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意类课程面临的困境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传媒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意类课程在进行线上具体实践授课过程中面臨即兴互动创作与即时探讨表达的困境。如何摆脱“云创作”面临的困境,实现创意类课程的有效传授?笔者以中原工学院的影视剧本创作课程为例,对在疫情下“云创作”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和探索,以期寻求有效的途径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关键词:疫情;线上授课;影视剧本;创意类课程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国。全国各大高校顺应时代诉求开启线上教学,运用了诸如企业微信、泛亚、慕课以及钉钉等多个平台进行网络授课。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网课“隔空传授”的质量和即时效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意类课程也随之进入了“云创作”的尝试和探索过程。理论上来讲,在4G、5G时代,这种“云创作”在技术层面上没有任何障碍。但事实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中诸如创意思维、影视剧本创作、微电影创作等创意类课程均遭遇即时创作作品无法有效成型、每个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可控制等诸多问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侧重于实践和创意的专业。创意类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从课程体系上来看,大一,开设创意思维、故事写作,大二,开设影视剧本创作、脚本写作,大三,开设微电影创作、影视广告创作、类型节目创作、纪录片创作等等。这些课程的共性就是创意类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集中传授和作品实现。但在疫情影响下的网络课程实践中,这些创意类课程在网络授课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无论是授课过程的互动还是授课结束后的作业反馈,基本上都在摸索中缓慢地改善。
  一、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特点以及线上授课难题
  首先,即兴创作品质要求高。一门创意类课程全程网络授课,实属在疫情影响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在此之前,很少有教师录制影视剧本创意类课程的课件。纵观当前各个高校的网络授课平台,也极少发现创意类课程的踪影。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创意是一种高度集中、实践互动性极强并且极易失控的一种即兴式思维狂欢。通俗来讲,这种狂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创作灵感。这种灵感需要生生之间的高品质激发才有可能产生出来。影视剧本创作也需要学生有准备、高层次地互相激荡头脑中的创意,最终在高品质的互动中完成整个创作环节。毕竟,影视作品是属于大众的,票房越高越能为接下来的艺术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集体参与的创作更符合行业与专业的规律。以影视剧本创作课程为例,在教师想象中,线上授课是这样的:“云创作”拉开帷幕,坐在电脑后面的师生摩拳擦掌,大家互相启发,观点激荡,妙语连珠,水到渠成地形成创作的狂欢。而真实的上课情境是:师生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躲在屏幕后的师生双方都面临着无法及时有效获得彼此表达的创意构思的困境。当互动效率大大降低时,剧本的即时创作成为看似容易实则无比困难的问题。虽然教师每次在上课时,每位学生在口头上都表示自己很愿意进行“云创作”,并且承诺自己会积极主动参与。但真正进入即兴创作环节时,大家常常出现短时或长时沉默,甚至出现创作断线。为了找出问题,笔者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8级的87名学生设计了一个关于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有43名学生喜欢网络授课的方式,但是对于自己在课堂上表现满意的只有11人。
  其次,以影视剧本创作课程为例,创意类课程本质上是“一次性”的、抗拒复制和模仿的,这就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剧本的创意规律和技巧类的大师课程比比皆是,但颇为悖谬的是,一旦这种技巧形成,便逐渐发展成为套路,反复使用同种技巧只会与创作灵感的距离越来越远。在此种创作模式下,剧本的剧情走向趋于雷同和僵化,从而失去了故事本身的生命力、艺术层面的审美力,导致影视剧本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双重性缺失。为了避免这样的难题,每一位讲授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的教师都面临着接下来怎么办的困惑和必须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压力。这种日常式更新的授课内容要求和频繁的授课技巧转换不太适合录制固定性和反复性的课程。每位教师也都在摸索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赋能课程,突破自我极限,打破“教授”创作思维。
  二、线上授课的实操方法以及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解决线上授课无法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笔者在对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影视剧本创作线上授课时,尽可能地丰富讲授课程的环节和方法。
  建立课程微信群,先导式预习和权威性讲解。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开课前一周左右,笔者建立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8级的班级微信群。在每次上课前3天左右,笔者提前把制作好的PPT课件发送至班级微信群,并且把课堂需要用到的影视视频案例名称发送至班级微信群,告知大家要提前观摩和预习。尤其是课件中有关创作的术语和概念,均进行了专业性的说明和权威性的讲解。接着,每次上课前,笔者都会把此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告知学生,并让其总结在观摩课件和实际创作课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备在课堂上进行解决。
  运用榜样示范型和引导型教学模式。在具体线上授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保持与每一个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但是,又要兼顾绝大多数学生的现实情况。为此,笔者把学生们分成了15个创作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自己创作过程中不能理解的理论概念和实践技巧集中反馈。针对每个创作组所遇到的问题,笔者从生活中寻找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如,创作者想要以疫情下普通人的命运际遇作为创作蓝本,笔者就以自己所关注的新闻案例作为切入点进行榜样示范式创作。同时,笔者还帮助一些遇到创作瓶颈的创作组,引导他们下一步创作,激发他们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一些生活的片段,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中构建下一步的剧情。这两种方法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强、能够跟上线上创作节奏的学生们非常有用。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87人中,有28人表示自己在线上课堂的即兴互动创作中参与度高,有23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学会了剧本创作并且可以独立创作。但是,从平时所提交的影视剧本创作作业来看,笔者认为他们对于自己的创作能力过分乐观了一些。
  三、创意类课程线上授课方法探讨
  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结束一周后,笔者围绕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线上授课模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87人全部参加了填写,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问卷结果的真实性,所有学生均匿名填写。
