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全球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 :学术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趋于全球化,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问题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环境因素开始广泛渗入到国际贸易、世界经济秩序、国家安全与外交等经济、政治等领域,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关系的走向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环境问题的全球化需要全球环境治理制度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全球化;环境全球化;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3)02-0066-05
  全球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进程与趋势①。环境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指生态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J·F·里斯查德在《20年解决20个全球问题》一书中列举了20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占了六个,他把这些归类为“共享我们的地球:涉及全球共用财产的问题”。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与努力。近几十年来,虽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有关全球环境治理的行为规范原则,如:共同合作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包容性增长原则等,这些原则对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环境全球治理仍然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它的实现仍是任重道远的。
  一、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国际化
  环境问题日益具有全球性。滕藤先生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中认为,环境问题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局部性环境问题。它通常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内部,呈现出地域性特征,传递性较弱;第二层次是区域性环境问题。它具有跨区域性,有一定传递性,会因污染物扩散而形成跨国界转移;第三层次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它具有全球整体性,传递性很强,其影响危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市场机制作用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不仅第三层次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共同问题,第二层次甚至第一层次环境问题,也会成为国际化的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作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不仅越来越超越国家、民族,超越地域限制,而且越来越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时间,成为事关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和风险是全球性的。正如江泽民同志给美国学生的复信中所指出的: “当今环境领域的挑战是全球性的,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作和长期努力。” ②
  环境问题日益国际化。当今,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它已日益渗透到国际经济、政治和外交等领域,构成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政治较量与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③。” 因而,环境问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比如污染物跨国远距离传播、环境污染跨国合法转移对他国环境资产的非法侵害等。
  俞可平先生认为:“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民主协商与合作,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健全和发展一整套维护全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包括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全球规划和制度。”④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国际化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生态特征和最重要趋势之一,要求我们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
  二、环境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全球生态环境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问题和三类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八大问题是:全球性淡水危机,21 世纪人类面临淡水资源匮乏的挑战将超过所有其他方面的挑战;全球性土地危机尤其是耕地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全球森林危机使当今世界正在从一个全球森林丰富的时期过渡到全球森林贫乏的时期;全球大气危机已成为全球环境危机的最重要的突出问题;地球增温,全球气候变暖,对全人类生存构成极大威胁;地球臭氧层破坏与耗竭,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地球生物多样性衰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全球生态危机的重要表现;有害废物在全球转移,是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突出表现。从这八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21世纪人类面临三类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一是全球公共资源的破坏问题,如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及大气环境变化,臭氧层耗竭与破坏引起环境变化,生物资源多样性锐减,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引起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变化等。二是全球的跨国环境的污染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排放污染物,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产生了环境污染称之为跨国污染,如酸雨、沙尘暴、大海污染、公用湖泊和国际性河流污染等。三是全球性环境“寻租”问题,在全球性资源环境的寻租活动中,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本国生态环境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寻租活动表现得特别突出。正是发达国家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导致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⑤
  生态环境的破坏从局部危害扩展为整体的危害,成为事关全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极大威胁着人类和非人类世界的安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灾难会危及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能够改变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气候,并可能导致地球增温和海平面上升,乃至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安全。比如亚马逊热带森林,地处关键性自然资源或者生态敏感区域,它的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环境威胁就可能是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不仅损害人体健康和制约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政治生活、科学生活和其他文化生活,并有可能波及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尤其有些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导致冲突和战争,引起国内与国际的暴力冲突。因此,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构成当今国际和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这使得生态安全或者环境安全成为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⑥   环境全球化观念强调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依存性日益增加,从生态环境上把世界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强调消除世界各国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阻碍,要通过全球人民积极参与,加强国际环境合作,采取国际化的联合行为来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与安全。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引起的,受到人类的价值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人类拥有强烈影响或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性的世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造成大规模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治理。环境问题作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当代已经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全球利益,它包括人类和所有的其他生命的共同利益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具有超越国家、民族、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特性,它直接决定和影响到每个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因而单靠某些国家、民族和地区是无法解决的,要求世界上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在首先解决自己环境问题的同时,必须对全世界根本性的环境问题采取全球一致行为,通力合作,建立全球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三、环境全球化治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全球化问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并被逐步提上国际议事日程。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开了有关全球环境问题会议的先河,但是这次会议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布伦特兰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1990年12月,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决定成立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参加的气候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NC)”,立即开始起草公约的谈判。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由此正式启动;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宣言》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在这次里约热内卢地球首脑会议上还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约定从1995年之后,公约缔约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确立本国节能减排目标。这些都是环境全球治理的进展。然而,这些机制基本上是联合国主导的,各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加入自身利益的考量。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之后,关于抑制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最近一次全球气候大会是于2012年召开的多哈气候大会,这次会议最大的进展是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一致,但已有非政府组织为此次各国妥协达成这样的结果表示担忧,认为节能减排前景堪忧。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迅速的世界环境大国,自1990年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启动以来,一直全程参与。在多哈气候大会上,中国在阐明自身立场的同时,呼吁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称:“我们呼吁参加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发达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减排指标并完成国内批约程序,确保一个减排力度高、有法律约束力的第二承诺期。其他发达国家要在公约下承担可比的减排指标,切实解决发达国家减排力度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应就2013-2020年的资金支持作出明确的、更大幅度的承诺,妥善处理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避免采取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行为。”
