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枭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硕士,杭州市教坛新秀,余杭区骨干教师。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根据“坎儿井”材料,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智慧的结晶—新疆坎儿井
  ◎819班 姚天悦
  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来保护宝贵的水源。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坎儿井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有限的水资源,有了坎儿井,当地人民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这种古老的集水方式,其开凿不仅十分艰苦,而且需要经验与智慧。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有研究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甚至更早。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到了2003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幸好目前已启动坎儿井的抢救工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抢救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
  坎儿井是劳动人民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文章紧紧抓住新疆坎儿井创造性这一主要特征进行说明。先介绍坎儿井的灌溉原理,如何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引出至涝坝(蓄水池)进行灌溉,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接着,写了坎儿井的开凿,开凿的过程十分艰辛,但文章的侧重点放在了开凿的难度上,什么地方地下有水,挖多少竖井、挖多深,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从而体现新疆人民的智慧。最后,在坎儿井的历史和现状中体现它的优势和文化价值。
  二 介绍某座建筑的说明文
  雷峰塔
  ◎812班 边 逸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雷峰塔就是其中一个著名景点。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国最后一位国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初叫“皇妃塔”,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朝廷追谥钱弘俶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故名。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有诗云:“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 。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初建时就已有现在的造型,其间经历过严重的损毁和火烧,后来又因为被盗挖而在1924年坍塌,鲁迅还写了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2002年重建,在建筑上保持原塔的风格。
  现在的雷峰塔全塔高约71.7米,分为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总建筑面积达到6089平方米。远远望去,就像是立于山峰的一座灯塔,一位巨人。从下往上仰望,仿佛看到了一颗八角星,这是因为塔身的设计采用的是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形,这也是宋塔的一大风格。每一层都有铜瓦覆盖,每个角上都挂有风铃,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登上塔顶,又可以将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湖心的三岛在这里看来也变得渺小而别有一番韵味。
  慕名而来的游人大多数是听过《白蛇传》这个传说故事的,法海为了阻止许仙和白娘子相爱,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许多游人也因此会进入塔身,去细细体会《白蛇传》的场景。
  漫步西湖一圈,到了傍晚,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你会欣赏到期待已久的“雷峰夕照”。夕阳的金光照在雷峰塔上,金光闪闪的湖面倒影像鱼鳞一般闪耀,这时的塔和山变得朦胧隐约,如一幅水墨画,让人陶醉。
  雷峰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的美是生动的,是有韵味的。雷峰塔是杭州西湖不可或缺的一处景点,一颗闪耀的明星。
  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小作者主要介绍了雷峰塔的历史和外形特征。雷峰塔从名字的由来,到坍塌重建,几经变迁,沉淀的是文化。考证史料,引用诗文,让雷峰塔更富有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雷峰塔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雷峰塔的结构特征。从不同角度看雷峰塔,像巨人,像八角星,像水墨画,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雷峰塔的外形特征,突出了雷峰塔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小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为大家一一介绍了雷峰塔,走入塔内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致呢?文章却戛然而止,很有节制,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  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的说明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802班 闻 雅
  “姐妹一样长,进出总成双。酸甜苦辣味,总是它先尝。”这个谜语打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吗?对,它就是筷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筷子,一日三餐顿顿都要用。由于方便快捷,中国对筷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僅2016年我国竹制一次性筷子使用量约为257亿双,而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据说一年可以达到450亿双!
  现在的筷子材质与样式多种多样,有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质制成的筷子。生活中,我们首选竹筷子,它无毒无害、环保、健康。质量好的竹筷子,遇高温也不会变形,而且价格又是最便宜的。次选的是本色木制筷子,最好不要彩漆的,虽然彩漆的筷子看起来漂亮,但因为涂料中含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化学物质,对健康有害。再者,我们要慎选银筷子、不锈钢筷子和有着中国风的陶瓷筷子,这些筷子看起来颇具风情和别致,但手感有些重,尤其不适合小孩和老人用,而且导热性强,夹取过热的食物时,容易烫到嘴。陶瓷筷子易碎,不建议作为常用餐具。此外,对于塑料筷子,我们最好敬而远之。塑料筷子受热后易变形、甚至融化,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中国多竹筷,韩国多金属筷,日本多木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呢?首先,筷子必须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人的朴素世界观。中国人讲究“阴阳两和”“好事成双”,意求圆满,这种“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念,在筷子上得到完美体现,于是才有了“一双筷子”的说法。其次,中国筷子的形状近似长方体或圆柱体,较长且厚重,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筷子上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中国人什么东西都要图个吉利,龙凤、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狮子、喜鹊、鱼等都是筷子舞台上的明星。
