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儿疾病 推拿治疗 足部熏浴治疗
小儿推拿是临床治疗小儿疾病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形成了专门学科,很多医院里专门设有小儿推拿科。但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1岁半至4岁半之间的小孩进行推拿治疗时往往很难进行,究其原因是这个年龄区间的小孩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在医生行推拿操作时不是很配合。如果让孩子内服中药进行治疗,又往往因太苦而难以下咽,除非大人使用强制手段硬行灌入,每次小孩都是哭闹着服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临床上一直思考着用一种小孩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治疗。
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用推拿配合中药足部熏浴的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进行治疗比较有效。在小孩比较配合的情况下施以推拿疗法,否则施以中药足部熏浴法。或根据临床需要,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中药足部熏浴的具体方法是:
①辨证准确,处方恰当。
②每副中药连续煎两火,连带药渣和匀置圆盆内。
③用约为圆盆高度一半的圆形不锈刚支架置汤药之上(见下图),且在支架上放置一条毛巾。
④患儿坐小凳是,将双脚置毛巾上先行熏蒸,双腿至盆面略下用小毛巾毯盖严,使热气不易漏出。
⑤待药液温度降低到温而不烫时将小孩双脚置药液中浸泡。
⑥此过程中,如有一张小桌架于小孩双腿之上,让小孩能够看一些感兴趣的书籍或动画片,则效果更好。
⑦注意事项:操作时,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用手扶着,防止支架翻倒而烫伤小孩。
中药熏浴是中医古老、简洁而行之有效的治疗、保健方法。可以上溯至人类起源之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海经》、《礼记》等。医学著作中最早提及该疗法的当属《五十二病方》一书,篇幅较多、文义深奥,在此不作引述。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将熏浴疗法提到了相当高度。《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在谈到“腹中热,烦心出黄”时就明确指出:“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中有一段文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将药浴疗法与其它各种疗法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后代医家继承内经理论,也同样对中药熏浴疗法十分重视,本文仅略举几例,以体现该疗法应用之普遍,效果之奇佳。更多的内容请大家自行查阅。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到“凡人风初起,头面搔痒,便有红紫疹块起者,即可服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数十贴,外用七珍汤浴洗,发汗则易愈。”又有“惟澡浴可以疏风愈疥癣”。在《茵陈薰法》一节中,对痘证的治疗更是详于熏洗药浴之法。唐代孙思邈将药浴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千金翼方》中提到十余种药物“可作浴汤”,“玉明”一药更提到“小儿身热以浴之”,作者还告诫“凡浴小儿汤,极须冷热凋和”可见孙思邈对药浴一法的重视程度。宋代钱乙在儿科专书《小儿药证直诀》中治“百日内发搐”,有“治之可发散,人青膏主之,及用涂囟浴体法”,其治疗“胎怯”、“胎肥”“胎热”更是提出专门疗法“浴体法”。明代万全在他的儿科专著《幼科发挥》中治疗“火毒郁而不得泄”时提到“外以通圣散加金银花藤叶煎汤浴之”。
从以上引文可见,中药熏浴疗法不但普遍运用于成人以治疗疾病,也广泛应用于小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当前小儿用推拿法治病,部分临床医生往往囿于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之内,不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熏洗药浴疗法目前在社会上更多出现在足疗按摩店里作为休闲享受项目之用,它的医疗强势作用还没有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所经常运用发挥。本文目的是與同道共同探讨,推拿科不能固步自封的用单一手段来治疗疾病,否则随着治疗病种的单一化越来越严重,且与针灸、骨伤科多有重叠,疗效优势难以体现的话,推拿科早晚会被边缘化,而为广大患者所舍弃。
小儿推拿是临床治疗小儿疾病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形成了专门学科,很多医院里专门设有小儿推拿科。但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1岁半至4岁半之间的小孩进行推拿治疗时往往很难进行,究其原因是这个年龄区间的小孩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在医生行推拿操作时不是很配合。如果让孩子内服中药进行治疗,又往往因太苦而难以下咽,除非大人使用强制手段硬行灌入,每次小孩都是哭闹着服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临床上一直思考着用一种小孩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治疗。
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用推拿配合中药足部熏浴的方法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进行治疗比较有效。在小孩比较配合的情况下施以推拿疗法,否则施以中药足部熏浴法。或根据临床需要,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中药足部熏浴的具体方法是:
①辨证准确,处方恰当。
②每副中药连续煎两火,连带药渣和匀置圆盆内。
③用约为圆盆高度一半的圆形不锈刚支架置汤药之上(见下图),且在支架上放置一条毛巾。
④患儿坐小凳是,将双脚置毛巾上先行熏蒸,双腿至盆面略下用小毛巾毯盖严,使热气不易漏出。
⑤待药液温度降低到温而不烫时将小孩双脚置药液中浸泡。
⑥此过程中,如有一张小桌架于小孩双腿之上,让小孩能够看一些感兴趣的书籍或动画片,则效果更好。
⑦注意事项:操作时,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用手扶着,防止支架翻倒而烫伤小孩。
中药熏浴是中医古老、简洁而行之有效的治疗、保健方法。可以上溯至人类起源之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海经》、《礼记》等。医学著作中最早提及该疗法的当属《五十二病方》一书,篇幅较多、文义深奥,在此不作引述。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将熏浴疗法提到了相当高度。《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在谈到“腹中热,烦心出黄”时就明确指出:“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中有一段文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将药浴疗法与其它各种疗法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后代医家继承内经理论,也同样对中药熏浴疗法十分重视,本文仅略举几例,以体现该疗法应用之普遍,效果之奇佳。更多的内容请大家自行查阅。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提到“凡人风初起,头面搔痒,便有红紫疹块起者,即可服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数十贴,外用七珍汤浴洗,发汗则易愈。”又有“惟澡浴可以疏风愈疥癣”。在《茵陈薰法》一节中,对痘证的治疗更是详于熏洗药浴之法。唐代孙思邈将药浴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千金翼方》中提到十余种药物“可作浴汤”,“玉明”一药更提到“小儿身热以浴之”,作者还告诫“凡浴小儿汤,极须冷热凋和”可见孙思邈对药浴一法的重视程度。宋代钱乙在儿科专书《小儿药证直诀》中治“百日内发搐”,有“治之可发散,人青膏主之,及用涂囟浴体法”,其治疗“胎怯”、“胎肥”“胎热”更是提出专门疗法“浴体法”。明代万全在他的儿科专著《幼科发挥》中治疗“火毒郁而不得泄”时提到“外以通圣散加金银花藤叶煎汤浴之”。
从以上引文可见,中药熏浴疗法不但普遍运用于成人以治疗疾病,也广泛应用于小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当前小儿用推拿法治病,部分临床医生往往囿于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之内,不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熏洗药浴疗法目前在社会上更多出现在足疗按摩店里作为休闲享受项目之用,它的医疗强势作用还没有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所经常运用发挥。本文目的是與同道共同探讨,推拿科不能固步自封的用单一手段来治疗疾病,否则随着治疗病种的单一化越来越严重,且与针灸、骨伤科多有重叠,疗效优势难以体现的话,推拿科早晚会被边缘化,而为广大患者所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