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金——草根中走来的辣椒育种专家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代表9亿农民和各界科学家登上这个领奖台,是我的荣幸,更是富顺县甚至全市人民的荣誉。”在2010年度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来自四川自贡市的获奖者陈炳金手捧奖状,自豪与兴奋溢于言表。
  在大会采访现场,陈炳金是最吸引记者眼球的一道风景线。他是富顺县的一位普通农民,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通过自学成才,拥有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育成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40个,其中有3个通过国家级审定,4个通过省级审定。如今,白手起家的陈炳金创立了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富顺县辣椒协会和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20多年磨练,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辣椒育种专家”。
  
  执着
  
  陈炳金有着一张朴实、平凡的面孔,他交流时的话语质朴而真诚。陈炳金的“辣(甜)椒雄性不育转育及三系配套育种研究”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在采访时,他反复提到的却是希望帮助更多的农民兄弟走上致富之路。
  陈炳金的成功颇有传奇色彩,但在成为出色的辣椒育种专家前,他的经历却极为普通。“我是1975年参军的,1980年退伍回到了家乡,正赶上农村土地承包的改革春风。我始终觉得农村大有前途,我就决定扎根在村里。”陈炳金回忆着自己创业前的经历。
  那时候的陈炳金有着退伍军人的坚毅,面对家乡红褐色的土地,他深信一点,没有知识就无法“扎根”在家乡。陈炳金手里没有资金,他用退伍安置费购买了20多本农村实用科技书籍,开始从书本中寻求致富之路。
  1981年开始,陈炳金搞过养殖种植,但都因种种原因失败了。失败并没有击倒这个普通农民,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深埋的一股执着。“我没有任何依赖性。而且‘不知天高地厚’,事事只想做第一。”机会,总是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幸运之神让陈炳金看到了一篇文章、认识了一位老师,也由此与辣椒“结缘”。
  那是1981年5月,陈炳金偶然从《四川科技报》上看到了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佩瑛的《地膜覆盖在蔬菜栽培中的运用》一文。当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频频受困的他突发奇想,我是否可以请教这位老师呢?
  陈炳金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执着,也有着让人感动的真诚。他提笔给刘佩瑛教授接连写了三封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几天后刘佩瑛教授就回给他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刘佩瑛肯定了他的想法,还垂询陈炳金有哪些要求和打算,随后又寄给他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陈炳金喜出望外。
  陈炳金在一篇《辣椒五改栽培技术》论文中得到灵感,为了延长辣椒的生长周期从而提高产量,他把长江中游辣椒种子春暖播种的历史改变到上年公历10月上旬开始播种育苗,播期提早了4个月,要在不适宜辣椒生长的冬季培育辣椒秧苗。这一改变使他在科研上一发不可收势,一次次的失败陈炳金并没退缩,他说“可以摔倒一百次,只要最后一次站起来了就是成功”。在这种精神激励下,陈炳金在辣椒的冬季育苗和大田栽培中硕果累累,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大王”。
  
  回报
  
  1989年,陈炳金有了技术,也拥有了资金,他开始思考,如何把致富经验与大家分享。因为自己富裕了,但是自己的家乡还没有富裕起来。陈炳金像在连队生活中帮助自己的战友那样,在兜山乡建起了“富顺县兜山乡火花科技咨询服务站”,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咨询,无偿供应优质幼苗。
  富裕起来的种椒大户在兜山乡越来越多,陈炳金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但是在和这些种植大户交流时,陈炳金却经常被问到:“你把技术、种子免费提供给我们,就不怕挤了你的生意?”陈炳金的回答同样朴实:“我富了,不等于大家都富了;我用技术帮助大家,回报父老乡亲,是做人的起码品德。”
  10余年来,陈炳金始终把“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作为人生信条。他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成果发表在全国各类报刊上;不计报酬,开办技术培训班;自费印发上万份资料,免费赠送给需要的农民。在1998年长江遭遇特大洪灾时,陈炳金不仅捐钱捐物,还把1000本自己撰写的《杂交辣椒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和价值近10万元的种子,送到灾区农民手中。古语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炳金不仅想帮助农民兄弟一时,他希望自己的帮助能够更久一些。“有了种子和技术,农民就有重建家园的条件。”陈炳金如是说。
  在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上,陈炳金于2000年成立了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在经过对各地气候和土壤的研究分析后,陈炳金在海南、安徽、陕西建立了海椒制种基地,把育苗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本着“继承川椒历史文化,创造川椒知名品牌”的宗旨,陈炳金的川椒种业公司逐渐形成了科研、育种、生产、加工的管理格局。
  
