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工子弟学校设置和运营的初始阶段,其办学经费被明文规定为“由办学者负责筹措”,主要靠低收入的民工家长缴纳的廉价学费来运营,在资金、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很多市民和团体对民工子弟学校抱以同情和支援的态度,在人力、物力、金钱和舆论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本论文试从人力援助的视角,探明不同时期民工子弟学校社会援助的实际情况及新动向,并分析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人力援助;民工家长;大学生;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G52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05-02
民工子弟学校自1990年初诞生起,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民工子弟学校的诞生是交纳不起高额赞助费和借读费的民工们不甘坐视孩子成为文盲而自发进行的“自力救济,自力解决”的尝试。民工子弟学校诞生之初,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政府的援助,其设置和运营的经费被明文规定为“由办学者负责筹措”,主要靠民工家长缴纳的廉价学费来运营。民工子弟学校资金匮乏,在资金、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多次遭到取缔。本论文以北京为例,根据笔者2008年(6月12日~7月15日)和2013年(6月18日~6月25日)在北京实地调查的结果,试以人力援助为中心展开考察,从民工家长、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几个侧面,探究不同时期民工子弟学校社会援助的实际情况及新动向,并分析其包涵的社会意义。
一、民工家长的人力援助
民工家长为民工子弟学校提供人力援助的现象,主要存在于1990年和2000年初期,最近几年已经趋于少见。1990年,北京出现了很多民工家长为民工子弟学校免费修葺校舍、修理桌椅和下水道的事例,笔者于2008年在北京调查时获悉,“行知新公民学校”、“行知实验学校”和“明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曾多次得到民工家长提供的免费修理服务,并且在学校遭到取缔面临被关闭之时,闻讯赶来的民工家长们一夜之间将桌椅、办公用品等几乎学校的所有财产迅速搬送至别处,为在更加隐蔽的地方重新开校提供了不可取代的人力援助。民工家长为了确保子女有学可上,不仅帮助民工子弟学校修理设施设备,而且竭力保护学校资产,这种现象对保全民工子弟学校的存续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上述三所学校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北京教育行政部门的默许,并发展成为拥有千名学生规模的学校,多年来没有再遭到取缔。民工家长的自发式人力援助,是最早出现的人力援助的模式,反映了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反映出在城市中民工阶层有了自己的立足方式并形成了日趋完整的生活圈。
二、大学生的人力援助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众多一流的大学在此汇集,90年代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开始关注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对他们的师资不足和教师学历低下的困境抱以深深的同情,率先以志愿者的身份登上了民工子弟学校的讲台,如今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大学生们,以社团或个人的方式,和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援助关系。据统计,2002年,轮流到“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现更名为“行知实验学校”)当志愿者,帮忙授课和补习的大学生竟多达238人。2008年,笔者对北京的8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调查,得知他们均得到过大学生志愿者的援助,其中和“行知实验学校”建立了援助关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分别来自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地质大学等学校。而为“明圆学校”提供志愿者服务的大学志愿者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前后共有约30所学校,其涉及大学之多、涉及大学生之众令人出乎意料。在1990年和2000年初期,学校师资不足或教师突然离职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大学生走上讲台帮忙授课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主要以给学生补习,和学生一起开展艺术、音乐、体育等课外活动为主。但在2013年笔者进行的追加调查中得知,由于近几年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完善,因此婉拒大学生志愿者来校授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近几年,大学生在民工子弟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明显呈现出缩小趋势,例如,“行知新公民学校”自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的3年半时间内,有记录可循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共有24例,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活动有3例,分别为2009年9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来校,为女生进行了简单的青春期教育,发放生理卫生小册子;2010年2月8日,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志愿者为四年级二班的同学讲解生活急救常识,并为每个同学准备了写着祝福话语的笔记本和精致的学习用具;2012年9月21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六位志愿者为五个班级分别上了音乐课和体育课。对于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原“明圆学校”的张树军校长分析如下: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给民工子弟学校带来了正面的社会影响。民工子女们很羡慕大学生,大学生的来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欢迎的,很温暖,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肯定。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民工子弟学校尚未壮大时,给予了重要的人力援助,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师资力量上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
