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信息的专业学科,涉及到较多的电子科技领域,如现代电子技术、信息科技、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直是中职的传统专业之一。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在有些领域方面的理论知识过于陈旧而不能跟上现代电子科技发展的步伐,内容联系不够紧凑,缺乏统一明确的目标,动手实践方面的教学力度不足,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些落后的教学模式都已成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的桎梏。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探讨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信息的专业学科,涉及到较多的电子科技领域,如现代电子技术、信息科技、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除了数学、中职物理、中职英语、C语言等基本的公共专业课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如电路分析、通信技术、电子系统工艺设计、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学生通过学习对电子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具备对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能够设计开发电子信息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体上是一门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性的工科专业。
1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的不足
目前中职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1 理论课程内容守旧缺乏创新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传统的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许多中职的专业课程内容仍旧是20世纪的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特别是电子电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集成电子电路仍然是小规模的数字电路,而我国目前的数字电路主要以大规模和大数据的集成电路为主,特别是在一些IT产业,需要用到的算法更加复杂,需要更强劲的后台电子运算设备。此时,这些守旧的电子信息课程就显得与时代发展脱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感觉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企业所要求的根本不符,而学校的课程中又没有时代所需要的知识理论。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下降,同时也违背了现代中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2 课程之间的联系松散,缺乏统一的目标
数字逻辑电路、单片机的开发应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些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一般来讲,在学生大一时候,会先学习中职数学、C语言和微机原理这些基础课程,尤其是C语言是后来专业课进行程序编辑的重要基础,有些中职还会开设C++语言,这是硬件开发系统中常用到的语言技术。到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往往都是学习了一门课程之后就立刻进行考试,学生也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等学生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后,就不再对此项课程进行回顾和归纳分析,而是立马投入到下一個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这样一门课结束接着另一门课的学习,使得各门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机统一联系,学生自己也感到学习内容多而散,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1.3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这里所讲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而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或者通过对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某一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而学校中的实践课,大多都是该课程的实验课程,其主要内容和目的都是对课本中的定律公式进行验证,并不能反映在实际电子信息技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脱节。由于实验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也较为敷衍,往往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快速完成实验,回去之后再完成实验报告,老师进行批改。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实践课的内容。学校的实践环节一般都在所有理论结束之后,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课程实践,其实本质上还是对该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企业本身的相关技术车间和办公室也不会对学生开放,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对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1.4 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目前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对于中职生的创新培养意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主要抓住学生的学分获得,在关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教研资金的投入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在课堂上,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项目研究经验的教师,对于理论课程的掌握是很扎实可靠的,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对新科技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而那些刚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讲师,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应用相对欠缺,尤其是电路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方面,显得经验不足。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牢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环境。
2 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
中职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为了使中职的专业课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中职应该对目前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和创新,加大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此,中职对其教学模式该做出以下改革。
2.1 对目前陈旧的知识体系内容进行更新
主要的手段有:保留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专业的精华课程之外,对于小规模的集成电子电路知识进行删除和更新,并且添加和时代发展相符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今年大火的阿尔法go智能机器人研究技术,中职可以加入关于DSP的相关知识理论,使学生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数据采集等领域有所研究和拓展,也可以根据目前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内容,添加一些与时俱进的选修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移动应用的UI技术和安卓、IOS系统的开发等内容,充分发挥中职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中职生的教研投入
空有一身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经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大三大量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期间,学校可以安排较多课时的实践课程和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在理论教学时候知识的灌输手段,而是用引导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解决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中职生的教研投入。一般来讲。学校关注的是中职生的就业率,而就业率一般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的,比如奖学金的获得等,因此中职在关于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就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应该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3 结语
文章通过对目前按我国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首先就目前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次就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说明;最后就中职现代的教学模式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最终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艳春.应用型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淮海工程学报:人文社科学版,2012(11):82-84.
[2]吴莉莉,赵安庆.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94-95.
[3]苏红丽.校企融合下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施[J].软件工程师,2015(02):52―54.
[4]张 颖,宋 岩,岳艳丽,等.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4(06):56―58.
