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的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旧城的更新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是旧城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因为保护历史街区可以使居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给人们留下怀旧的空间,所以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与保护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新兴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原有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旧城老化情况严重,有的旧城已难以承担城市或区域中心的重任。这些旧城当前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城市更新,而在许多旧城中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历史街区,因此在旧城更新的同时,如何对这些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改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方面。
  关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和旧城的更新,现阶段通常存在着两个理解的误区:1)更新旧城与保护历史街区相矛盾,对旧城进行更新就是推倒老城区,重建现代化的新城区,旧貌换新颜。建筑破旧的历史街区,与城市的新面貌不协调,是城市发展中的负担,保护历史街区将阻碍旧城的更新进程。2)旧城更新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历史街区的原貌 新的建设只能在新城区进行,为保存原有的旧城风貌,老城区必须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能进行新建活动。其实,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旧城更新既不等同也不矛盾,它们在概念、范围和实际操作中都具有明显区别,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规划中应一体考虑。
  2 旧城区的特质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2.1 城市之源,文化之根
  经过对现代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反思,人们开始重视对一个地区、一个城镇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研究探求出构成城镇人居环境传统文化的精神,找到赋予现代城镇的人情味和地方生命的途径,找到城镇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根,而旧城区正是这片土地和根。商品交易和居民点在一定区域稳定下来,形成城市的雏形。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变这一区域相对于后来形成的城市区域成为城市的旧城区。其人口迁徙及构成属性、生活生产方式与习俗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并经历代传承形成了一个城市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同时社会文化特征体现在聚居区的物质空间上,如街市、街巷、院落、建筑等,构成特征鲜明的空间肌理和景观风貌。物质和非物质特质长期以来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并孕育出一个城市独有的气质。
  2.2 区位优越,商贸兴盛
  作为城市的发祥地,旧城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大多成为城市建成区的中心区域。以固定的集市交易形成的“市”,与旧城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特色饮食、传统手工艺、土特日杂、古玩字画、花鸟鱼虫及庙会等极具特色的业态成为城市重要的商业功能区,具有强烈的传承性和认知性。因此,旧城区具有巨大的土地和商业价值,是开发商追逐的重要目标。
  2.3 社会邻里紧密,归属、领域感强
  旧城区的形成机制使得人口的聚集特征表现为,以血缘、族缘、亲缘、宗教缘、业缘为纽带的人口聚集区。其价值观、社会心理、道德准则表现出极大的同质性。这一特征成为维系旧城区稳定发展与传承的内在支撑。旧城区的地域范围形成了具有强烈归属感的“我的”领域。在领域中大家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家都有责任维护领域的安全、环境、公共设施的安全运转。其传统及领域范围具有强烈的普遍性、继承性、演进性和习惯性。这是旧城区具有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原因所在。
  2.4 功能复合,物质空间、景观风貌独特
  以商品交易起源的商贸型城市是我国传统城市的主要类型。因市定居、因居有市,居住、商贸、文化、娱乐、宗教功能构成了旧城区生活复合化的格局。生活气息浓郁、人气兴旺,显示了旧城区人文特征,同时自给自足的造血功能是减轻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积极因素。特有的生活、生产方式,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在生存的物质空间构成、形态和形象上。如旧城的“市一街一巷一宅院”格局与肌理特征。立体形态与风貌表现出标志物、烘托物、色彩构成的有机性。如高耸的寺塔、钟鼓楼,平缓的民居、显著的街巷入口等形成了强烈的景观风貌意象。由此可见旧城区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组成区域,是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DNA”,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目前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1 改造中缺乏城市功能结构整体考虑
  城市发展中不同功能的产生、兴衰,不同功能区之间关联、互动都有其内在的有机性。我国传统城市功能的复合性,能够极大地方便生产、生活,自然地呈现出浓郁的人气和内在活力。在一定区域内生产生活表现出自给自足的极强的自我造血功能,物质空间和形态上表现出街、市、作坊、巷、宅的空间特征。而改造中大多以治乱为名,代之以单纯、整齐的功能分区,为了追求收益,原住居民大多被外迁,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生活网络,造成人气活力的沦丧。
  3.2 旧城区过度商业化,拆迁安置反面问题严重
  由于商业建筑回报率高,诱使开发商一哄而上,大都要求在更新改造中增加商业面积,而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会在规划上作出让步,导致大型商业设施总量失控。如北京的王府井、前门,西安的西大街等,商业效益下滑、商业气氛不断萎缩问题突出。单一的改造目标和片面追求商业功能,致使改造地区的回迁率越来越低,同时开发商提供给居民的安置房也离市区越来越远。虽然住房條件得到一定改善,但交通、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重要的是许多居民在旧城区可以自谋生路,自给自足,外迁无疑等于丧失了经济来源,因此,上访事件高居不下,给社会和城市带来不稳定因素。
  3.3 思想认识及心态