三、社会组织的人力援助
近几年,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日渐取代了民工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力援助,成为民工子弟学校接受人力援助的主要渠道。笔者根据2013年的调查和“行知新公民学校”网站主页公布的信息,将其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接受和开展的17例社会组织志愿者援助活动整理如下(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并发现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内容丰富?专业:涉及到英语、舞蹈、音乐、摄影、电脑、社会等课程;②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其中摩根大通和JA青年成就组织持续提供着志愿者服务;③国外元素的加入:外资公司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和外国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正在影响着民工子弟学校。说明现阶段,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能力已经趋于自立稳定,他们需要的是更规范、更高层次、更稳定的专业的人力援助,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有效组织和发挥本土的志愿者力量为民工子弟学校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新课题。
本论文主要以民工家长、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切入点,论述了对民工子弟学校的人力援助状况,并总结出不同时期,民工子弟学校人力援助的特征。除此之外,对民工子弟学校的人力援助还有很多形式,例如,一些名人和教育界人士组成理事会,对民工子弟学校在经营上的重大决定进行建议,在民工子弟学校经费不足或面临取缔时,多方奔走呼吁;一些外籍人士来到学校给老师讲解先进的外语授课法等,因为涉及人员数量较少,本论文不另加探讨。综上所述,民工子弟学校20年来的人力援助发展史,呈现出三大特征:①由内部到外部(从民工家长→大学生;从国内→国外);②由个人到组织(从民工家长→大学生社团→社会组织);③由偶发到有计划实施(从民工家长→大学生个人→大学生社团·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体现了社会需要、道义和良知,他们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同时,也在呼唤着社会的进步。如此庞大的力量,持续地为民工子弟学校提供人力援助,这说明民工子弟学校在道德上是合法的、民工子女是需要社会帮助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流入地地方政府应该正视现实和民意,尽快出台更健全的政策,以确保民工子女的就学权利、改善民工子女的就学环境,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A-2400-11-0001-0226)
作者简介:黄敏(1976-),江苏泰兴人,博士,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研究方向:教育行政学。
关键词:人力援助;民工家长;大学生;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G52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05-02
民工子弟学校自1990年初诞生起,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民工子弟学校的诞生是交纳不起高额赞助费和借读费的民工们不甘坐视孩子成为文盲而自发进行的“自力救济,自力解决”的尝试。民工子弟学校诞生之初,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政府的援助,其设置和运营的经费被明文规定为“由办学者负责筹措”,主要靠民工家长缴纳的廉价学费来运营。民工子弟学校资金匮乏,在资金、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多次遭到取缔。本论文以北京为例,根据笔者2008年(6月12日~7月15日)和2013年(6月18日~6月25日)在北京实地调查的结果,试以人力援助为中心展开考察,从民工家长、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几个侧面,探究不同时期民工子弟学校社会援助的实际情况及新动向,并分析其包涵的社会意义。
一、民工家长的人力援助
民工家长为民工子弟学校提供人力援助的现象,主要存在于1990年和2000年初期,最近几年已经趋于少见。1990年,北京出现了很多民工家长为民工子弟学校免费修葺校舍、修理桌椅和下水道的事例,笔者于2008年在北京调查时获悉,“行知新公民学校”、“行知实验学校”和“明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曾多次得到民工家长提供的免费修理服务,并且在学校遭到取缔面临被关闭之时,闻讯赶来的民工家长们一夜之间将桌椅、办公用品等几乎学校的所有财产迅速搬送至别处,为在更加隐蔽的地方重新开校提供了不可取代的人力援助。民工家长为了确保子女有学可上,不仅帮助民工子弟学校修理设施设备,而且竭力保护学校资产,这种现象对保全民工子弟学校的存续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上述三所学校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北京教育行政部门的默许,并发展成为拥有千名学生规模的学校,多年来没有再遭到取缔。民工家长的自发式人力援助,是最早出现的人力援助的模式,反映了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反映出在城市中民工阶层有了自己的立足方式并形成了日趋完整的生活圈。
