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 ;能力;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提出更多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导,只是在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之后,都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恰是这些目标,引起了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注与思考。。
1. 把语文延伸到实践中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我一般不予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一粒种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种子是怎样钻出地面的?为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我设计了“种一粒种子,交一个朋友”的实践作业。孩子们和家长合作,利用废旧易拉罐、可乐瓶或小花盆种下了一粒小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不仅详细生动地记录了种子发芽的过程,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进了校园。窗台上,一棵棵刚出土的种子在阳光下挺起胸;教室里,一张张笑脸在春风里开心地漾起了笑容。在这样愉快、探究的氛围中,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随时都会有灵感的来访,智慧火花的闪现。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在探究学习中了解了新知,同时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互动合作的能力,还懂得了万物生长都要有关爱,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 。其实,实践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培养了兴趣,增长了感知,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
2. 让其他学科渗入语文
课堂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推崇“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精萃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思想内涵上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又极具美学价值。《课标》对小学生提出了背诵古诗词的要求,学生生活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心灵,完善人格,升华精神。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从一年级争当“背诗大王”活动到二年级的“每周几诗”,“课前一诵”,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学生背诗的数量大增,少的几十首,多的上百首,常常是出口成诵,用于识字,写话、交流……其乐无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随着诗文诵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吟诗诵词已不足以充分表达学生的诗兴,学生又尝试作诗,并给诗配画,不仅进一步受到了中华文化意蕴的熏陶,而且锻炼、发挥了创造力。
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组织“课本剧”表演能使语文课堂一扫沉闷气息,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梦想剧场、文化快餐!《拔苗助长》、《南辕北辙》、《画龙点睛》等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被演绎为课本剧,课堂变成了剧场,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参与到剧情中,充当各种不同角色。他们兴趣盎然、热情合作,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把故事演活了,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智,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办墙报、出班刊是他们喜爱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美术教育紧密相连,组织学生主办“展版”、“墙报”,就连走廊也成了展示交流的一道风景线。根据不同主题,学生自己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走进书的世界”、“神奇网上行”、“祝福妈妈”、“五月花红”等主题,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别出心裁。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美术才华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 引领语文走进自然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我班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我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们兴趣盎然,有的同学写出了想象作文《梦想神舟游太空》,表达了自己的飞天愿望。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大语文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和动员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调查研究,增进对社会、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再一个核心亮点是增加了“互动”因素。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语文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师生、生生以及家校互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为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为精彩,结合重大节日,我们精心编排了以节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八”节到了,我们以“妈妈的爱”为主题,举行了“祝福您,妈妈!”的系列活动:夸妈妈——送礼物给妈妈(鲜花、贺卡、小诗、歌声、分担家务活……——写写祝福的经过——画画祝福的情景。)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表达爱的真情,妈妈们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在孩子的实践作业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心与心相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了最自然的、最真实的体现。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大语文观正在被我们广大实验教师所认同与践行,那种认为坐在教室里就能把语文学好的旧观念已经渐渐为大家所摒弃。现在,商店的招牌,各种商品的包装盒上的文字,电视中的广告……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街道上的各种交通工具,甚至连如何去商店购物,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思考和讨论的话题。鲜活的语文环境,多样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大舞台,孩子们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语文教育的乐趣。
收稿日期:2013-03-06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 ;能力;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提出更多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导,只是在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之后,都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恰是这些目标,引起了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注与思考。。
1. 把语文延伸到实践中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我一般不予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一粒种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种子是怎样钻出地面的?为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真正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我设计了“种一粒种子,交一个朋友”的实践作业。孩子们和家长合作,利用废旧易拉罐、可乐瓶或小花盆种下了一粒小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不仅详细生动地记录了种子发芽的过程,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进了校园。窗台上,一棵棵刚出土的种子在阳光下挺起胸;教室里,一张张笑脸在春风里开心地漾起了笑容。在这样愉快、探究的氛围中,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随时都会有灵感的来访,智慧火花的闪现。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眼目睹了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在探究学习中了解了新知,同时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互动合作的能力,还懂得了万物生长都要有关爱,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 。其实,实践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培养了兴趣,增长了感知,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
2. 让其他学科渗入语文
课堂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推崇“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精萃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思想内涵上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又极具美学价值。《课标》对小学生提出了背诵古诗词的要求,学生生活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心灵,完善人格,升华精神。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从一年级争当“背诗大王”活动到二年级的“每周几诗”,“课前一诵”,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虽然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学生背诗的数量大增,少的几十首,多的上百首,常常是出口成诵,用于识字,写话、交流……其乐无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随着诗文诵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吟诗诵词已不足以充分表达学生的诗兴,学生又尝试作诗,并给诗配画,不仅进一步受到了中华文化意蕴的熏陶,而且锻炼、发挥了创造力。
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组织“课本剧”表演能使语文课堂一扫沉闷气息,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梦想剧场、文化快餐!《拔苗助长》、《南辕北辙》、《画龙点睛》等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被演绎为课本剧,课堂变成了剧场,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参与到剧情中,充当各种不同角色。他们兴趣盎然、热情合作,一言一语、一颦一笑把故事演活了,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智,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办墙报、出班刊是他们喜爱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美术教育紧密相连,组织学生主办“展版”、“墙报”,就连走廊也成了展示交流的一道风景线。根据不同主题,学生自己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走进书的世界”、“神奇网上行”、“祝福妈妈”、“五月花红”等主题,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别出心裁。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美术才华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 引领语文走进自然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我班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我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们兴趣盎然,有的同学写出了想象作文《梦想神舟游太空》,表达了自己的飞天愿望。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大语文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和动员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调查研究,增进对社会、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再一个核心亮点是增加了“互动”因素。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语文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师生、生生以及家校互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为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为精彩,结合重大节日,我们精心编排了以节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八”节到了,我们以“妈妈的爱”为主题,举行了“祝福您,妈妈!”的系列活动:夸妈妈——送礼物给妈妈(鲜花、贺卡、小诗、歌声、分担家务活……——写写祝福的经过——画画祝福的情景。)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表达爱的真情,妈妈们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在孩子的实践作业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心与心相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到了最自然的、最真实的体现。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大语文观正在被我们广大实验教师所认同与践行,那种认为坐在教室里就能把语文学好的旧观念已经渐渐为大家所摒弃。现在,商店的招牌,各种商品的包装盒上的文字,电视中的广告……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街道上的各种交通工具,甚至连如何去商店购物,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思考和讨论的话题。鲜活的语文环境,多样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大舞台,孩子们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语文教育的乐趣。
收稿日期: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