  在对线上授课模式的期望值中,有30人期望下学期继续进行网络授课。但是,在对于线上授课感受方面,只有17人明确表示线上授课效果很好,27人则态度模糊不清,剩余的43人均明确写下了更希望以面对面授课的模式来上影视剧本创作课。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在线上授课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笔者在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布置了创作作业。其中,50人认为作业量适中,作业难度也适中。但是笔者所收到的剧本创意梗概和剧本节拍表却表明,剧本作业整体质量不高,15个创作组能够达到良好水准的不足三分之一。而2019年同期作品因为可以面对面授课,直接让学生拍摄形成了视频作品,其中良好的比例占一半以上。
  针对以上结果,作为授课教师,笔者建议影视剧本创作课程依然应该采取以线下为主的授课模式。线下授课的当面沟通使作品效率更高,作品质量也更好。另外,影视剧本创作课程大班制上课也严重影响了上课质量。如果87人的课程分成3个小班来授课的话,上课效果就会更好。正如学生们在调查问卷中反馈的,对大多数人而言,上课互动的时间总是太少,效果让学生着急,也让老师着急。
  智能媒体时代,传统的大学授课模式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些冲击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意类课程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创意可以疯狂复制甚至机器创意软件格式化批量推出的年代,作为创意类课程的教师,每天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好的故事在哪里可以找到?好的故事的判断准则有没有发生变化?培养的创意人才如何才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创作出未来生活模式的理想表达?这些问题,以影视剧本创作课程为例,线上授课模式尚未寻求到有效的途径,还在摸索的路上,刚刚出发。
  参考文献:
  [1]代辉.影视剧本创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
  责编:桃 子
其他文献
摘 要:产教融合,守正创新,引导剪纸艺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形式走进高校,既能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又能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立足高校的教研平台系统开设课程,立足当下青年的审美需求,结合高科技美学技术创新产品形式,通过“剪纸+动画”“剪纸+文创”等形式使剪纸艺术焕发生机。高校联合地方政府和民间艺人共同构建“教、学、研、创、展、销”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平台,担当历史使命,助力区域文化振兴发展
期刊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而辅导员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从关怀伦理的视角出发,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探究高校辅导员,尤其是女性辅导员立德树人实现路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关怀伦理;辅导员;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期刊
摘 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三亚学院围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增加课程饱和度、课程深度和学业紧张度,构建了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助推以课程“三度”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全面推广。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如盐入水”地融入专业课程,是所有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本研究以安阳工学院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从该课程的思政目标和理念出发,针对每个章节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旨在用“智慧工具+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把工程职业道德、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融入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关键词: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和智能制造的产业需求,本研究针对测控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要求,提出了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以知识点重构教学方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加强学生参与、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思路,并通过机器视觉课程群的建设,推动测控专业一流学科建设,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机器视觉;课程群  《中国制造202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根本性举措。课程思政具有隐性教育的属性,更容易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学生心中。本研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特点和理论意义,并以农业设施工程学课程为例,介绍了农科专业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即教师提高自身德育意识、改革教学模式和挖掘思政元素三方面,促使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毅然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起点、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特点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然而在国际话语场,西方带有根深蒂固意识形态偏见的“中国威胁论”隨着疫情的蔓延卷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以线上课程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基于移动学习的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设计原则,采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案例分析、上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同时保证教学设计内容全面,从而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动学习;统计学;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迅猛发展,面对面的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开拓眼界、提升境界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帮助大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能力;眼界;境界  “重奏”是音乐中的一种演奏形式,目的是通过器乐整体的配合,让一首乐曲展现出新的意趣,可以说是“在有
期刊
摘 要:高校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新文科建设为发展契机,积极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通过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创新创业训练等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构建实施与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达成“教学革命”与“学习革命”的新文科建设目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教学革命;学习革命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我国教育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