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体系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深入贯彻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通过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协同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资源,创建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高校“三全育人”育人体系,实现学生全面、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校 三全育人 体系 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对于高校的稳定高效发展、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三全育人”内涵
  “三全育人”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实施立体、全方面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
  “全员育人”,是指育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育人主体的全员参与性。它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主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学校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群体;家庭主体包括父母、祖父母等群体;社会群体则包括校友、新闻媒体从业者等群体。全员参与性,意味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主体在管理、教育与服务受教育者时既要有育人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要有育人的职责,并且能够发挥育人的作用。
  “全程育人”,是指育人的持续性。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将育人理念和实践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实现育人环节的全程衔接。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重点、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全方位育人”,是指育人对象的综合素质与育人载体具有综合性。“全方位育人”要求教育工作者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和教育资源,如课堂育人平臺、校园育人平台、社会育人平台、网络育人平台[1],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各个平台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 “三全育人”的作用
  “三全育人”旨在从多层面、多维度来实现育人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从“全员育人”角度来看,“三全育人”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主体纳入了主体的范围之中,并要求各主体之间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扩大了育人主体的工作队伍,增强了育人队伍的综合实力。
  从“全程育人”角度来看,“三全育人”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将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将育人的阶段性培养与持续性跟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教育环节嵌入进整个教育的时空场域之中,具有发散辐射功能与效应,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全方位育人”角度来看,“三全育人”一方面着力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整合了课堂育人平台、社会育人平台等平台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各个平台的优势资源,实现外部资源与内部主体的协同配合和联动发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3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方略
  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个体和社会两个维度整合多层面的系统教育力量,将各种教育力量有机整合成“系统教育力”[2],加强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从而形成系统育人的目的,提升教育质量。
  3.1 育人主体之间要相互协同、相互促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主体作为“三全育人”的主导力量,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的资源、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深入参与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完整和谐、渗透协调的“大教育”工作体系。
  3.2 育人过程要一以贯之、持续跟进、动态调整
  育人工作不是短期的、间歇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它要求高校育人工作要能够做到一以贯之、持续跟进、动态调整。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实践活动,不是间歇性的教育活动,它要求各主体提高育人的全程性认知,持续跟进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各个阶段的育人成效,根据形势的变化动态调整各项工作,提高各项事业的应变能力。
  3.3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
  高校在构建“ 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时,需要充分发挥课堂、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将育人工作贯穿到高校所有课程中,充分发挥出课堂育人作用;围绕社会实践活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社会育人合力,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等。
  参考文献:
  [1] 王志建,张枫.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143-146+158.
  [2] 潘孝富,王蕾.构建“三全育人”的高校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特色育人实践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5):121-131.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速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并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各级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主导战略走向的作用。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必然要求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进行科学完整的评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评估体系尚未成熟,且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以党政为首、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中国特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暴露出了内容不完整、主体单一、缺乏科学绩效观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从完善评估内容、丰富指标体系、多元化评估主体等方面对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政府绩效评估体
美丽乡村营造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深刻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文章以广东省M市为研究对象,探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营造的全方位、全过程策略,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摘 要:资助对象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教育及发展有其独特性,应受到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帮助资助对象成长成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资助对象特点及资助现状,发现仍存在未完善环节,资助育人创新机制仍需探究。  关键词:资助育人 高职院校 资助体系 创新  我国在帮助高校学生资助对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文件。其中资助育人体系强调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
本文基于“郭店楚简”等20世纪末年问世的新出土文献带来的新知见,探讨孟子性善论形成过程的一系列论考之中探讨《五行》思想的部分。《五行》将“知”视为觉醒认知能力之过程,并将之分为“圣”和“智”两种。在此格局上,《五行》设定修养过程为:借由“智”之觉醒察觉到“贤人”之“德”,通过模仿“行”本身来掌握“仁”“义”等,从而实现“人道”之“善”,进而从此阶段上升,借由“圣”的觉醒达到“天道”之“德”,亦即能够在“德之行”的层次实践“仁”“义”等
当前,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出现下滑的全球经济正在复苏。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贸易强劲复苏,贸易额不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高,也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专家分析,得益于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抗疫相关产品需求强劲等因素,全球贸易将持续稳步复苏。全球贸易将持续稳定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议此前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0%,其中货物贸易增长强劲,服务贸易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不久前,人民银行公布消息,2021年一季度依法对8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了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560元至5万元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停车场、游乐场、保险公司及房地产公司等。在去年末,人民银行曾发布[2020]第18号公告,就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作出规范,同时发布了答记者问。当前,支付方式和支付场景多元并存,我们即要支持支付创新,也要维护支付根基,即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支付业相关参与者都应秉持“善意”,着眼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打造和谐现金流通环境的大局和目标,正
摘 要:新时期,作为立德树人战略实施的核心阵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推进显得特别的迫切,怎样建构高效课堂,发挥课程优势,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本文通过具体教学案例作为依托,指出了三大建构要点,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建构要点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学效果和质量非常高,能够顺利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高效性课堂。高效课堂的高效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关于健康与体育教育的意识也发生着改变,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事关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不可或缺部分,新的健康理念出现也让当今体育教学面临着全新挑战。基于此探讨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教育路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 健康教育 融合路径  1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教育理念在每个国家的实际应用存在都一定差异。从现有社会结构、
以“电场、电场强度”为例,阐述了逻辑思维链方法在物理概念建立过程中的应用。基于新课标要求,为物理概念的建立设置逻辑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激发学生深刻思维活动,逐次推进学生思维认知,达到建立深刻正确物理概念之目的。
摘 要: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针对学生群体,其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的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的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階段,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系统的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