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日月换新天 襄垣巨变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国庆长假刚刚结束,记者前往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采访的当日,正值长治市绿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这里召开。
  走进襄垣,映入眼帘的是十里大道那九米多宽的园林式喷泉带,正值金秋,蓝天下银色水柱迎风起舞,飘飘洒洒,水雾在阳光下五光十色,岸边杨柳婀娜妖娆,风姿绰约;地上草嫩花鲜,让人遐想起乡间的溪水潺潺,野鸭跚跚,遐想起莱茵河畔山坡的啤酒花、葡萄架……仅仅第一眼,就让人驻足、流连、感叹、震撼。走进襄垣,感受到的是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的缕缕清风;走进襄垣,领略到的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累累硕果;走进襄垣,聆听到的是一曲奋力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创新、山川秀美新家园的动人乐章。
  在短暂的采访期间,我们目睹了襄垣县委、县政府领导以民情民生民事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县26万人民群众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
  正是由于他们将科学发展和民生情怀融入了自己的执政理念中,这个县在短短的几年中,先后被各级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千年古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十一五’规划中国最具影响力县”“全国中西部地区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百强县”“山西省文明和谐县城”“中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等一顶顶桂冠。
  襄垣开始实现了县强民富,老百姓共享到了改革的成果,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襄垣人民深信,他们的带头人已经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灵魂,他们迎来的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襄垣人民致力改革、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同样我们的采访也是硕果累累。从今天起,我们将在《敢叫日月换新天 襄垣巨变》的大标题下以《襄垣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襄垣 一次华丽的转身》、《科学发展创新篇》等为题,陆续推出襄垣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经验以及襄垣县委、县政府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的事迹。
  襄垣县的经验不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且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大力推广。
  
  襄垣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十一五”规划收官和“十二五”规划谋篇的交替之年,2010年10月的北京,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时空方位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未来,引向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幸福尊严至关重要的下一个五年。
  自从山西省全省干部会议结束之后,我们脑海里经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造一个新山西”的思路,怎样才能尽快转变成一个市、一个县实实在在的行动,怎样才能把这个思路或者叫做战略方针变成现实?通过在襄垣县的采访,所见所闻,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就资源型城市而言,转型的确不仅仅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也不仅仅是针对生产格局和生产方式的除旧布新,更重要的是要促成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所必须的对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增长理论的全面革新。
  尽管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是一项非常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但只要我们确立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就能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型城市与产业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就能实现超常的跨越式发展。
  如何看待这次转型的历史方位?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论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就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变革,那就是60年前的社会制度转变。第一次“政治制度”抉择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第二次“经济体制”抉择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这次“发展方式”抉择将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襄垣,这个因为加快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升级、城乡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强县,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基础工业新型化
