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中国式“老皮壳”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宅在商人陈早春、私人收藏家黄修志和韩国商人文益桓眼中,商业和历史被各自赋予了不同的附加值
  
  韩国IP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益桓去年在杭州考察时表示:他准备把杭州的“河坊街”搬到韩国的全北全州市。他说,如果得到杭州市政府允许的话,将出现在全北全州市的“河坊街”会被命名为“中国河坊街”。
  目前,文益桓已邀请到中国的古建筑工人,而一些主要的建筑材料也打算从中国进口。
  为什么一个韩国人如此珍爱中国古建筑?
  只要看过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人就一定会得出同样结论:中国古代文化是韩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母体。
  那么,与韩国商人积极购建中国古建筑比较,中国商人对于传统建筑又是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呢?
  
  谁动了李鸿章的花园?
  
  和韩国商人文益桓专注于中国“杭帮建筑”不同,前沿控股董事长陈早春则深谙上海的老洋房,这位排名中国富豪榜中游位置的年轻富豪,将董事长办公室安置在集团产业下的一栋坐落在上海华山路上的白色三层小洋房内,据称这栋老洋房曾经是宋庆龄生前的办公地。
  “其实我的生意一直都是和有钱人打交道。”陈早春说。从复旦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跟着香港人做外销房销售,到自己创立一家专注经营上海老洋房的“史丹福房屋机构”,再到现在集中精力建设天目湖顶级度假区、私人飞行俱乐部和家居网站,陈早春不讳言:“是时候了,用休闲的方式去赚富人的钱。”
  陈早春经营上海老洋房最成功的案例当属租下上海西区的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是上海老花园洋房的极品,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重要私产,该花园占地2.66万平方米。陈早春当时投资了1000多万元在花园里修建了4座新别墅,连同原先的老房子一起租给了外国人。
  每年陈早春可以从“史丹福房屋机构”经营的每栋房子上获得600万元的租金。陈早春说:“所有买老洋房的客户中,企业仅占20%,个人占了80%。而在租赁老洋房方面,企业占了70%,个人则占30%。有八九成客户把购买或租来的老洋房用作住宅,特别是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买家居多,外籍华人和东南亚客商也是主力。”
  事实上,崇尚上海老洋房的的富豪不仅仅只有陈早春。如果不是去年闹出邻里纠纷新闻,很多人还不知道“魔兽世界”的九城网络董事长兼申花董事长朱骏原来是住在集聚上海老洋房最多的华山路上。不过朱骏的“邻里门”事件令上海的各大企业老板发现,自己或者公司如果入住老洋房可以避开众人瞩目。比如凯黎世国际有限公司(中国)CEO全雳则索性把公司从西部地区搬到了距离朱骏住处不远的华山路另一端。
  然而对于陈早春以上海老洋房作为生财之道,一个叫黄修志的人却并不认同。
  
  把“老皮壳”收藏起来
  
  出生在日本、成年后一直在加拿大、美国、香港地区做生意的黄修志1994年决定在上海定居,2000年他开始了收藏老宅、易地重建的工作。这个富有的商人把他赚得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老房子上,不过他的老房子与陈早春当作赚钱机器的上海老洋房不同,黄修志的老房子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别墅、井、寺庙等。
  明清老宅好比老皮壳,一般都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只是经历岁月磨砺变得腐朽和欲坠。
  目前黄修志已经从上海和附近地区完整地搜集了160多幢老宅子,其中包括海宁的徐志摩故居,上海宁海西路的杜月笙故居,以及静安寺。“目前已经建好的仅仅2%左右,多数还在仓库里等待着重见天日。”黄修志说。
  房子还可以收藏?怎样收藏?
  黄修志的方法是:将那些因为城市建设,不得不拆迁的明清时期以及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整幢购买下来,然后把整幢旧宅做好编号,细致拆解下来,最后运到他自己选中的水乡—江苏的吴江同里镇空地中,并完全按照原样搭建。
  


  “不着急。”黄修志很有信心,他雇了一个20多人的完全由老手艺人组成的施工队,“慢工出细活。”每天练习咏春拳的他,觉得自己可以活到140岁,完全可以看见这些老宅重新落成。
  那么,收藏古宅究竟有什么益处?
  
