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末年,“德国特朗普”冒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3月18日,疫情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向全国发表视频讲话

  在执政15年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自己将不会作为基民盟的主席参加2021年的联邦议会选举。大选未至,党内初选即将打响。目前,“德国特朗普”默茨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阿明·拉舍特和联邦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诺贝特·洛特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竞逐基民盟主席。其中,拉舍特被认为是默克尔暗中支持的中间派人物。
  象征温和与稳定的默克尔路线,无法左右德国政坛四溢的暗流。陌生面孔参加2021年的大选,意味着德国政治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影响整个欧盟在未来的走向。

“国民大党”的前世今生


  “你要从政吗?你已经超龄了!你打不进他们的圈子!”在不少德国人看来,德国主流政客有自己的一套封闭圈子,必须在学生年代就进入其政党的高校青年会,才能在某个严密的组织里往上爬。
  相比起其他西欧国家,德国政党文化显得格外稳定,也格外排他。战后西德两大阵营—温和左翼的社民党,和右翼的基民盟及其只在巴伐利亚州活跃的姐妹党基社盟,主导了政坛多年,号称“国民大党”。
  德国特殊的国情在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纳粹党统治和混乱的魏玛共和国议会政治后,德国社会似乎達成了某种默契:普通选民不过多参与政治,职业政客和组织严密的全国性政党管理日常事务,极左或极右力量被长期挡在国会门外,而职业政客以稳定和连贯的政策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
  打开近年基民盟的竞选手册,一个重要的词汇总是出现在眼前:中间(Mitte)—在德国选举文化中,这特指“中间选民”。默克尔长期执政的权力基石,就是她成为了德国大多数中间选民的共主。这些中间选民不喜欢意识形态过于浓重的政客,而是寄望于政府能够长年稳定施政。
  奥巴马在回忆录《应许之地》中这样看默克尔:在美国人标准看来默克尔绝对是乏味的人物,却对民粹煽动者有着“健康的抗拒态度”。默克尔个人的最大贡献,在于她缺乏个人魅力,对各种社会议题的立场隐晦飘忽,却让中间选民感到安全可靠。15年来,默克尔屡次主导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的“大联合政府”,令德国联邦政府稳定运作多年,却也埋下了政坛大洗牌的伏笔。

总理个人光芒下的撕裂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德国民众对默克尔的认同度竟然攀升到70%,大幅抛离其他西方领导人在本国的民间支持度,也比她自己在2019年的50%支持率高。对于一个已担任总理15年的政客来说,在执政末期依然被选民爱戴,实属罕见。
  早在2018年,默克尔的个人意愿就是找到一个同样代表中间派的党主席接班。短时间内找到“一个不叫默克尔的默克尔”(如卡伦鲍尔)显然不能说服保守阵营内部的各个派系,基民盟党内的反中间派早已蠢蠢欲动。基民盟大佬们是感到危机迫近的,因为与作为总理的默克尔个人民望高企相反,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的民意支持率不断下滑。
  两个“国民大党”主导的格局,仿佛正变成明日黄花。先是社民党屡选屡败,后有基民盟被民粹右翼“德国选择党”(AfD)在各个州穷追猛打。相比之下,一些过去数十年处于“边缘”的政党,比如绿党则持续走强,甚至取代社民党成为下一轮大选进入执政联盟的可考虑选项。
默茨得到了党内大佬沃尔夫冈·朔伊布勒的支持。朔伊布勒当过党主席,在默克尔内阁担任过对希腊和“欧猪五国”态度强硬的财政部长。

  面对“德国选择党”的压力,基民盟/基社盟党内一些回归保守主义基本盘的声音开始出现。在保守主义者和右翼选民看来,默克尔早已把基民盟的意识形态颜色改得面目全非。
  默克尔路线的第一个挑战者,是巴伐利亚州长、基社盟主席马库斯·索德。相比起基民盟,盘踞和主导东南部天主教重镇巴伐利亚的基社盟,在社会政策领域更加保守,在欧洲难民危机期间与默克尔主导下的基民盟多次唱反调。基社盟在巴伐利亚州成功把“德国选择党”拒于门外,保持在该州多年一党独大的地位,对于整个保守阵营来说都是一个可借鉴的蓝本。
  与默克尔一样,索德是新冠疫情暴发后民调不降反升的政客。德国舆论认为,索德的抗疫措施果敢、行动迅速,如在疫情初期就果断关闭学校和职业足球赛场,使之成为众多州长中最亮眼的一员,甚至被封了“抗疫强人”外号。民调发现,索德处理疫情的政策在巴伐利亚获得了高达90%的支持率,也有53%的德国受访者认为,他是接替默克尔担任总理的最佳人选。
  然而在基民盟/基社盟内部,一直有这样的明争暗斗:“坐拥”德国经济第一大州巴伐利亚的基社盟,屡次试图代表整个保守阵营参加全国性的大选,然而其在巴伐利亚的成功竞选经验却一直没能转化为全国性的胜利。巴伐利亚历史上一直不乏个性鲜明且强势的州长,却几乎从没有人能从这个职位继续攀升到德国总理的位置。2002年,时任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长埃德蒙德·施托伊贝尔,代表整个保守阵营参与大选,却最终被施罗德领导下的社民党击败,乃是基社盟最接近总理大位的一次了。
  索德一个重要的减分项是资历浅,担任州长只有2年,在保守阵营高层缺乏威信。索德后来表示,自己没有计划作为总理候选人参加2021年大选。而作为第一经济大州的州长和基社盟主席,即使在默克尔下台后,索德对新联邦政府的组建也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德国的特朗普”