[5]刘迎春,金永超.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比较与借鉴[J].计算机教育,2012(19).
作者简介
闫忠(1982-),男,汉族,甘肃陇西人,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现为甘肃省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专业方向:电子与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探讨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信息的专业学科,涉及到较多的电子科技领域,如现代电子技术、信息科技、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除了数学、中职物理、中职英语、C语言等基本的公共专业课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如电路分析、通信技术、电子系统工艺设计、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学生通过学习对电子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具备对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能够设计开发电子信息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体上是一门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性的工科专业。
1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的不足
目前中职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1 理论课程内容守旧缺乏创新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传统的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许多中职的专业课程内容仍旧是20世纪的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特别是电子电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集成电子电路仍然是小规模的数字电路,而我国目前的数字电路主要以大规模和大数据的集成电路为主,特别是在一些IT产业,需要用到的算法更加复杂,需要更强劲的后台电子运算设备。此时,这些守旧的电子信息课程就显得与时代发展脱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感觉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企业所要求的根本不符,而学校的课程中又没有时代所需要的知识理论。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下降,同时也违背了现代中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2 课程之间的联系松散,缺乏统一的目标
数字逻辑电路、单片机的开发应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些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一般来讲,在学生大一时候,会先学习中职数学、C语言和微机原理这些基础课程,尤其是C语言是后来专业课进行程序编辑的重要基础,有些中职还会开设C++语言,这是硬件开发系统中常用到的语言技术。到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往往都是学习了一门课程之后就立刻进行考试,学生也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等学生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后,就不再对此项课程进行回顾和归纳分析,而是立马投入到下一個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这样一门课结束接着另一门课的学习,使得各门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机统一联系,学生自己也感到学习内容多而散,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1.3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这里所讲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而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或者通过对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某一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而学校中的实践课,大多都是该课程的实验课程,其主要内容和目的都是对课本中的定律公式进行验证,并不能反映在实际电子信息技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脱节。由于实验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也较为敷衍,往往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快速完成实验,回去之后再完成实验报告,老师进行批改。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实践课的内容。学校的实践环节一般都在所有理论结束之后,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课程实践,其实本质上还是对该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企业本身的相关技术车间和办公室也不会对学生开放,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对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1.4 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目前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对于中职生的创新培养意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主要抓住学生的学分获得,在关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教研资金的投入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在课堂上,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项目研究经验的教师,对于理论课程的掌握是很扎实可靠的,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对新科技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而那些刚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讲师,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应用相对欠缺,尤其是电路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方面,显得经验不足。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牢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环境。
2 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
中职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为了使中职的专业课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中职应该对目前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和创新,加大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此,中职对其教学模式该做出以下改革。
2.1 对目前陈旧的知识体系内容进行更新
主要的手段有:保留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专业的精华课程之外,对于小规模的集成电子电路知识进行删除和更新,并且添加和时代发展相符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今年大火的阿尔法go智能机器人研究技术,中职可以加入关于DSP的相关知识理论,使学生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数据采集等领域有所研究和拓展,也可以根据目前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内容,添加一些与时俱进的选修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移动应用的UI技术和安卓、IOS系统的开发等内容,充分发挥中职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中职生的教研投入
空有一身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经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大三大量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期间,学校可以安排较多课时的实践课程和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在理论教学时候知识的灌输手段,而是用引导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解决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中职生的教研投入。一般来讲。学校关注的是中职生的就业率,而就业率一般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的,比如奖学金的获得等,因此中职在关于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就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应该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3 结语
文章通过对目前按我国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首先就目前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次就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说明;最后就中职现代的教学模式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最终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艳春.应用型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淮海工程学报:人文社科学版,2012(11):82-84.
[2]吴莉莉,赵安庆.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94-95.
[3]苏红丽.校企融合下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施[J].软件工程师,2015(02):52―54.
[4]张 颖,宋 岩,岳艳丽,等.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4(06):56―58.
[5]刘迎春,金永超.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比较与借鉴[J].计算机教育,2012(19).
作者简介
闫忠(1982-),男,汉族,甘肃陇西人,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现为甘肃省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专业方向:电子与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