  环境全球治理之所以会遇到困境,和地球资源的共享性不无关系。我们可以把地球看做一个村庄,把每个国家看做一户村民,水和大气等资源看做牧场,村民在牧场里养牛羊,每多养一只就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收益,但这些收益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因为是公共资源,那么这个代价就由全体村民来承担。所以,村民仍然会增加所养牛羊的数量。其他村民若也依样画葫芦,就会造成资源不堪重负的悲剧,直到没有资源可以利用,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环境全球治理也并非毫无成就。自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签署以来,发达国家几乎已经停止生产和消费主要包括含氟氯烃在内的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到1999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坚决采取措施停产此类物质。有分析家相信,50年后臭氧层空洞可能会闭合。这样的成功案例主要是基于各国均认为臭氧层空洞不能给任何国家带来好处,所以才下定决心通力合作。然而,多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世界各国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国一直很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环境全球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致力于为人类建立共同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良好的生存环境符合中国人民的自身利益,也符合全人类共同的利益。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迅速凸显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这种状况增强了人类的全球意识,使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对付这些问题的需求上升,促使全球环境治理的制度机制迅速形成。
  首先,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传播和信息流动的全球化,这就能够促进国际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发达国家和国际环保组织对环境研究与监控取得的数据和信息传播到全世界,促进了环境资源信息共享,为决策者把环境因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全球化使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资源危机的意识在全世界传播并取得广泛认同,这就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西方发达国家较早遇到了生态环境问题,在反思过程中,一些理念不断形成: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经济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要在地球的生态与资源的极限内生活;增长不等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未来是共同的;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这些理念如今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促进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际社会各个层面从专家、环保人士到普通民众,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到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司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这是环境问题有望解决的前提条件。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环境合作得到拓展,全球环境治理可能走向制度化。1999年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发言中提醒人们注意,全球市场拓展太过迅速,以至于社会和政治系统还不足以完全适应它们。他呼吁参加本次论坛的企业界领袖和联合国共同合作,以缔结一项新的包括“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实践等领域的一系列核心价值”的全球性协议,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
  第三,全球化刺激了各类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大量涌现,形成了全球性的环境运动,推动着环境问题的解决。近几十年来,非政府的环境保护行动大量出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数以万计。绝大部分非政府环境组织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或在此间获得巨大发展的。一些非政府环境组织如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组织等都是拥有数百万成员的国际性组织,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宣传等渠道,他们逐渐组织起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国际性网络。他们的存在及活动推动了真正的全球性环境运动。非政府环境组织不仅在一些国家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它们是联合国解决环境问题的盟友⑦,在环境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在全球治理上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水平,这种状况显然不是各国政府之间简单的交流沟通就能够解决的。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等,在环境全球治理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建立更加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使这种作用更加突出。对发达国家的政府领导人来说,要更多地负起最强大国家在这个世界上的责任,更多地警醒作为民主政府的天职。而对那些关心环保的非政府组织和平民们来说,也应该超越原来那种只关注某个具体的或者某个具体领域里的环境问题的习惯,把眼光更多地投注于如何联合起来从事更广泛和深刻的制度性建设工作,如加强现已存在的环保政治正确性;以公民社会参政的形式对本国政府和利益集团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新的、更严厉的国际环保法规出台;完善对破坏环境者的国际惩罚机制。总之,当全球环境问题的恶果一步步显现出来的时候,任何试图淡化问题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应该建立全球市场、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联合政府之间相对平衡的全球治理结构,实现真正的生态民主,强国与弱国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面前一律平等,人类与动植物这些非人类世界能够和谐相处,秉承“和谐世界”的理念,才可以缓解、解决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注释:
  ① 蔡拓等.国际关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75.
  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③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④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
  ⑤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王之佳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⑥ 刘思华.经济与环境全球化融合发展问题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
  ⑦ [美]约瑟夫·奈,约翰·唐纳胡主编,王勇等译.全球化世界的治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Reflections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ING Shan
  (Yang-En University, 362014 Quanzhou, Fujian,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and global governance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affec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enter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national security and diplomacy and othe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iel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xert more and mor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trend of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The glob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ll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Key words: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al globalization; global governance
  【责任编辑 罗 雪】
其他文献
在临床经常遇到药物流产后出现急腹症的患者故本文对2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从机房管理的实际出发,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利用基于TCP/IP协议的Winsock编程技术,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分析和设计了三层C/S模式的高校机房管理系统,并进行了认真的测试,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
当前,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或滞后,所以需要对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几年来的跟踪研究和教学实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青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比索洛尔,
中国的教育投入及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而且从教材、考题到录取很多条块都各不相同,不仅是城乡二元分割,而是多元割裂。据统计,东、西部人均基础教育经费差距已经达到近10倍.小学
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该文探索了在《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组织实践
期刊
我院通过对照性治疗脑梗塞125例的临床观察,西斯汀的疗效较满意,现将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