  100万元买下徐志摩故居
  
  收藏古宅,在很多人眼中有点古怪,有些吃力不讨好,但黄修志却从中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其实,我收藏古宅,就好像有人收藏瓷器,有人收藏邮票一样,是一种爱好、乐趣。我不愿意背负太沉重的话题,也没有多大的抱负。有人说我在保护中国古文化,这个命题有点大了,我只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想将它延续下去,留给子孙后代看。”黄修志这样说道。看起来,同样作为商人,黄修志收藏古宅并不功利。
  在黄修志收藏古宅的个人笔记中,有一段关于徐志摩故居的记录—2000年,海宁的徐志摩故居有两处:一处是徐家后来居住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已经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另一处则是徐的出生地,虽然是明代建筑,但是已经住满了陌生人。当地政府觉得没必要保持两处故居,传来拆迁的消息,“我们的人第一个赶到,出价100万元买下”。而那些房子拆除就用了4个多月,因为要尽量做到编号详尽,不能出错,但是在拆迁过程中,又发现附近一条街上的68间旧宅都值得保留,最后干脆全部买下来,“那大概是我生平决定最快意的一桩买卖”。
  那么,徐志摩故居是否异地重建了?
  
  并非DIY
  
  黄修志的古宅“总管家”王加元表示,恢复古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简单的拼图游戏。庞大的徐志摩故居目前还藏在同里的仓库,暂时还找不到安置它们的地方。早先在上海朱家角修建了庞大的“艺文古村”,后来那里盖了别墅群,影响了整体格调,于是不得不重新找地方,最后确定把“艺文古村”落户江苏的吴江同里镇,而把原来朱家角的古宅建筑以一元钱象征性地交给当地政府。
  “把‘艺文古村’落户同里,是一件正确的事。”黄修志说在同里他把“艺文古村”改名叫“醉枫园”,原址有很多老树,“就是为这些树选择了这里”。目前在整片区域采用了传统的苏州园林布局,50亩的地皮上准备安放明清时期的旧宅,惟一不同于传统园林的是,没有高大的围墙,“一是没有找到那么多旧围墙来复原,二是宁愿选择树来做隔离”。
  究竟在这里投资了多少钱?
  黄修志不愿意透露,但是如果以先前100万元购买徐志摩的老房子价格计算,这里已经有大小50多处老房子,这样推算已达到5000万投资规模,而加上花草、山石、池塘、修缮等费用,估计目前整体投资基本过亿。
  园林什么时候能完全修好?什么时候开放?
  