  经济结构“调而不快”“调后反弹”,发展方式“转而不快”“久推难转”,中央高层深刻洞察,五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就是针对调结构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发出的政治动员。而体制的突破,将是决定攻坚成败的关键。只有从体制上对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违背市场规律的资源配置、以GDP论英雄的干部考评来一个釜底抽薪,才能让调整结构的雷声变成雨滴,才能彻底解决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才能优化产业结构。
  襄垣的优势是煤,襄垣的潜力和希望也是煤。围绕工业新型化,襄垣以煤为基础,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实施强工富县战略,在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上大做文章,终于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
  2008年以来,襄垣紧扣转型发展主题,连续3年建设“百项重点工程项目”,着力构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襄垣的经验之一是依托煤,按照“关小、改中、上大”的原则,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这个县的煤矿由原来的45座减少了28座,产能规模达到了1755万吨,比整合前还增加了192万吨。襄垣成功组成了襄矿、七一、三元古韩三大煤炭企业集团,大力倡导各煤矿改造采煤工艺。经过改造后煤矿的回采率提高了45%,17座保留矿井的生产能力全部提高到30万吨以上,其中有6座达到了百万吨级以上,6座矿井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化,5座达到了国家2级标准化,其余6座也达到了省级标准。
  经验之二是延伸煤,园区化发展循环经济。为进一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襄垣县按照“园区化、循环化、集群化”的理念打造了富阳工业园区。先后有13个企业落户园区。其中襄垣煤矿先后投资30余亿元,建成了16个煤炭延伸项目,初步形成了“采煤、冶炼、化工、建材、发电、污水治理”的循环产业链,成为全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2009年襄垣煤矿在与河南省一家化工集团合作投资建成了60万吨聚氧乙烯一期20万吨项目,目前已开始正式生产,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3.5亿元。
  襄垣煤矿是最早走入“零基排放”为标志的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路,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利用。2010年襄垣煤矿不仅年产值将突破65亿元,上缴税金达到10亿元,而且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0.6吨标准煤,每年减少粉尘排放45万吨,二氧化硫60万吨。襄垣煤矿的成功转型更加坚定了襄垣转型发展的信心。
  经验之三是超越煤,外向化培育新兴产业。全县6个企业发展了非煤科技型产品,其中4个企业的产品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产品。华宝焊接公司邀请国内一流专家自行开发的数字化逆变系列电焊机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已形成1.5万台的生产能力。仁达机电公司聘请专家,研制出了小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也形成了600台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以煤为基础开发非煤科技型产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成了襄垣县经济发展的另一引擎。
  特色农业产业化
  襄垣素有“上党粮仓”之称。农业之长在特色,以农业产业化为向导,襄垣大力实施“惠农稳县”战略,扎实推进“三农”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拓宽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在工业转型、城镇提档的同时,襄垣的农业转型也在稳步推进。
  过去,襄垣曾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80%以上的农民从事着传统的种植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种植的农作物虽然种类不少,但都是零打碎敲始终形不成规模,也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近年来,襄垣依托“棚海”战略,全力发展设施农业,按照集中连片,自愿结合的原则,在全县11个镇建设了30个示范园区。县里还从财政拨款1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园区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建设冬暖式的日光大棚每亩补助1万元,建设春秋大棚每亩补助3000元;针对部分农户建棚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信用联社积极给以信贷支持;对带动能力强、市场好的龙头企业、县财政予以贴息贷款;对获“国优”“省优”称号的企业分别奖励80万元和50万元;因势利导,引导一批退出煤焦领域的煤老板加盟农业项目,实现“煤转农”“黑转绿”。
  襄垣县还借鉴抓工业的理念设计农业产业化新路。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其中东宝薯业建成了6000吨薯条,万吨淀粉,万头猪场,年底投产起,可形成基地化种养,系列化加工、一体化销售的农业循环园区。
  襄垣县还十分注重示范引路,推荐新农村建设,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布推进”的原则,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建设一批生态节能型的新农村。
  突破 城市建设
  襄垣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2008年上任伊始便不断反思资源型城市粗放式管理的弊端,以民生为主线,提出了“强工富县、惠农稳县、城建靓县、生态绿县、和谐兴县”的战略,响亮地喊出了“一年有变化,两年新变化,三年大变化”的口号。
  着眼于让人民群众先享改革成果,着眼于让人民群众享受一流的生活品质,着眼于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县委、县政府勾勒出了在襄垣建设北方水城的蓝图。力争通过3年到5年的时间,彻底根治县域污染,使襄垣城“活在蓝天下,托于碧水上、掩与园林中,行在景观里”。经过两年的努力,如今改造后的浊漳河已形成宽100米,长达41公里的半环城水系。围绕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企绿化三个重点,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到去年底,全县新增绿地31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突破46%,人均绿地上升到12.87平方米,先后完成了30座煤焦企业,3.5万亩荒山、7条主干道和320公里县乡公路的绿化,全县绿化面积达到了6.27万亩。
