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3日,一个人潮涌动的房间里,现场买家和场外通过电话叫价的买家展开争夺,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拍卖——苏富比春季拍卖会“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夜场,因为尤伦斯夫妇“抛售藏品”的争论甚嚣尘上,而最后成交结果令人吃惊,张晓刚、张培力、王广义等中国当代艺术家集体以早期作品亮相,纷纷改写个人拍卖成交纪录。
尤伦斯夫妇,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大名鼎鼎,他们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是最早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收藏家之一。如今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成功收藏家的生意头脑。1987年,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之时,尤伦斯第一次来到北京,开始接触中国当代艺术家。据他回忆,周一至周五谈生意,周末就和当时有创造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一起。他惊讶地看到画家们仍然屈居在小小的画室中工作,要和别人共用走廊尽头的公共浴室。“但中国当代艺术家从集体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后的创作非常有活力,我买的第一件中国当代人的作品是艾轩画的西藏小孩,当时他只在25瓦特的灯泡下作画。”
尤伦斯从不夸口对于艺术是多么精通,就像他每次接受采访时说的,每一次进入新的收藏领域都犹如一个冒险,其间离不开专业人士的购藏建议和指引。他说:“吴尔鹿对于我很不寻常,在我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带我进入整个中国绘画世界,特别是古典绘画部分,是很少西方人能够单独进入的范畴。你需要对中国文化修养、书法、哲学和艺术史有充分认识。我们开始从拍卖会中购藏一些精美的绘画,那时候对绘画有兴趣的人非常少。与此同时,吴尔鹿开始把我介绍给他同辈的画家朋友认识。”
而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起点则是在香港认识汉雅轩画廊的创办人张颂仁之后,他说:“1991年,我在香港遇上了尽力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邓永锵爵士,他告诉我,他刚与张颂仁(汉雅轩画廊的创办者)合伙,张颂仁手上约有上千件绘画,而他还捉襟见肘。邓永锵提议我去找他,我们便在一个大车房里见面,在那里我得到精辟的购藏建议。一时兴起,买了几张方力钧与刘炜的作品,自此之后我便不停地购藏中国前卫艺术。”
有了张颂仁这些中国当代艺术经纪人的文化视野和艺术鉴赏力,尤伦斯夫妇淘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宝藏,他们的收藏品涵盖了从“85新潮”、1989年轰动一时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以及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这几次重要展览中展出的不少经典作品,以及现在已经成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也均被尤伦斯夫妇收入囊中,他们的收藏已经构建起了史料研究的价值,从收藏的经典性上看,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0年代是中国艺术诞生的重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以及流派风格一发不可收拾地涌进了中国,中国新生代的艺术家开始反思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艺术教育以及现实主义的教条,从而自行探讨不同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形成一股民间发起的全国性的艺术与思潮运动,在1985年达到高峰,称为“85美术运动”。四年后,中国美术馆的首届“现代艺术大展”将运动推向了最高峰,张晓刚、谷文达、王广义、肖鲁、耿建翌、徐冰、方力钧等186位艺术家的297件代表作品参展,一代中国艺术家的理想与激情在这里第一次以集体形式全面展现。
尤伦斯夫妇作为这一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画作的主要收藏者,曾在时隔十八年之后的2007年,在位于798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过“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览,策展人费大为在前言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政治上走向开放,而商业化压力尚未到来的空白时期。这一时期为孕育理想主义热情、激发各种乌托邦幻想设置了最理想的温床。”费大为在展览前言中说,他把85新朝运动比喻为“一次出轨的瞬间”,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就是这次出轨瞬间的“最高潮”,这个展览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启蒙初期的重新关注。时隔二十二年之后的2011年,现代艺术大展上的不少画作出现在苏富比春拍的尤伦斯收藏专场上,包括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毛旭辉的《家长系列三号》、张培力的《X系列》等。
当晚最具话题性的作品无疑是《生生息息之爱》,作于1988年,与《遗梦集》、《月光下的山丘与生灵》一起称为这一时期张晓刚的代表作。张晓刚作为“西南艺术群体”和“新具象画展”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无不带有超现实神话倾向的边界体验。该幅作品画面体现出印象派以及后印象主义的影响,甚至可以联想到高更(Gauguin)所描绘的大溪地原始又富足的生活画面——裸露上身的男女,栖身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在没有明显叙事的宗教场景中,与婴儿、羔羊交错,笼罩在幽暗而又绚丽的色彩氛围里,充满静观、象征性和隐喻性。
张晓刚的早期作品由于鲜有代表作出现在拍卖场上,因此其成交价一直难以超越“血缘”和“失忆与记忆”系列,而在本次尤伦斯收藏专场上,历史纪录被改写。《生生息息的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另一张《血缘系列:陈为民》作于1993年,以2306万港元成交。
不仅是张晓刚,曾梵志、于友涵、王广义、耿建翌等当代艺术家一律受到疯狂追捧,其中曾梵志的《假面系列十九号》(作于1994年)以及《假面系列四号》(作于1994年),成交价分别为1746万以及1690万港元;张培力的《x?No.3》作于1986年,成交价为2306万港元,超过最高估价的十倍:王广义的《毛泽东:P2》作于1988年,成交价为1914万港元,刷新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耿建翌的《灯光下的两个人》作于1985年,成交价为1858万港元,刷新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当代艺术家集体以早期作品亮相,纷纷改写个人拍卖成交纪录,105件当代艺术品全部成交,成交价高达4.27亿港元,远超底价1亿港元。评论界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逐步确认个人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地位。
“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令人思考的是时隔二十年之后该如何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源头,艺术能否超越社会现实,艺术的社会功能问题以及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关系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更令人深思的是尤伦斯夫妇的生意头脑,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作为投资者必然会去别的新兴市场寻找机会。英国媒体报道称,尤伦斯已准备转向印度艺术品市场,这个市场恰恰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类似。
