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课题通过鉴定

来源 :测绘科技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由我所与广东省测绘局联合试验研究的《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课题,在广东省珠海市通过鉴定。近年来,随着光电测距仪在测绘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采用光电测距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问题得到了国内许多测量工作者的重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如何?能否达到等级水准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能否用这种方法代替传统的水准测量。如果对这个问题能做出肯定性的结论,必将有助于提高测绘生产率,节省
其他文献
由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和无锡电影胶片厂共同研制成功的FE—102,FE—203型重氮复制胶片,于1985年10月22—25日在无锡召开了部级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来自科研、高等院校、测绘、煤矿、飞机制造、化学等31个单位的46位代表,与会代表听取了研制单位的技术报告及用户使用情况介绍,对文件资料进行了仔细全面审查,还进行了现场产品质量检测,经认真讨论,最后通过的鉴定书认为:
期刊
为了测定重力长期变化,1973年12月和1983年12月分别用3台和2台拉科斯特重力仪在四国东南地区进行了精密重力测量。所得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重力值增大几十个微伽,而且它的总数比几乎在同一时期用水准测量结果所查明的变化要小。
期刊
我国原有重力网是1957年苏联航空重力队协助建立的,属波茨坦系统。国务院中央军委1978年84号文决定重建我国高精度重力网和重力基准。国家1985重力基本网共57点,分为6个基准点,46个基本点和5个引点。在6个基准点上以意大利都灵计量研究所的可移式绝对重力仪(或我国计量科学院的绝对重力仪)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1983—1984年又以9台高精度、大测程的拉科斯特·萨贝格(LCR)—G型重力仪在57
期刊
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全体大会期间(1983—1987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的工作按以下五个分部进行。第一分部:定位。该分部的课题为:高精度平面和高程网;卫星和空间定位技术;大地天文学;海上定位;折射影响。分部内设有如下专题研究组:大地网的自动规划和设计;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陆地和海上定位;水准误差的分析和估算;全球相对高程系统的选择;光学长基线
期刊
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和八日,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在达姆施塔特举行了工作会议,讨论了“象对的影象相关和目标匹配”。会议议题除了与会者部有经验的数字影象相关外,还有用模式识别方法对象对中的目标进行匹配的问题。由计算机取代人进行立体观测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关键在于可靠近似值的获取。因此,匹配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①在每张象片上逐个选出合适的目标,即已标定的或感兴趣的目标,并假设它们在相邻象片上也可选得出
期刊
摄影测量绝非仅是生产地形图的一种方法,作为一种实在的量测系统还可用于科技及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在近景摄影测量中,物体到相机的距离有一定限度。一般说来,最大300米。若把低倍和缩微摄影包括进去,最小可达几个毫米。
期刊
欧洲摄影测量实验研究组织协会第五委员会,就复制技术对正射影象细部判读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利用奥地利的一个试验区域,制作了比例尺为1∶5000、1∶10000、1∶25000的正射影象地图;确定了正射影象的细部范围;制定了复制方法(溴化重氮法、网点胶印和随机网点印刷)的说明;比较了各学科用户的各种评价;以及考虑到复制技术的应用,比较了影象各种细部对人的感知程度。
期刊
除微波测距仪外,电子测距仪测定距离的方法,都是量测由逆向棱镜反回的调制载波。测出的值还要作一些改正,而改正数取决于棱镜玻璃表面和中心标志之间的偏距,以及棱镜玻璃厚度与折射率的乘积。通常称改正数为棱镜常数,应从测得的值中减去棱镜常数,并规定它的公差在±1毫米内。但是,对电子测距仪所用三种型号的棱镜进行物理测定后表明,许多棱镜常数已超出公差,需重新确定出与制造有关的新的棱镜常数。
期刊
现时广泛使用立体摄影测量的照片来研究各种技术问题中缓慢变化的现象[1]。它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摄影仪器的完善。现有的国产(指苏联—译者)和国外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研究所提出的要求[2]。因此就需要有尽可能的全能摄影仪器。恩·姆·卡拉拉(H.M.Kapapa)在[3,4]中指出,全能摄影系统应满足以下条件:相机内方位元素的高精度量测性能和相等性,可变的基线长度,焦距的收敛角,相机进行旋转和倾仰(包
期刊
加拿大地名常设委员会是加拿大自然和人工地物命名的权力机构,是从事地名标准化工作和地名学研究的协调组织。该委员会由各省、地区及联邦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设有四个咨询委员会负责处理与地名有关的各项具体事宜。此外还有一个由五人组成的秘书处,负责处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加拿大地名常设委员会每年在渥太华或某个省府召开一次会议。负责检查地名工作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