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来,字幕组不断追求进步,甚至彼此竞争,为了更受欢迎,如今普遍有种将字幕流行化、娱乐化的“神翻译”潮流,受到网民称赞,有些翻译,真是神来之笔。有人说,他们翻的不是字幕,而是寂寞。而面对把“高富帅”翻成“gay fool shy”的恶搞,网民们激动得都想给他们跪下了。不过,最近也有不少网民因为无法忍受字幕组“自我发挥太多”,在微博上吐槽。
很多人有这样的同感:“网上翻译的字幕甚至比电视台专业翻译的字幕还要棒,不光又快又准还又幽默。”
其实,字幕组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粉丝团。很多人加入字幕组,就是为翻译自己喜爱的电视剧。他们不但通晓人物剧情,还了解电视剧的创作背景,所以常常在字幕中加一些背景注释,有时甚至忍不住发几句议论。
有些译者喜欢在翻译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按照导演剪辑版的格式,带上小括号放在正式字幕旁边,或不时插上两句对画面或表演的点评、吐槽。也有人喜欢在片尾演员表出来时,用字幕抒发一下译者看完全片的感受。
最流行的字幕风格莫过于使用中式口语和网络流行词,这成了许多字幕组的一种走向,似乎谁能越多地使用这些词句,谁才算与时俱进,谁才是“字幕达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大爆炸》,网络流行语不断地出现在这部情景喜剧的中文字幕中。“我勒个去”、“当了个然”、“3Q”、“我听8懂”、“翠花,上麻药”、“伤不起”等张口就来,让一些紧随网络潮流的观众看后能会心一笑。动画片《阿童木》也是这样,阿童木刚来到地球,3个机器人把他拖到一个黑屋里,阿童木呼天天不应,只好哀伤地感叹“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将译文蒙上一层本土特色的例子也不少。《神探阿蒙》的字幕里有这么一句:“我从没生过病,我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吃了黄金搭档?”《老妇杀手》中曾出现过“大叔,我吓大的,王义夫来冲俺瞄准俺都没怕过!”的字幕。《电锯惊魂6》集合了中国各种方言,比如东北话、上海话等,比如:“顶你条粉肠”、“侬晓得伐”,甚至还有小沈阳的“不差钱”。
在这种风气带动下,美剧中的老外们简直“深谙”中国历史文化,开口动辄“唐是唐朝的唐”、“你有一种江湖郎中的气场”、“这是一出窦娥冤”、“你以为他是李逵啊”、“哦,玉皇大帝,观音姐姐,王母娘娘”、“君实乃人中吕布”……而且还会活学活用,比如“己所不欲,勿卖于人”、“人非圣贤,孰能不饿”、“放下屠刀,回家抱娃”、“拜托别以宅男之心度帅哥之腹”、“天网恢恢,还是漏了”、“我不是大盖帽,我是给大盖帽当顾问的”、“如果我能多读些琼瑶小说”、“上《非诚勿扰》去吧”、“咱们书卖得比张艺谋电影还好呢”、“相信很快会变成郭敬明第二啦”、“老娘不用百度,老娘就是活百度”……
还有些译者走优雅路线,比如日本纯爱电影《在世界转角遇见爱》,一开始就是“这是我温柔慈祥的母亲,一生自溺在书海与音乐中,一如她手织的花毯”、“竖子无报名游泳队之勇气,亦令为父失望之至哉”、“君之被弃,妾不胜戚戚”……有网民说:“看个外语片还得精通文言文,要不然还真看不懂。”
虽然字幕组的“与时俱进”得到了许多网民的认可,但也有不少网民,甚至一些字幕组和字幕组成员对此持有保留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对翻译不严肃,而且有时会破坏原有情节的气氛。有条热传微博就引起了纷争:一句日文台词:付き合うなら秋。結婚するなら春。夏とは仲間。冬は親友(字面意思为邂逅宜秋,婚嫁宜春,夏觅同道,冬会挚友)。被译作:“执子之手暖于秋,连理攀枝春韵悠,桃花潭水收夏暑,伯牙子期歌冬愁。”