  不像商人的商人
  
  黄修志表示园林的修缮没有时间表,任工匠自己来定,而如果修缮完毕也不打算开放:“这些具备历史价值的老房子不是旅游点,经不住那么多人来踩踏,这里是文物,不是仿古建筑。”
  黄修志引导《经理人》参观其“醉枫园”时说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目前所有老宅拆迁总会有一批商人前往,他们或者收购木门窗,或者把里面一些精细的小构件买走,再转卖给装饰材料市场,这队伍十分庞大,甚至有外国商人加入,他们直接购买回家装修自己的宅子。总之是拆得七零八落后再‘分而食之’。”
  这种情况几乎与上世纪90年代法国旧古堡卖给日本人一样,日本人并不是去修缮它们,而是将收藏在古堡的艺术品拿回家,或者去拍卖。
  黄修志不能忍受这种结果:“把老宅子处死,还要分尸”。既然在商就言商,凭借个人财力,黄修志委派了王加元去谈判,“一般都能获得胜利”。因为黄修志的公司是大批发商,但是也会因为那批“零售队伍”的存在而遭受拉抬价格,“人家拆迁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会尽量在两者间制造高价格”。
  买杜月笙在上海宁海西路的老宅子就是这样,因为那里计划改造成绿地,推土机等在旁边,所以这座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在劫难逃。那也是黄修志所有的100多幢收集物中最好的一幢。
  静安寺的大雄宝殿得来就不费工夫,其实静安寺的建筑在他看来并不优秀,但大雄宝殿等特殊的结构还是很让他动心。“当时因为是庙宇建筑,也没什么人敢来抢购”。在佛前燃了几炷香后,他们开始了庞大的登记拆迁过程,仅编号就用了近一个月,而运输到同里更费周折,10吨重的卡车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这样不求回报的无限投资下去,黄修志难道还像一个商人吗?
  直到现在,黄修志还在不停地收藏着自己看中的“老皮壳”,黄修志说其实他对于上海延安中路上的中德医院和王家宅码头边上的有幢老房子已经心仪许久,但它们至今还没有拆迁。显然,黄修志的收藏计划遇到了阻碍,可他却反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当地居民对老房子的保护意识非常强。尽管从别人眼中黄修志奢侈至极,但在黄修志看来,这种奢侈非常值得:“现代城市建设,拆掉了多少有故事的老宅子?”
其他文献
今年是《经理人》创刊的第十个年头,《经理人》的品牌推广力度也随之增大。近日,在北京地铁的31个A级站点,已全部刊登《经理人》十周年的大幅形象广告。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及13号线的西单、东单、西直门、国贸、大望路等站点均有展示。《经理人》本次广告展示所选择的站点均为北京人流量极大的站点,几个线路的换乘站点也全部覆盖。广告位置也都选在出入口的显著地方,形式均为大幅的灯箱广告,本次北京地铁广告
期刊
惠氏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惠氏公司的第一要素是战略、第二要素是合理规划企业科技的领先时间。那么如何达到惠氏制药那样的成功状态?当今很多行业的情况瞬息万变,企业家未必相当熟悉所在行业,但是类似于惠氏公司那样将业务收缩,企业资源不仅得到集中有效运用,而且能因此抓住市场跳跃的需求变化。惠氏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以科技为先的企业,企业家必须与科技智囊谋划企业发展,必要的时候,放权力度要比财务、管理、策划等部门更大
期刊
要注意把握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本国宏观调控能力的相互协调    进入2008年,越南经济不断出现恶化征兆:CPI指数从去年10月份的9.3%一路飙升到今年5月份的25.2%,股市也从8个月前的1100多点跌至目前的390多点。越南盾在过去三个月间已贬值2.7%,与此同时,市场预期越南盾在未来一年的贬值幅度将达到40%。    影响有限,但需吸取教训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越南金融动荡对我国的影响面
期刊
个人英雄式CEO仍在中国企业普遍存在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开始形成。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个伟大时代的见证。  30年来,中国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并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0年,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些企业—譬如华为、联想、海尔、中兴通讯等,已经成为百年跨国
期刊
中国的不少企业与企业家倒在追求发展规模的路上    大西洋中有一片诡秘的海域“百慕大三角”,物体常常在这里神秘地失踪。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企业界同样存在如此吊诡的“百慕大三角”,这些管理错误令无数企业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礁碰壁,令一代代企业家迷失方向折戟沉沙。为什么相同的错误会重复出现?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再被这些相同的石头绊倒?    贪大求快的“大跃进”    20世纪90年代初,春风得意的春都头
期刊
中国企业大多管理“员工的现在”,世界级公司管理“员工的未来”    尽管30年来,中国企业开疆辟土、高歌猛进,然而放眼全球商业舞台,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还没有哪一家中国企业真正迈进了世界卓越企业的殿堂,成为舞台上的耀眼主角;也没有哪一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了商业领袖所能企及的世界顶峰,引领全球财富走向。对比世界级企业与企业家,依旧有一条不小的沟壑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我们未能渡越到彼岸?    中国企
期刊
接班人、国企管理层激励和中国制造升级,卡住了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命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管理创新上取得了独特的进展,但也留下不少悬而未决的、关系经济全局的管理难题。其中尤为突出的三大经典管理难题:接班人问题、国企管理层激励问题、中国制造升级问题,成为了30年改革中企业的锥心痛!    接班人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浮出水面,进入200
期刊
未来这三股力量将会打破各自界限,相互融合    改革开放的30年,既是中国企业艰难成长的过程,也是外资企业本土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主导中国经济的三支力量:国企、外企和民企,它们在不同领域的竞争是此消彼长,互有输赢。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同外资企业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这体现在市场份额、技术研发和国际竞争力等多个方面,联想和华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国企业正从过去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四阶段竞
期刊
如何用中国式的思维来理解和融合西方式的企业标准,对中国企业至关重要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全世界最好的发展机会在中国,中国广阔的大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引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变革创新和不断壮大,也为中国赢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但是,我们仍不能盲目乐观。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固然诞生了华为、联想等一大批优秀企业,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空间已经被互联网
期刊
从“全盘照搬”到“有选择吸收”,中国企业对自身管理模式的整理更加主动和全面    欧美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的有限开放,到2001年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在这30年中,欧美企业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们使西方企业管理工具在中国得到普遍使用,西方管理体系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主导框架。  笔者深入调研过国内几家行业领先的企业,如联想、新希望、中兴通讯、万科等,这些成功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