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绸之路”,改变你阅读世界地图的方式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这使得商船通航北冰洋成为可能,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北美洲的航道长度,有望大幅缩短。人们阅读世界地图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北极为中心,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
  这一前景给未来世界经济版图带来无限遐想空间。作为近北极国家和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的北极政策受到环北极国家积极研究,中国提出的“冰上絲绸之路”倡议吸引多方响应。
  连接亚欧的新航道
  按传统航线,中国要想与欧洲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欧洲各港口,如果油轮重量超过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21万吨,还得从非洲好望角绕行。
  相比之下,途经俄罗斯的东北航道可以将航程缩短1/3。它西起西北欧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途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意义以及航运价值,使得该地区战略价值十分重要。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加速消融,中俄、中欧来往北极航道的船舶将逐年增多。这条贯穿欧亚大陆和北美航道的航线,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
  虽非北极国家,但北极对中国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北极航道是一条商业航道。中国90%的外贸货物运输都依赖海运,“冰上丝绸之路”将使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的航线航程缩短25%~55%,每年可节省533亿~1274亿美元的海运成本。
  另一方面,北极航道也是一条安全稳定的能源之路。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报告称,北极地区未探明油气资源占全世界未探明油气资源的22%,其中包含了全球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和13%的石油,且大部分在水深不足500米的近岸。我国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高,此举可以开辟新的海外能源基地。
  “北极圈”反响热烈
  中国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参与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参与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等。
  中国政府倡导的是多方合作共商共建北极“冰上丝绸之路”,并将经济合作的重点放在北极航道和能源合作开发的前瞻性投资上。
  在航道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新通道不断被开辟。2017年10月9日,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上海长江口水域。本次科考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加上2012年“雪龙”号首次成功穿越东北航道,至此完成了北极三大航道的航行。
  北极科考船的成功航行,为中国商船开辟北极航道积累了大量经验,助力北极航道的商业开发与利用。
  开发北极航道,不仅有利于中国、俄罗斯与西欧、北欧国家的往来,对日韩等东亚国家也非常有利。
  最积极参与北极航道的莫过于俄罗斯,北极航道是俄罗斯连接东西方贸易最为便利、高效的交通运输线。
  除俄罗斯之外,自中国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后,不少国家对此反响热烈。
  冰岛表示,冰中两国在诸多领域都有合作的潜力,而北极合作将开启冰中关系新篇章。 “冰上丝绸之路”将为中国与冰岛在北极基建领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芬兰对“冰上丝绸之路”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芬兰希望推动其国内“北极走廊”计划与“冰上丝绸之路”对接,从而成为连接北极和欧亚大陆的枢纽国家。“冰上丝绸之路”若延伸至北欧,将大大增加北冰洋方向与北欧国家间往来贸易运输量。
  “冰上丝绸之路”任重道远
  当然,在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薄弱的基础设施,使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成本高,且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北极航道并不具备全年通航的资格,北冰洋温度常年维持在-40℃~-20℃,一年仅有两三个月海面冰层能够融化。从商业角度来看,时间显然太短了。
  北极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这要求参与北极治理、开发者要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北极圈国家比较,中国在科研水平上是后来者、追赶者,对北极航道的探索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提高科研水平。
  即使困难重重,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该文讨论了冲击波引爆机理,说明起爆深度可用炸雷管—炸药柱或炸药柱—炸药柱间爆轰传递难易程序的判据。当爆轰传递容易时,起爆深度小,被发药利用效高;而爆轰传递困难时,起爆深度
该文就高密度震源药柱在现场使用中出现半爆的原因从产品制造工艺,使用的起爆器材——雷管和现场使用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试验,发现硝酸铵细度、塑化药的均匀性、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