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石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ruary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埋石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大体积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护坡、挡土墙、堤防等工程中广泛应用。工程实践研究,埋石混凝土节省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骨料、粉煤灰、胶凝材料、外加剂的用量;减少混凝土浇筑温度裂缝、简化温控防裂措施;分坝段、分仓、分层浇筑,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投资。结果表明:埋石混凝土实施效益显著,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推广应用,从而推动埋石混凝土应用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提升。
其他文献
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是解决学校面临的新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师切身利益的需要。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面对教育系统的大变革,每一位教育人都面临着新挑战。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科研工作如何开展?
期刊
目的:在不同水热温度下制备锰酸锂,对其结构进行详尽表征,并对其低浓度甲醛降解性能进行探索。方法:采用抗坏血酸、LiOH、KMnO4为原料合成了锰酸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将四种催化剂应用于低浓度甲醛降解测试。结果:随水热温度从150℃升到230℃,锰酸锂的结晶性提高;LiMn2O4-210比表面积最大且表面
目的:研究根管消毒药甲醛甲酚(FC:formocresol)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儿小鼠颅盖骨由来的成骨细胞系细胞株MC3T3-E1细胞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将最终浓度0.5%的甲醛甲酚添加到培养液中,培养1、2、5、10、15、20min后,分别将细胞及培养液回收,对细胞及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甲醛甲酚处理后,在细胞增殖期阶段,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组增高;在细
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是国家力量、社区资源与市场规则共同体作用下的总体性治理。当前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模式指向市民化视角与国家治理视角。这种治理模式难以突破治理主体权责利失衡、治理事务边界模糊化与治理共同体意识缺乏的固有困境,它也导致社区治理失序与居民参与不足。但J街道红色物业治理实践表明:基层党委制度化形塑的“物业治理共同体”,建构国家—农民—市场的共同体关系,创新主体共治模式,通过治理事务责任落实的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护理,穴位敷贴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夏季三伏、冬季三九第1天各贴敷1次,共6次。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穴位敷贴组在中医证侯积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目的 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9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肺肾阴虚证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5例)选取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试验组(45例)选取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观察分析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56%
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当前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现实议题。从公共性理论视角出发,对南方N省H市M区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案例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立足于H市M区四年来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成效和困境的评估基础,认为公共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基础,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要素。H市M区的改革案例中社区“弱公共性”的主要成因是:居委会的行政化运作,
支气管炎是多发症病、常见病,近三年来我们采用654-2糊剂贴穴位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24例,慢性支气管炎102例,慢性支气竹炎合并肺气肿74例,合计300例,有效人数230例,有效率占77%。1.用654-2 10毫克、庆大霉素4万单位,氢松砜1滴调匀成糊状,用医用胶布贴在患者天突,膻中,肺俞
期刊
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优化和完善的进程中,基层社区治理作为民生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日益受到重视。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也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社区治理议题。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是政府的政策期待和治理目标,也同样成为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本研究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框架,在历时近5年的“社区家友站”弱势家庭综合支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行动过程中发现,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中“家文化”依然影响深远,亲缘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