  一些城市的领导者、管理者对旧城的价值、地位缺乏起码的认识,对当今所谓“现代化城市”的内涵理解片面。在其眼中的旧城区是“乱、落后、有碍观感”的代名词,把旧城区看成现代化风貌的最大障碍。再加上狭隘的政绩观和急于“旧貌换新颜”的心理驱使下,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旧城改造。和谐、有机,充满活力、风貌独特的旧城区代之与“新建筑排排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景观”。致使原住居民被搬迁、人文社会网络被破坏、人气活力丧失、历代传承并形成强烈认知的空间特质与肌理被抹杀。最终铸成地域特色缺失、“千城一面”的恶果。另外,有些规划设计者自身缺乏关于旧城更新的理论和方法,心境浮躁。对待这类项目缺乏深入的调研、不了解民意,而是走马观花、急于完成产值,这自然就把不准旧城的脉、难以对症下药。规划设计中把问题简单化,套用一般区域的规划设计模式,完成控规或修规的内容即可,而旧城区深层次问题未能涉及,结果是“千城一面”的助推剂。
  3.4 缺乏理论方法指导
  现阶段的旧城改造多是以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定为依据,以主要解决物质空间形态的问题和控制性指标为结果。而对于旧城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人文问题,更新改造的思路方法问题涉及甚少。对更新改造目标的综合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旧城区的衍生类型研究不够,对旧城的物质结构形态和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在构成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肆意割裂。出现上述种种问题,正是缺少必要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的结果。
  3.5 目标单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旧城改造欠账太多,旧城大多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难题和障碍。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城市政府急于“旧貌换新颜”的心态和旧城区土地、商业价值的驱动下,旧城改造实际上成为一种大规模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开发经营的主体成为以赢利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改造资金主要来自以追求高额回报为目的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可以说“旧城改造”的名称只是给开发商提供了一个享受优惠政策并掩盖赢利本质的“幌子”。 由于旧城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单一的目标显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不相符的。
  4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一些思考
  4.1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是旧城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把城市视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那么城市发展的过 程就是一个持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旧城更新应遵循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旧城老化地区有计划地进行城市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从而达到改善旧城环境,疏散居住人口,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特征,提高环境品质,构筑城市良 好形象的目标。旧城通常组成复杂,情况多样,因此实际更新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对策,具体来说,包括新建、控制、修复和保护四个方面的内容。
  4.1 新建是指在空间布局混乱、城市环境恶化而又没有可保留的历史建筑的区域根据规划拆除整体衰败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梳理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基础和服务设施,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达到改变旧有景观的效果。但新建并不意味着全盘推翻,而应考虑城市传统特色和文脉,注意参照历史街区的风貌,做到新与旧的和谐共存。
  4.2 控制是指在历史街区的周边区域进行新建时,对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色彩进行引导性规定,使其与保护区的传统风貌相协调,成为历史街区的背景,达到历史街区与现代化城市环境过渡的效果,避免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遭到破坏,在视觉景观上出现传统与新建建筑的强烈反差。
  4.3 修复是指在历史保护价值较低,建筑物和环境质量参差不齐的区域,拆除质量较差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尚可使用或有一定保留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或改造,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设施,使这一区域能容纳新的功能,适应现代化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修复应建立在原有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同時使区域功能布局和环境质量不断得以完善。
  4.4 保护是指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的鉴定、维修和修复,这是旧城更新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概括来说,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要以维护历史街区原有风貌为原则,尽量保持建筑外立面的特征和基本材料以及历史街区的环境氛围,延续历史文脉。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对建筑内部设施和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改造,配备现代化设施,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条件。
  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是一个总称,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建筑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保存完好程度以及控制标准的严格性可分为几种具体模式:a.保存:对事物遗存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持原始状态。b.保护:保存立面、屋顶等建筑外观,建筑内部可适当更新改造。C.整治:对原有状态进行修缮,达到可以再利用的程度。d.改造:参照原有建筑模式,对其内外部结构进行修缮或改变其使用性质。e.更新:按照历史街区的建筑形态特征进行新建。
  旧城的更新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是旧城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因为保护历史街区可以使居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给人们留下怀旧的空间,所以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对旧城其余地区的修复、控制和新建都应以保护历史街区为前提;以发扬城市特色为出发点。而全部推倒重建的做法会对城市的多样性产生破坏,使城市景观丧失本来的有机性和关联性,是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不尊重,对人们情感的忽视。