  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历史悠久,从三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筷子最开始称为“箸”,后来又因为“箸”的谐音“住”,而“住”又是代表一种停滞的意思。在古代那些商人因为生怕商品卖不出去,便想到将“箸”取其反义,改称为“筷”,取其“快”的含义,这样商品便会很快卖出去,从此生意就兴隆了。就这样,“筷”很快便代替了“箸”而传了下来。
  一双小小的筷子却有大大的学问,它集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身。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筷子,我们的生活确实少不了它,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文章开头用一个谜语引出说明对象筷子,极有意思。接着,介绍了筷子的需求量、不同种类、外形特征和悠久历史。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惊人,引发大家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对筷子种类的介绍更是一一道来,如数家珍,教大家如何从容地选择放心、舒适的筷子。介绍筷子的外形特征,小作者把笔墨放在寓意和文化上,透过简单的外形看到深厚的中国文化。承接外形寓意自然过渡到悠久历史,一个简单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最后,总结筷子的特征“集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身”,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文章合理地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如果在介绍悠久历史时能引用一些史料,文章将更厚实。
其他文献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目  走向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深处,是一种行为的担当。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烟雨深处,
期刊
疲惫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洗好澡,擦干头发,拿出最爱的小说,细细品读。却不料,眼前突然一黑……  “我这是在哪儿?”  “小姐!小姐!”  我猛地惊醒,睁开眼茫然地看向四周,旁边的一人却突然钻进我的怀中,本想推开,却发觉她在轻轻抽泣。我不由自主地抬起手,轻轻安抚着她。但见周围的人都一顿:“小姐这是……变性了?”我发觉他们目光里的惊奇,抬头问道:“怎么了?”却发觉这并不是我的声音,是怎么一回事?  我
期刊
小名片  陈佳,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探索和实践。曾编著出版《悦读照亮心灵》《培养孩子卓越的学习力》《太阳背后的光》等著作。  导语  经常会有同学问,写了这么多年作文,为什么每次写人叙事,写出来都是干巴巴的呢?比如写“妈妈”这个人物,明明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可是一提起笔,“妈妈”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了表现妈妈对家庭的操劳,对孩子的关爱,有些同学总习
期刊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满腹疑问,穿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来到“神秘而危险”的中国红色革命区。他针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事件,对“东方巨人”毛泽东进行了采访;他遇见博学的外交家周恩来、“一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等革命领袖,在谈话中了解了他们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深入革命群众的生活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民、工人、学生、战士们对革命事业执着的信仰和牺牲精神。斯诺以他独有的视角,真实呈现了中国共产
期刊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十一,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天安门盛大的阅兵庆典活动还历历在目,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值此国庆之际,为了向伟大的共和国致敬,本期特别推出 “我读红色经典作品”佳作一组,让我们重温红色经典作品,学习革命先辈们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舍生忘死敢为人先等永不磨灭的崇高精神,我们倍加珍惜今天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重温
期刊
圆月当空,清冽的月光透过枝丫和残破的瓦片落在床边,格外清幽。但这丝毫掩盖不了我心中的烦闷。明天就是乡试了,可半空中突兀的一声炸响,让我手一哆嗦,失掉了千方百计从老进士那儿求来的题解。  想到珍逾性命的前途可能就此葬送,我这个清朝学子再也无出头之日,不禁越想越气,顿觉胸口郁塞,竟晕了过去。  醒来,呀,今天要乡试,千万别迟到!想着,我带上干粮直奔考场。  半路上,我越走越觉得不对劲,那草下暗红的是什
期刊
我看见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讲过真话的小孩,有一天竟离开童话世界,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当来到如今城市,他还来不及感叹科技发达和钢筋混凝土的牢固,就见远处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他赶忙跑上前将老人扶起。几束意味深长的目光投在他身上,一位阿姨神神秘秘地将他拉住,说:“一看你就不懂事,小心他敲诈你!”他疑惑地点了点头。公交车上,一个小偷正在偷钱,他见了不假思索地大喊起来:“来人啊,抓小偷!”周围的人们匆忙散
期刊
重读《红星照耀中国》时,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当斯诺到达宁夏时,彭德怀、聂荣臻和左权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彭德怀、聂荣臻我们都知道,他们都位列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中。那么左权呢?既有能与彭德怀、聂荣臻等人相提并论的资格,为何在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名录里不见其踪迹?这个在《红星照耀中国》里被斯诺一笔带过的革命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左权,字孳麟,号叔仁。生于1905年3月,19
期刊
冯晓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曾获区、市年会论文一、二等奖,区命题比赛、规划课题一等奖等,在《教学月刊·中学版》和《中小学德育》各发表一篇论文。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班会发言稿修改  班会发言稿(修改后)  ◎907班 赵宇凯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们班最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改善,不仅卫生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纪律作风也非常
期刊
祥子和梁生宝,同样的创业青年,一个是旧社会的人力车夫,一个是新时代的朴实农民。同是白手起家,同样有着自己的理想,一个想通过劳动换来幸福生活,一个想用汗水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一个被历史淹没,沦为“城市垃圾”;另一个却勇立潮头,创业成功,成为新时代的英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创业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逢时和生逢其时  勤劳善良又吃苦耐劳的祥子生不逢时,他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