  硕果
  
  陈炳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的身上也有着极不平凡的亮点。只有初中文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执着,他像培育辣椒栽种的土壤一样吸吮着科技的营养。正是这份勤奋和坚持,退伍后的他,把“科技”这个发展和致富的法宝紧握手中,用了8年的时间,先后培育出“抗病一号”、“干椒一号”、“川椒A、B、C”系列新品种和蔬菜品种“川杂一号”苦瓜、“6叶苦瓜”等;在育种、育苗上,“灵丹”和“高效辣椒卷叶灵”两项产品获国家专利,并在全国推广使用;随后的20余年时间,他成功收集了700余份辣椒种质(基因)资源;如今,已经转育成功的辣(甜)椒雄性不育系材料47份,恢复系材料62份。
  陈炳金20年来先后出版了三部专著,在全国专业重点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独立完成了50分钟科教片《科学种椒》VCD的编辑、摄影、制作和发行。他从草根中走来,但他是名副其实的“辣椒育种专家”。
  通过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陈炳金所培育的杂交辣椒新品种(种籽)累计推广15万公斤,种植面积达到375万亩。仅以“四川金二条”品种亩产1480公斤为例,不计工业加工附加值,椒农直接增收就达到了124亿元人民币!
  没有科技,也就没有陈炳金今天的成就。对此,陈炳金也感慨万千:“科研的确是一条很艰苦的路,尤其是我的底子薄。如果说我有什么长处的话,那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陈炳金从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成功:“国家给我的大奖状,像千万农民兄弟致富后的笑脸一样,是我人生最大的动力,我回去后要加倍努力!”我们相信,回到家乡,回到丰收的辣椒园中,陈炳金依旧会那样质朴、简单,用真诚去对待事业和广大的椒农。就像孕育幸福的彩椒,不仅绚丽多彩,更有甘香的内涵。
  
   陈炳金简历:
  1955年出生,四川省富顺县兜山乡农民,辣椒育种专家。陈炳金已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发行专著三部,在省级、国家级专业重点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独立完成了50分钟科教片《科学种椒》VCD的编辑、摄影、制作、发行。他先后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全国星火青年带头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获得省市县各项表彰31项;其“辣椒雄性不育转育及三配套育种研究”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他文献
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君子"便是他在《论语》中提出的在礼乐崩坏的战乱时期理想人格和"邦有道"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孔子为"君子"形象提出了一系列
现实主义翻译是文艺翻译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作为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唯物辩证法自然可以研究现实主义翻译。本文试
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为获得奖励的代表颁奖。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张荣华研究员主持的研究项目“高温高压流体和流动反应原位观测装置、方法、整合技术”荣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喜讯传来,国土资源部系统震动了,这是国土资源部近10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获奖后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仍是从容淡定的张荣华研究员谦虚地表示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以其跨界性、开放性、包容性,正逐步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结构和发展业态。"互联网+"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互联网+"的效率优势
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包含了知识技能培育,更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励志教育在促进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信念,
王广东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军交装备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技术6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博士后。1988年7月大学毕业后入伍,一直工作在科研岗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最前沿,在班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务工作的成效。重视和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班团建设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
【正】患者,男,26岁,因腹泻给予奥美拉唑8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治疗,次日患者出现皮肤黏膜散在的斑状丘疹,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诊断为药物过敏,立即停药,给氯
说到古生物学,人们想到的似乎就是在放满动植物标本的屋子里,摆弄那些埋藏多年的动植物化石,似乎比考古还要枯燥和单调。但是,古生物学可不是你想象的这样简单,带着对古生物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军更注重聆听群众的声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倾注了许多精力在政协委员履职上。  对于全国公路建设负债已超过5万亿元的说法,李志军笑称许多人对这个问题存在着误解。“其实是关于公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国民经济前所未有地迅猛发展,使得很多企业把高速公路作为有一定可观增长率并且盈利性很好的项目在投资,造成了公路行业的高额债务。”对此,李志军建议,应把建设公路作为特许经营范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