  5 结束语
  我国城市建设经过了连续多年的高强度投入和大规模新建,将逐渐进入以更新改造为主、整体提升环境品质的阶段,随着人们对历史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一任务也更加艰巨。要处理好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旧城更新的关系,必须正确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从城市整体和自身特色出发,制定完善的城市保护与更新规划,保护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街区,维持城市的传统风貌,同时顺应城市新陈代谢进行有机更新,达到城市现代化的目标。这样既发扬历史文化传统与城市特色,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埋置深度和体量也不断增加,地下水对建筑物施工、使用过程的影响也就不断加大。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影响地下室抗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抗浮技术措施,以解决地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预防技术  随着地下结构物的日渐增多,埋深较大的地下室抗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沿海地区因地下水浮力作用或抗浮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某办公楼工程实例,论述了工程施工中施工工序、重要分项的质量控制和成品的质量保护。以下结论可供参考。  关键词: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项目管理  0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工程为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85000m2,地下建筑面积12800 m2,建筑物总高24.5m,地上8层,地下1层,基础类型:基础埋深1.5m,筏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体结构混凝土:内墙、外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与每一个阶段都紧密相联,每一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对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风险措施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节约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电力工程更是如
期刊
摘要:高速公路照明系统是高速公路行车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但是盲目的调节隧道内的照明亮度,会造成预算之外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本文作者根据高速公路照明的特殊性进分析,提出本着既能充分保障行车安全,又能避免能源浪费的措施,以供同行业人士参考,进而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效运营。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必要性;电磁平衡  0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隧道也随着山区通车里程的增加,
期刊
摘 要:预制防静电水磨石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防静电特性的人造石材,是一种特殊的地面装饰材料,其外观与普通预制水磨石无异,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水磨石骨料石渣进行全面的防静电改性,使其达到良好的防静电效果,其最大的特点是防静电工作性能、施工便利性、生产安装成本、维护保养等大大优于防静电橡胶地板、PVC地板、防静电活动地板等常规的防静电地面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工程。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财务管理受到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财务;管理;研究  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体制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影响较大  目前, 相当一部分单位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到施工,由业主全过程实施管理,资金未纳入集团公司预算。在这种模式下,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一下其常见施工技术及措施。本文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项目;施工技术  l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一面。从逐层施工
期刊
[ 摘 要 ] 随着超高压电力建设的发展,钢筋混凝土π型电杆逐渐退出电力建设的市场,在一些偏远或较落后地区仍在广泛使用,但该种施工工艺及吊装方法值得留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关键词 ] 整体 起吊 π型电杆    π型电杆受工程投资及社会发展的影響,曾在上个世纪末广泛使用,也创造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该种施工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望在同行中交流。  一、电杆的地面组
期刊
摘 要: 桥梁的施工工序比较繁杂, 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做好桥梁施工不仅能够确保桥梁使用效能的充分发挥, 也直接影响着桥梁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桥梁;施工;探讨  一、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方法分类  一般来说, 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可以分为现场浇注和预制安装两类, 现场浇注的方法有很多, 基本方法就是在桥梁某处搭建支架, 并在此基础上浇注混凝土。它既不需要大型的吊车和运输设备, 也不需要预
期刊
摘要:解析了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设计的内涵,从功能性、整体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方面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指出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设计的探索主要包括精神层面上的生态设计意识、物质层面上环保材料的使用、技木层面上的设计基本措施,并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迫切课题之一便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大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