尤伦斯夫妇,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大名鼎鼎,他们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是最早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收藏家之一。如今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无不体现了成功收藏家的生意头脑。1987年,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之时,尤伦斯第一次来到北京,开始接触中国当代艺术家。据他回忆,周一至周五谈生意,周末就和当时有创造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一起。他惊讶地看到画家们仍然屈居在小小的画室中工作,要和别人共用走廊尽头的公共浴室。“但中国当代艺术家从集体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后的创作非常有活力,我买的第一件中国当代人的作品是艾轩画的西藏小孩,当时他只在25瓦特的灯泡下作画。”
尤伦斯从不夸口对于艺术是多么精通,就像他每次接受采访时说的,每一次进入新的收藏领域都犹如一个冒险,其间离不开专业人士的购藏建议和指引。他说:“吴尔鹿对于我很不寻常,在我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带我进入整个中国绘画世界,特别是古典绘画部分,是很少西方人能够单独进入的范畴。你需要对中国文化修养、书法、哲学和艺术史有充分认识。我们开始从拍卖会中购藏一些精美的绘画,那时候对绘画有兴趣的人非常少。与此同时,吴尔鹿开始把我介绍给他同辈的画家朋友认识。”
而尤伦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真正起点则是在香港认识汉雅轩画廊的创办人张颂仁之后,他说:“1991年,我在香港遇上了尽力推进中国当代艺术的邓永锵爵士,他告诉我,他刚与张颂仁(汉雅轩画廊的创办者)合伙,张颂仁手上约有上千件绘画,而他还捉襟见肘。邓永锵提议我去找他,我们便在一个大车房里见面,在那里我得到精辟的购藏建议。一时兴起,买了几张方力钧与刘炜的作品,自此之后我便不停地购藏中国前卫艺术。”
有了张颂仁这些中国当代艺术经纪人的文化视野和艺术鉴赏力,尤伦斯夫妇淘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宝藏,他们的收藏品涵盖了从“85新潮”、1989年轰动一时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以及1993年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这几次重要展览中展出的不少经典作品,以及现在已经成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也均被尤伦斯夫妇收入囊中,他们的收藏已经构建起了史料研究的价值,从收藏的经典性上看,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0年代是中国艺术诞生的重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以及流派风格一发不可收拾地涌进了中国,中国新生代的艺术家开始反思他们一直以来接受的艺术教育以及现实主义的教条,从而自行探讨不同艺术形式的可能性,形成一股民间发起的全国性的艺术与思潮运动,在1985年达到高峰,称为“85美术运动”。四年后,中国美术馆的首届“现代艺术大展”将运动推向了最高峰,张晓刚、谷文达、王广义、肖鲁、耿建翌、徐冰、方力钧等186位艺术家的297件代表作品参展,一代中国艺术家的理想与激情在这里第一次以集体形式全面展现。
尤伦斯夫妇作为这一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画作的主要收藏者,曾在时隔十八年之后的2007年,在位于798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过“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览,策展人费大为在前言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政治上走向开放,而商业化压力尚未到来的空白时期。这一时期为孕育理想主义热情、激发各种乌托邦幻想设置了最理想的温床。”费大为在展览前言中说,他把85新朝运动比喻为“一次出轨的瞬间”,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就是这次出轨瞬间的“最高潮”,这个展览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启蒙初期的重新关注。时隔二十二年之后的2011年,现代艺术大展上的不少画作出现在苏富比春拍的尤伦斯收藏专场上,包括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毛旭辉的《家长系列三号》、张培力的《X系列》等。
当晚最具话题性的作品无疑是《生生息息之爱》,作于1988年,与《遗梦集》、《月光下的山丘与生灵》一起称为这一时期张晓刚的代表作。张晓刚作为“西南艺术群体”和“新具象画展”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无不带有超现实神话倾向的边界体验。该幅作品画面体现出印象派以及后印象主义的影响,甚至可以联想到高更(Gauguin)所描绘的大溪地原始又富足的生活画面——裸露上身的男女,栖身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在没有明显叙事的宗教场景中,与婴儿、羔羊交错,笼罩在幽暗而又绚丽的色彩氛围里,充满静观、象征性和隐喻性。
张晓刚的早期作品由于鲜有代表作出现在拍卖场上,因此其成交价一直难以超越“血缘”和“失忆与记忆”系列,而在本次尤伦斯收藏专场上,历史纪录被改写。《生生息息的爱》以7906万港元成交,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另一张《血缘系列:陈为民》作于1993年,以2306万港元成交。
不仅是张晓刚,曾梵志、于友涵、王广义、耿建翌等当代艺术家一律受到疯狂追捧,其中曾梵志的《假面系列十九号》(作于1994年)以及《假面系列四号》(作于1994年),成交价分别为1746万以及1690万港元;张培力的《x?No.3》作于1986年,成交价为2306万港元,超过最高估价的十倍:王广义的《毛泽东:P2》作于1988年,成交价为1914万港元,刷新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耿建翌的《灯光下的两个人》作于1985年,成交价为1858万港元,刷新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当代艺术家集体以早期作品亮相,纷纷改写个人拍卖成交纪录,105件当代艺术品全部成交,成交价高达4.27亿港元,远超底价1亿港元。评论界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逐步确认个人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地位。
“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令人思考的是时隔二十年之后该如何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源头,艺术能否超越社会现实,艺术的社会功能问题以及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关系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更令人深思的是尤伦斯夫妇的生意头脑,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作为投资者必然会去别的新兴市场寻找机会。英国媒体报道称,尤伦斯已准备转向印度艺术品市场,这个市场恰恰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