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与血液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血液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肺癌患者血液端粒酶活性,并且与25例肺部良性疾病进行对照,其结果予以定性及半定量.结果肺腺癌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液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0.149± 0.018、 0.116± 0.019,明显高于术前血液端粒酶活性 0.072± 0.012,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P< 0.05);术后肺腺癌患者血液端粒酶为 0.116± 0.019,鳞癌为 0.062± 0.00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术后ⅢA-ⅢB期患者血液端粒酶活性为 0.131± 0.023,Ⅰ-Ⅱ期为 0.065± 0.0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血液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对临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混凝土的裂缝是一个在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就此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处理措施。
土建工程中,很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现象,不仅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还严重的影响到安全性,而混凝土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泥浆、石子以及砂子等部分,通过不断的搅拌处理,进行有效加工,从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介绍了斜坡屋面的主体施工工艺,包括模板方案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调配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屋面施工阶段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提供参考。
本文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对建筑表面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对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作用,从而完善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对建筑表面的保护技术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当前我国在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裂缝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裂缝的产生,将导致地下室发生渗漏,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对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裂缝产生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将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下面就结合工作实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现状还有待改善,本文在墙体保温材料发展的基础上,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节能措施。
本文笔者从两方面分析房屋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对材料、设计、施工和政策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有效的控制裂缝方法。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前路松解结合后路矫形治疗Scheuermann病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6例 Scheuermann病后凸畸形患者在胸腔镜下行前路松解、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结合后路矫形
我科 198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声带病变182 1例 ,病理证实表皮样囊肿 37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7例中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16~ 6 1岁。病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