  三年间,襄垣新建3座立交桥,拓宽了县城5条主干道。古韩大道拓宽总投资1.5亿元,双向六车道,中间宽达9米的水系,已经成为让全县人民骄傲的全省一流景观大道。
  转型发展不仅为襄垣人民打造了一座亮丽的人居新城,更以全新的格局促成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下,襄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4.6亿元,位列长治市第一;财政收入完成了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6.7%;在全省和全市分别排列第五位和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4元,同比增长1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48元,同比增加7.3%。
  在三晋大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环境下,襄垣县两年间的巨大变化向我们证实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并非神话。对于襄垣县来说,转型不仅仅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也不仅仅是传统产业格局的升级改造,更是对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全面革新。
  
  襄垣 一次华丽的转身
  
  金秋十月,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占地1600多亩的东湖公园,湖面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下,环湖而建的住宅楼美轮美奂;一眼望不到边的森林公园里,亭台楼阁掩映绿荫;13个特色公园斑斓绚丽,姹紫嫣红;城区里42处小片林,30余处小品景点更是让市民流连忘返……身处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县城,更让人有种置身江南水乡的感觉。
  这就是襄垣。
  襄垣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以民生为主线,狠抓城镇一体化,狠抓市域城镇上档,让这里的老百姓尝到了更多的甜头。“强县富民”的目标在这里正在变为现实。
  市域城镇上档
  秉承“市域城镇化”的理念,襄垣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城建靓县、开放活县”的战略,高起点规划,大项目建设,打造起了一个上党北部中心城市,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温馨宜居的新家园。
  围绕城市建设,襄垣县紧扣“一年有变化、两年新变化、三年大变化”发展目标,实施了43个“城建靓县”的工程项目。内外循环,拓展“六纵六横”城市框架。以打通出城路、旧城的丁字路、断头路、新城与旧城的连接路为目标,新建3座大型立交桥,打通迎宾东西街、环湖路、滨河路等6条18公里主要街道。拓宽改造长兴路、建设路等5条主干道,基本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县城的面积也由3年前的12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
  完善功能,大力提升城市整理品位。首先从民生出发完善了生活设施,使全县集中供热的面积达到了400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改造扩建了供水供气管网,使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了很多。今年年底,县城3万立方米气柜建成后,县城居民的供气率将猛增到85%。其次,完善了文化设施。完成对县人民会堂的改造,新建成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和3.1万米的布鑫广场,在县城内建成了三大主题文化公园。其中,初具规模的集防洪、农业、文化、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东湖炎帝农耕文化产业园面积达到了1600亩。其三,完善了服务设施。占地2.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的襄垣汽车站即将投入使用。高19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公交公司新站场也已开工兴建。开通了县城公交车,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县里还对卫生、交通、市场、建筑等各方面的秩序都进行了全面整治。经过整治的仙堂山旅游景点,现已完成开发工程投资1.7亿元,县委、县政府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投资10亿,使之初步形成知名度较高的“二日游”旅游景点,成为山西省的精品旅游线路,并进入国家5A级景区行列。
  城乡生态和谐
  2008年至今,襄垣县在城乡生态建设上挥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些都不是仅仅靠投入就能轻易实现的目标。襄垣以国家文明、卫生、环保、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实施“生态绿县”战略,构建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关系,托起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城市。
  近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新增绿地7万多亩,新增林木覆盖率4%,其中在县城共建成4座千亩以上的森林公园,百亩以上绿化精品20余处,小石林、小绿地、小游园等100余处,并对全县新有街巷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360多万平方米,绿化率突破了45%。
  近3年来,清除了生产污染源。2008年开始,县里对136户重度污染的煤化工和洗煤企业实施减能减排的同时,果断关闭了4家焦化厂、3家洗煤厂、70多家小石灰窑。关停这些企业虽然直接影响全县的GDP3亿元,但却实现了年减排二氧化硫2640吨,二级以上好天气达到了319天的目标。