  作为德国第二最受欢迎政客的索德,宣布继续留守巴伐利亚。那么,基民盟内部的右翼大佬们,就把目光放到了多年前退出政坛的弗里德里希·默茨身上。2020年2月25日,默茨正式宣布参与党内主席角逐,吹响了意在德国总理宝座的冲锋战。
  1979年,一群来自德国天主教地区的少年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登山旅游。这群男孩尽管刚刚成年,却志向远大,没等胡子变得坚硬起来,就商量着如何当上德国总理。他们就是基民盟培养的新一代年轻骨干。此时此刻,在安第斯山上的一座农舍里,刚刚达到合法喝酒年龄的男孩子们高举手中的威士忌酒杯,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有朝一日,这个团伙的其中一人要是决定参选政治公职,另外的成员就不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要是其中一人担任公职,另外的成员就不会公开呼吁他辞职。   这些刚成年的保守主义男孩,在日后都成为职业政客,也担任过重要的职务,如内阁部长或州长,却似乎没人能问鼎总理宝座。那个来自东德的新教女人,作为外来者拦截了这群天主教男孩的总理美梦。
  几乎40年后,其中一个男孩成了现在新闻图片中那个身材干瘦、头颅半禿的默茨。他被认为是“德国的特朗普”,也是基民盟内部对默克尔中间路线不满人士颇有号召力的领袖。冷战结束后,德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默克尔领导下的基民盟也追赶上政治正确的潮流,在女性权益、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等议题上彰显进步。然而,基民盟内部始终有一股力量对这种进步主义政纲侧目,而这个群体正日益聚集在默茨的周围。
  更加重要的是,默茨得到了党内大佬沃尔夫冈·朔伊布勒的支持。朔伊布勒当过党主席,在默克尔内阁担任过对希腊和“欧猪五国”态度强硬的财政部长。要不是因为遇刺受伤被迫终身坐轮椅的话,朔伊布勒也许早已坐在总理宝座上。
  默茨与默克尔早在2002年大选前夕就结下了梁子,在后者步步高升之际,默茨逐渐被边缘化,在国会当后座议员,一直得不到默克尔的入阁邀请。2012年,坐了多年冷板凳的默茨宣布退出政坛,并且转投商界,加入世界最大资产管理财团贝莱德(Blackrock,前身是Blackstone的固定收益部)。
默克尔为了让拉舍特在外交领域加分,还制造机会让拉舍特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结识,让他与德国在欧盟内最大的伙伴提早预热关系。

  评论人士用“全方位的不满”来形容默茨对默克尔领导下基民盟政纲的态度。默茨主张回归基民盟的保守主义基本盘,甚至不惜祭出民粹主义旗号,想从“德国选择党”手中夺回失去的保守主义选民。除了依然坚信欧盟作为德国外交重点之外,默茨在对华政策、北约成员国关系、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和移民政策等领域,与默克尔多有重大分歧。在选民对执政联盟感到倦怠之际,民调相对领先的默茨,仿佛看到了自己重新与权力接近的机会。

中间派没戏了吗?


