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是拥有各项知识产权最多的地方之一。高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分量,体现了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为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体现,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加以保护。
  浙江工业大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问卷、查阅统计资料和走访调研,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达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软课题。该课题通过一系列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约75%的高校申请专利很少或空白虽然高校科技成果累累,但调查发现,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数仅集中在25%左右的高校内。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统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5年中共申请专利4809项,占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总数的26.5%。其他大部分高校专利申请数很少甚至空白。
  18.1%的高校专利管理无门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36.4%的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或在学校科研处下设专利科,45.5%的高校明确学校科研处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专利管理工作,但仍有18.1%的高校既无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也无专人管理专利工作。10%的高校没有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调查还显示,有72.3%的高校均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72.7%的高校既未设置知识产权教学必修课,也未设置其选修课。
  近30%的高校有成果流失调查数据显示,近30%的高校反映有科技成果流失现象,其中外单位窃取流失占40%,化公为私占10%左右,随人员调配流失占20%,而科技成果多的单位更是“众矢之的”。
  54.5%的高校未设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调查显示,有45.5%的高校设立了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额度为1000~4000元,但54.5%的高校未设立此项资助。当职务发明人获得专利时,有72.7%的高校实施了奖励措施,奖励金额为:发明专利1000~5000元不等,实用新型专利300~1000元不等,外观设计专利200~600元不等。
  77.2%的高校专利被束之高阁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数据显示,5年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18137项,专利授权量8389项,专利实施量1910项。专利实施量只占授权量的22.8%。5年间,全国高校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占62.3%,在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36.6%,而多数发明专利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被束之高阁或成为展品。
  
  李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所在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校区管委会主任
  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认识上存在差距,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校管理和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缺乏了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如何保护的程序掌握得不够全面,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战略高度、全局观念,知识产权保护缺乏专门人才。另外,管理人员认识上存在差异,重视程度不同。这些原因,造成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目前,仅靠部分科研人员自身力量保护、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激励机制。高校的排名,教师职称的评定等都要依靠科研成果作为必备的基础条件,而专利技术的成果在近几年才得到部分确认。科研成果是以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鉴定和获奖结果等为体系,而多数专利技术不作为评价因素。这些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影响了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绩效考核,使科研人员无法从知识产权保护中得到有效的回报,使学校和科研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去增加支出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重视专利技术保密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的观念,许多人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意识非常淡薄。研发人员自己不注重保护研发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同时有些人也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保密意识,造成技术泄密,失去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条件。
  对研发的课题和项目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位,研发人员未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新动态,并受不同地区、研发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新技术运用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研发的课题缺乏前瞻性,造成项目重复和浪费,科研成果难以实现转化,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
  
  李志民: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知识产权归属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高校三大功能的发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既是高等学校科研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国家经济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知识产权保护中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调整技术创新中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界定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依法规范科技人员在从事知识、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合理划分研究单位与技术发明人在成果转化中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科技管理,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专利申请上,还要强调专利申请的质量,要有实施的价值。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鼓励高等院校设立专利基金,明确知识产权的代表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严格技术合同的审查制度,防止知识产权流失。教授的产权保护意识也应该加强,真正弄清哪些是职务发明,哪些是非职务发明;学校要有一个知识产权的代表机构,在组织上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通过技术审查,包括日常监控侵权行为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升科技成果的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把这种概念、想法贯穿到科研工作人员的理念当中去。只有在观念上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机制上建立有利益激励机制和规范的科技管理制度,在组织上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才能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其得到持续发展。
  培育和发展高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业。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法律制度、特别是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高校的科技成果、技术产权转让出去有时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有时哪怕给了较多的股份,但是相关公司总是亏损,或者说签了合同卖给人家,大多是拿不到钱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被动局面。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因为科研开发能力弱、技术转化难以完成、合作单位回过头来骂学校骗他产权技术费的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搞科技成果转化并使之产业化还是有现实意义的。高校有大量的科技成果,有强大的科研队伍,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足够强大、完善,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有很多配套的制度及意识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亲自去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当然,配套的评估、服务等也要完善。比如,有些教授研究的成果理论上可行,工艺技术上就实现不了,这种情况很多。因此,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优势,努力争取社会资本参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业优势,同时要利用资源优势办好校办科技企业,加强与社会企业的科研合作,从源头上解决科研与实际脱离的现象。研究实际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这是我们培育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一个重要策略。
  
  张元义:太原理工的成功经验
  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太原理工控股创办的高新企业,自创立以来,就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注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推动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自2000年始,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已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由于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知识产权机制成为促进该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力和保护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太工天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在创办之初就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为使专利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太原理工大学在太工天成技术中心设立专利工作的专门机构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安排计划,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调用资金,统一制订政策。
  在管理中特别制定了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奖励细则,对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作出的专利及其实施效益定期评价,兑现应分配利益与奖励。在专利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得表彰、奖励的人员,其成绩也作为职务聘任、业绩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太工天成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也带来了高额回报。拿公司核心技术产品之一“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来说,从2000年太原理工大学开发的新技术到公司第3代系列产品均申报了专利。为保护这一新技术,公司从第1代产品的加工方法进行保护,最大限度地为新技术加设保障。专利申报,不但保护了专有技术,也保护了市场份额。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的“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及其测报系统”获得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等多个奖项,并被列入山西省“1311”重点建设项目,2004年科技部国家级火炬项目,2004年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引导项目。仅前三年,该项目已经累计创造产值一亿多元人民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链接
  
  美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是大学研究投入的主要来源,约占大学研究经费总额的60%,在政府资助下产生许多科研成果,但成果转化的效率却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专利政策有三大缺陷:一是联邦各机构专利政策不统一,二是专利所有权由联邦政府掌握,三是联邦政府采取非独占性专利许可方式。这种缺陷的不良后果是,一方面科技成果的生产者——大学缺乏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因为发明权不属于自己,转让技术无利可得;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应用者——企业缺乏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获得的专利许可是非独占性的,难以取得市场的垄断地位。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台了《拜-杜法》,彻底改变了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的归属权问题,规定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小企业、非营利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成果由小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所有,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可以分享利益,允许研究机构有偿向产业界转让许可。这一法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0年以来,美国大学的专利申请量增长了10倍,1986年大学技术转让收入为3000万美元,1991年上升至2亿美元。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实现多种教育形式的并举,有利于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就农业院校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的构建思想和构建举措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农业院校高职教育立交桥体系  [作者简介]刘克锋(1955- ),男,北京人,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孙曦(1981- ),女,北京人,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助教
通信设备企业一季度延续了2007年的平稳走势,不过随着奥运进入倒计时及通信运营业重组尘埃落定,相信在2008年设备厂商会有不俗的表现。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开创了我国“教授治校”的先河,其实质是通过分权来保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文章在分析“教授治校”民主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教授治校
如何提高职技高师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职技高师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职技高师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入手,通过分析职业高师学生职业能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广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引入柔性管理理念,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价值体现,也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学校学生工作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徐群(1975- ),女,安徽宣城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一、商品企业的经营方式发展变化以及网络交易出现 商品企业的经营方式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必须要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经营方式,这是现代商品企业的一大特点,也是
轻狂也好,谦恭也好,我只需要你们——所有追求新潮生活的一群,在我面前表露卑微;电波也好,蓝牙也好,你们都感激我——任何保持锐步前进的一辆,在你额上刻入舒畅。
当人类社会即将叩响21世纪大门时,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简单的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不同于以往社会经济形态的地方就在于:经济的增长不再单纯的依靠劳动
目前,我国如何搞好中小企业,进而搞活整个国民经济,是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而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职工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对我国中小企业改革是有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