虽然有网民称赞“神翻译”,但不少网民纷纷表示反对,有人留言:“每次看到这类生拉胡扯的矫情翻译我就暴躁,还好意思说别人弱爆了,你究竟看得懂原文吗?原文清雅朴素,翻译为啥要堆砌词语典故,画蛇添足?打油诗就能表现原文的意境了?爬都不会就学人家跳高然后沾沾自喜是什么毛病?老老实实写好大白话吧您。”(整理/黄倩)
很多人有这样的同感:“网上翻译的字幕甚至比电视台专业翻译的字幕还要棒,不光又快又准还又幽默。”
其实,字幕组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粉丝团。很多人加入字幕组,就是为翻译自己喜爱的电视剧。他们不但通晓人物剧情,还了解电视剧的创作背景,所以常常在字幕中加一些背景注释,有时甚至忍不住发几句议论。
有些译者喜欢在翻译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按照导演剪辑版的格式,带上小括号放在正式字幕旁边,或不时插上两句对画面或表演的点评、吐槽。也有人喜欢在片尾演员表出来时,用字幕抒发一下译者看完全片的感受。
最流行的字幕风格莫过于使用中式口语和网络流行词,这成了许多字幕组的一种走向,似乎谁能越多地使用这些词句,谁才算与时俱进,谁才是“字幕达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大爆炸》,网络流行语不断地出现在这部情景喜剧的中文字幕中。“我勒个去”、“当了个然”、“3Q”、“我听8懂”、“翠花,上麻药”、“伤不起”等张口就来,让一些紧随网络潮流的观众看后能会心一笑。动画片《阿童木》也是这样,阿童木刚来到地球,3个机器人把他拖到一个黑屋里,阿童木呼天天不应,只好哀伤地感叹“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将译文蒙上一层本土特色的例子也不少。《神探阿蒙》的字幕里有这么一句:“我从没生过病,我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吃了黄金搭档?”《老妇杀手》中曾出现过“大叔,我吓大的,王义夫来冲俺瞄准俺都没怕过!”的字幕。《电锯惊魂6》集合了中国各种方言,比如东北话、上海话等,比如:“顶你条粉肠”、“侬晓得伐”,甚至还有小沈阳的“不差钱”。
在这种风气带动下,美剧中的老外们简直“深谙”中国历史文化,开口动辄“唐是唐朝的唐”、“你有一种江湖郎中的气场”、“这是一出窦娥冤”、“你以为他是李逵啊”、“哦,玉皇大帝,观音姐姐,王母娘娘”、“君实乃人中吕布”……而且还会活学活用,比如“己所不欲,勿卖于人”、“人非圣贤,孰能不饿”、“放下屠刀,回家抱娃”、“拜托别以宅男之心度帅哥之腹”、“天网恢恢,还是漏了”、“我不是大盖帽,我是给大盖帽当顾问的”、“如果我能多读些琼瑶小说”、“上《非诚勿扰》去吧”、“咱们书卖得比张艺谋电影还好呢”、“相信很快会变成郭敬明第二啦”、“老娘不用百度,老娘就是活百度”……
还有些译者走优雅路线,比如日本纯爱电影《在世界转角遇见爱》,一开始就是“这是我温柔慈祥的母亲,一生自溺在书海与音乐中,一如她手织的花毯”、“竖子无报名游泳队之勇气,亦令为父失望之至哉”、“君之被弃,妾不胜戚戚”……有网民说:“看个外语片还得精通文言文,要不然还真看不懂。”
虽然字幕组的“与时俱进”得到了许多网民的认可,但也有不少网民,甚至一些字幕组和字幕组成员对此持有保留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对翻译不严肃,而且有时会破坏原有情节的气氛。有条热传微博就引起了纷争:一句日文台词:付き合うなら秋。結婚するなら春。夏とは仲間。冬は親友(字面意思为邂逅宜秋,婚嫁宜春,夏觅同道,冬会挚友)。被译作:“执子之手暖于秋,连理攀枝春韵悠,桃花潭水收夏暑,伯牙子期歌冬愁。”
虽然有网民称赞“神翻译”,但不少网民纷纷表示反对,有人留言:“每次看到这类生拉胡扯的矫情翻译我就暴躁,还好意思说别人弱爆了,你究竟看得懂原文吗?原文清雅朴素,翻译为啥要堆砌词语典故,画蛇添足?打油诗就能表现原文的意境了?爬都不会就学人家跳高然后沾沾自喜是什么毛病?老老实实写好大白话吧您。”(整理/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