  尽管默茨的民间呼声甚高,但他要先在党内的1001名代表投票中出线,才能成为本党的主席,进而若能带领本党赢得大选,才有机会出任总理。而在基民盟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默茨靠拢民粹右翼路线感到惶恐。
  再者,已经63岁的默茨几乎毫无政府部门的行政经验,也没有担任过任何联邦州的州长,履历不算过硬。
  而且,德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各党派基本上都无法单独执政。在基民盟多年与社民党联合执政后,左右双方早已掩饰不住倦意。实力渐增的绿党,成为了基民盟可以考虑的选项。然而,默茨曾任职的贝莱德集团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反对气候变暖议题,甚至在世界各国从事相关游说工作。这样一个质疑环保议题的候选人主导基民盟,也许难以说服绿党加入执政联盟。
  现任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拉舍特,则刚好是那个“不叫默克尔的默克尔”:他不但有地方执政经历,也在多个领域表现出延续默克尔政策的意愿。默克尔为了让拉舍特在外交领域加分,还制造机会让拉舍特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结识,让他与德国在欧盟内最大的伙伴提早预热关系。
  为了塑造“外来者”形象,默茨刻意把自己与拉舍特之间的竞争,锁定为整个基民盟“沼泽”针对自己的不公平竞赛,颇有几分特朗普的味道。
  本来在2020年年底举行的党内初选,由于疫情的原因,推迟到2021年年初,而且还要从实地会议改为网络会议。在默茨支持者看来,此举是想尽量让默茨减分。尽管基民盟高层多次否认,且坚称这是一场公平公开的党内选举,默茨还是把一种类似阴谋论的看法扩散出去:默克尔在暗中削弱异己者。网络视频会议投票的公正性和保密性,也成为了默茨支持者攻击的对象之一。
  随着默克尔时代渐渐褪去,一个新的不稳定时代即将来临。基民盟难以出现获得压倒性支持的总理人选,也说明其核心派系无法整合出统一的未来政治路线,一些过往不可想象的政治联盟也许会出现。法国政治学家吉勒·芬赫斯坦这样总结德国乃至欧盟未来的政治现状:过去的全民大党执政联盟是“固态”的,现在则变得更加“液态”,到了未来即将迈向“气态”。也就是说,执政联盟随时组合、随时散伙的“露水夫妻”时代,即将在欧洲各国来临。
其他文献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9月29日,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办的中华爱国工程第二届(2007)高级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華爱国工程联合会名誉主席张克辉,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名誉主席布赫出席会议。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首席副主席张绪武、副主席贾文先分别主持会议。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主席李德生以
张西蒙,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1990年开始担任平面设计、绘画基础和摄影等教学。众多设计、绘画和摄影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先后撰写全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材《广告摄影》、《商业摄影基础教程》和新视觉丛书《广告摄影新形象》等著作,现为中国图形图像学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动画系副教授。  张西蒙的作品用画意与写实结合的视觉构图,既表达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契合又反映出作
北京小汤山盆景艺术馆推出的天然奇石盆景,在一年中两次获得国际花博会的大奖,引起了国际盆景花卉艺术界的轰动。这枝代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奇葩首次在国际奖台上绽放异彩,吸引了众多中外收藏家和爱好者的眼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人大常务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以及著名收藏家、艺术家、企业家、金融家、驻华使节等社会名流纷纷前来参观欣赏。  小汤山山水盆景的艺术成就,令我
一年前,司法专家们在争论弹劾美国总统主要是法律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当然,两者都是,政治部分毫无问题。根据美国宪法,应该由政客而非法院判断总统是否犯有“重罪和行为不当”,以及首席行政长官是否对共和国造成持续威胁。  有时,立法者可能会容忍某些总统的错误行为,认为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成本会大于收益。但这一回绝非如此。  惩罚公职人员能够表明政体的道德承诺,反之亦然。2019年年末,众议院以乌克兰丑闻为由弹劾
3月17日,北京新建城际铁路联络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的工人在工程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随着各地本土新增确诊病例降为0例,中国目前的防疫重点转为防境外输入病例,经济发展正在全力复苏。  事实上,从2月中下旬开始,各地就开始“两手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让经济恢复正常运转,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发布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项
山西网通在中国网通集团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在“农村信息化建设”、“5G通信建设”、“村通工程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为三晋大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山西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本刊特专访了中国网通山西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守江。    立足全局 战略推进    《中国报道》:我国的“十一五规划”已于今年启动。“十一
2019年6月3日,德国柏林,凯撒威廉纪念教堂的钟楼被巨大的华为手机广告包裹  5月3日,默克尔总理继承人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拉舍特在接受《商报》采访时表示,德国的对华政策是“正确的”。这一表态,不仅暗示他会继续推动默克尔16年来的对华“务实外交”,而且也直接认可了德国现任政府顶住美国压力,继续允许华为参加德国5G建设的决定。  事实上,德国联邦议会4月21日刚刚通过19/28
在3月份的预算案中,英国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扩大了英格兰银行的使命,加入了支持政府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但在6月给《金融时报》的信中,前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警告说:“将央行使命扩展到气候变化等政治领域……有可能削弱央行事实上的独立性,导致对通胀上升迹象反应缓慢。”那么,情况怎么样?  学点历史可能会有所帮助。到1980年代,政策制定者已达成共识,即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是通货膨胀。政
原本和路内约在上海作家协会,后来改到附近的咖啡店,因为那里的啤酒和咖啡都不错,而且“二楼可以抽烟”。  采访当天路内总共喝了两杯咖啡,烟灰缸里盛着满满的白色烟屁股。它们东倒西歪的样子让我想到路内小说中的那些青年工人,无所适从又无处可去,而烟灰缸则成为一个小型微缩工厂,安置也限制了他们的青春。  路内告诉我,他最新的长篇已经有40万字了,写了快5年,原本打算2年完成,结果越写越长。写作的时候,有时他
电影《我是传奇》讲述了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纽约成为一座空城。前军方病毒学家罗伯·奈佛因为体内有自然抗体而未受到感染,成为纽约市唯一的幸存者  2020年新冠病毒病大流行使人类寸步难行。与此同时,大熊猫漫步于林间公路,奈良小鹿品尝路边绿植,天鹅和海豚重返威尼斯老城,成群山羊闲逛英国小镇,猴群为争抢酸奶大闹泰国街头……  这些罕见的情形揭示了令人尴尬的现实—原来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如此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