二、大学生的人力援助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众多一流的大学在此汇集,90年代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开始关注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对他们的师资不足和教师学历低下的困境抱以深深的同情,率先以志愿者的身份登上了民工子弟学校的讲台,如今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大学生们,以社团或个人的方式,和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援助关系。据统计,2002年,轮流到“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现更名为“行知实验学校”)当志愿者,帮忙授课和补习的大学生竟多达238人。2008年,笔者对北京的8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调查,得知他们均得到过大学生志愿者的援助,其中和“行知实验学校”建立了援助关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分别来自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地质大学等学校。而为“明圆学校”提供志愿者服务的大学志愿者们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前后共有约30所学校,其涉及大学之多、涉及大学生之众令人出乎意料。在1990年和2000年初期,学校师资不足或教师突然离职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大学生走上讲台帮忙授课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主要以给学生补习,和学生一起开展艺术、音乐、体育等课外活动为主。但在2013年笔者进行的追加调查中得知,由于近几年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完善,因此婉拒大学生志愿者来校授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近几年,大学生在民工子弟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明显呈现出缩小趋势,例如,“行知新公民学校”自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的3年半时间内,有记录可循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共有24例,其中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活动有3例,分别为2009年9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来校,为女生进行了简单的青春期教育,发放生理卫生小册子;2010年2月8日,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志愿者为四年级二班的同学讲解生活急救常识,并为每个同学准备了写着祝福话语的笔记本和精致的学习用具;2012年9月21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六位志愿者为五个班级分别上了音乐课和体育课。对于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原“明圆学校”的张树军校长分析如下: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给民工子弟学校带来了正面的社会影响。民工子女们很羡慕大学生,大学生的来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欢迎的,很温暖,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肯定。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民工子弟学校尚未壮大时,给予了重要的人力援助,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师资力量上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
三、社会组织的人力援助
近几年,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日渐取代了民工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力援助,成为民工子弟学校接受人力援助的主要渠道。笔者根据2013年的调查和“行知新公民学校”网站主页公布的信息,将其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接受和开展的17例社会组织志愿者援助活动整理如下(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并发现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内容丰富?专业:涉及到英语、舞蹈、音乐、摄影、电脑、社会等课程;②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其中摩根大通和JA青年成就组织持续提供着志愿者服务;③国外元素的加入:外资公司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和外国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正在影响着民工子弟学校。说明现阶段,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能力已经趋于自立稳定,他们需要的是更规范、更高层次、更稳定的专业的人力援助,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有效组织和发挥本土的志愿者力量为民工子弟学校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新课题。
本论文主要以民工家长、大学生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切入点,论述了对民工子弟学校的人力援助状况,并总结出不同时期,民工子弟学校人力援助的特征。除此之外,对民工子弟学校的人力援助还有很多形式,例如,一些名人和教育界人士组成理事会,对民工子弟学校在经营上的重大决定进行建议,在民工子弟学校经费不足或面临取缔时,多方奔走呼吁;一些外籍人士来到学校给老师讲解先进的外语授课法等,因为涉及人员数量较少,本论文不另加探讨。综上所述,民工子弟学校20年来的人力援助发展史,呈现出三大特征:①由内部到外部(从民工家长→大学生;从国内→国外);②由个人到组织(从民工家长→大学生社团→社会组织);③由偶发到有计划实施(从民工家长→大学生个人→大学生社团·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体现了社会需要、道义和良知,他们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同时,也在呼唤着社会的进步。如此庞大的力量,持续地为民工子弟学校提供人力援助,这说明民工子弟学校在道德上是合法的、民工子女是需要社会帮助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流入地地方政府应该正视现实和民意,尽快出台更健全的政策,以确保民工子女的就学权利、改善民工子女的就学环境,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A-2400-11-0001-0226)
作者简介:黄敏(1976-),江苏泰兴人,博士,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研究方向:教育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