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入门》一书的1985和1994两个版本中对语法隐喻有专门论述,主要提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以及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但在1996年前后的论著中,他明显地改变了理论框架,认为语法隐喻包含“元功能”和“层次”两个分系统。本文主要分析韩礼德对框架作重新整理的原因,指出新框架对语言的系统发展、个体发展和语篇发展的阐述在理论上有突破,认为引入雅式和土式的区分比较符合实际。本文对新框架的不彻底性提出商榷,如韩礼德对语篇隐喻持保留态度、对一致性界说显得模糊以及无视语法隐喻中动词化的客观存在等。
其他文献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促进包括降低婴儿死亡率在内的人类发展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与婴儿死亡率之间关系模型的分析显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及相互替代共同制约和影响婴儿死亡率。为使婴儿死亡率的进一步下降,需要国家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平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增加对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的投入,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良性互动。
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具有“规模管理”和有限浮动的特征,而不是纯粹意义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该机制作用下,外汇需求不足,低通胀率使汇率实际贬值,进而形成了双顺差。外汇偏离度的变化则表明“热钱”在大量流入,在双顺差与“热钱”的作用下,外汇供给持续增加,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形成现实挑战,使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因此,要降低升值压力,短期措施在于扩大外汇需求和限制外汇供给,长期措施在于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居民储蓄研究的新进展表明:生命周期理论仍然是居民储蓄理论研究最基本的参照系和出发点;但为解释理论与经验现象的不一致,诸多新的储蓄影响因素和经验假说被引入;微观数据分析成为潮流;行为理论显示出良好发展前景;一个满足一致性、一般性和易处理性要求的合意储蓄理论模型远未形成。
期刊
一 自从认知科学介入语言学以后,隐喻研究日益成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并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经验基础(另一个经验基础是范畴化问题).翻开近几年国外出版的有关认知语言学的著作,几乎每一本都涉及隐喻.国内自9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介绍有关隐喻理论的文章,但对隐喻研究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的著作尚不多见.束定芳博士的新著<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下称<研究>),弥补了国内这方面著述的一个欠缺,为我们提供了隐喻研究的最新进展.
期刊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9月由教育部批准纳入我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中心以原有的俄语研究所、辞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为基础,为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中心下设俄语研究室、辞书研究室和俄罗斯文学研究室三个机构,现有专职研究员15人,兼职研究员14人;兼职者除校内人员外,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北外、上外、西外、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中心主任为张家骅教授。
银行业由于负债经营的特点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显得十分必要。在银行监管理论中,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便是谨慎监管论。谨慎监管论的经济学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作为银行服务消费者的储户个人进行保护,以防范银行倒闭带来的风险;二是对银行体系从整体上予以保护,以防范“传染性”危机带来的风险。为防范银行危机,应消除信息不对称,构建减少银行危机危害的保护制度,政府要为民众构建一个银行负债公共安全网。
利用交叠世代模型研究国外经济援助对于受援国资本积累和国民福利的影响发现,除非国外援助的规模随受援国的人口增长而同步增长(或增长得更快),否则不会改变受援国经济的长期均衡,也不会对受援国的国民福利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改善其福利水平的对外援助,不宜采用单纯的财富转移方式,最好采取技术扶持和人力资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促进受援国的技术进步来改变受援国经济的长期均衡,从而达到推动受援国经济增长,改善其福利状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