  近3年来,襄垣县开始根治生活污染源。从2008年开始,县政府投资3.9亿元,完成了全县的集中供热工程,县城居民及周边1.2万户农民全部享受了集中供热,实现了年减排二氧化硫7800多吨,减少了7万吨标准煤能耗的目标。襄垣大力推进煤气化建设工程,县城80%以上居民使用上了煤气,在农村已有万余户农民使用上了燃气。随着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投产,百分之百的污水得到处理。投资5700余万元建成的垃圾处理场也将城市每天200吨生活垃圾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生产污染源及生活污染源的根治使襄垣这座县城变得清洁美丽,人们幸福地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百姓共享转型发展成果
  民生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襄垣县全面实施“和谐兴县”战略,发展民利,维护民益,大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分享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民所盼,实现了“五个覆盖”。一是村村通水泥路全覆盖工程,二是农村安全供水全覆盖工程,三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工程,四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工程。县里新建和改造了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及分院、村卫生所,配齐医疗设备和器械,公开招聘了40名乡村医生,全县达标村卫生室达到了399户,五是农村广播全覆盖工程。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行政村272个,发展农村有线电视2.3万户。
  为民所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在这个县达到了百分之百,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县里为农村三无人员中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长寿保险金。从今年7月起,县里正式启动新型农户养老保险制度,到10月底可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制定了农村医疗救助试行办法,降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付标准,扩大了癌症等三大病种的补偿范围,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为民所想,全民促进社会和谐。襄垣在防治地质危害方面,按照“谁致害,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致害企业或主体煤矿逐年综合治理。在教育事业上,除校舍改造工程以外,再投资7800万元,完成了一小学教学楼新建、迎宾幼儿园新建、县一中标准体育场新建7项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医疗事业上,实现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投资4200万,新建县医院住院大楼。
  今天的襄垣已不是昔日的襄垣。
  今天,无论是在襄垣东湖边散步,还是在市区植物园徜徉;无论是在景观路上驰骋,还是在街边林荫道上信步,无论谁都不会相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一年四季被烟尘遮盖的严重污染城市。正是由于实施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襄垣变了。
  襄垣人民群众的观念变了,襄垣的经济发展模式变了,襄垣的城镇变了,襄垣人民群众的生活坏境变了,襄垣的一切都变了。所有这些,不正是向人们昭示,这个资源大县,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已经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吗?
其他文献
农村信用社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基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础和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强化经营成果的年度考评制度出台,某些基层农村信用社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亟待我们综
1969年日本某公司制定了一种向钢水中加合金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用铝脱氧的连续铸钢中(异形铸钢件钢的熔炼也可采用)。此法是将直径5~20毫米的合金棒料不断地加入钢水包
近年来,北京市宣武区绿化建设以宣传发动为前提,领导率先垂范为保证,示范标榜为引导,资金专项为支撑,全力推进园林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将宣武区建设成为绿色城区。高标
仪器仪表中常用薄而狭长的弹性金属带来制造游丝、无力矩引丝、拉丝、吊丝、接触片等。目前获得截面积小于0.2毫米~2的金属带是由圆截面金属丝通过柱形轧辊辗压出来的。应用
最近,吕维邦先生在某集邮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谈到了《庚申猴》邮票离4000元大关还有多远的问题。这篇文章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和邮市的走向,分析得有条有理,令人信服。但本人
Hüller 公司电气机械动力头是由电气机械动力滑台和动力箱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传动箱的驱动轴可以用手柄操纵变换三种转数,与该公司的液压他驱式动力头的传动箱通用。在一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5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
汽缸体和汽缸盖质量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它们的形状复杂,技木条件要求较高,一向被,列为是最复杂的铸件之一。交通牌发动机为六缸四行程汽油发动型式,它的
凯恩斯说,我们的思想避免不了成为某位已故经济学家奴隶的命运。政府应对危机政策是思想的反应,思想是旧的,应对政策也必然是旧的。在大的经济危机面前,政府短期应对政策逃脱不掉某种历史的宿命,那就是盲目追随形势变化,最终和要挽救的经济一起沉沦、一起重复某段萧条的经济史。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西方国家当局的应对政策体现出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被动反应、亦步亦趋特征——当金融机构破产成为现实威胁时,政策
本刊1963年3月号刊载了王鴻生同志“减少热处理零件开裂变形的盐浴淬火工艺介紹”一文后,在同年10月号又刊載了石福占同志对該文的商榷和补充。以后,又收到武汉俞宝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