增阳性,阳性扩增率为26.3%;HER2基因扩增与Ki-67增殖指数和ER、PR的表达状态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1;χ2=34.97,P<0.01;χ2=38.31,P<0.01);与年龄、肿瘤长径等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26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106例(40.5%);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径显著相关(χ2=29.10,P<0.01),与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均P>0.05)。

结论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状态与Ki-67增殖指数和ER、PR的表达相关,肿瘤大小为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准确判断上述指标能更好地指导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评估预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在早期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SLNB的经肿物切除活组织检查确诊且临床分期为Tis/T1~2N0M0的93例乳腺癌患者,将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SLN)的患者分为SLN阳性组(转移)和SLN阴性组(无转移),通过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乳腺肿物切除活组织检查后SLN转移及SLN检出数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miRNA-106b(miR-106b)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和TU21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ep-2和TU212细胞分为转染miR-106b抑制序列组(实验组)、转染miR-106b竞争性阴性序列组(阴性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组(空白组)。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miR-106b抑制序列对细胞miR-106b表达的抑制效应。应用生物信息学及荧光素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