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阜宁县实验初中育才路校区做了大胆创新与尝试,走出了一条“低起点”、“多活动”、“快反馈”、“高效率”的教改之路。下面笔者结合“低起点”、“多活动”、“快反馈”、“高效率”这一模式,就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质疑情境,努力做到“低起点”,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教学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创设质疑情境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重视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更要注重“低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疑难的最新动力,而和谐的氛围则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与灵性,是探究意识得以实施的前提。“低起点”则是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的保证。在教学“生命需要相互关爱”内容时,在导入环节我就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用多媒体给学位们播放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的主题是写人类对自然界生灵的关爱与呵护。接着,又用多媒体展示了为保护珍禽而献身的英雄徐秀娟的故事。“……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有来过……”学生通过画面、歌声亲身感受了当时的场面,深思其中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情感。我要求学生解读这首歌曲的真正内涵,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注意力高度集中,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要求,此时“我想知道”的强烈学习意识则让学生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由此得到培养,并且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得到了运用与巩固。
  二、创设交流情境,做到“多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精神
  教学中交流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精神很有帮助。如在教学“学会合作”的内容时,我努力创设了教学中的交流情境:在完成“我的独特印记”写作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张厚卡纸,把他们的照片、签名、指纹、性格、兴趣、爱好及特长集中填充在上面。然后,先同桌互换,然后再组内交流,最后在班里交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而且让学生在《小小的我》的歌曲欣赏中去完成了这些活动。同时,我也参与了进来,把我自己的独特印记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深深感到合作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师生之间的亲近感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铺垫、创设一种生生交流和师生心理相融的合作氛围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团队精神,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更增强了他们竞争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想像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快反馈”
  想像是人的智力活动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没有想像就没有发明和创造。想像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快反馈”。在教学“生命的价值”内容时,导入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在一张纸上面绘了很多的事物形态。如春蚕、蜡炬、宝剑、太阳、钢铁、煤炭、黄金、花朵等。然后,用多媒体把它们展示出来。接着,让学生畅想生命,并且说明自己的想像理由,以此来揭示生命的真正内涵。另外,我又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创造了思考问题的学习机会。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于教学情趣之中,学生兴致极高。可见,在教学中,创设想像的情境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设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到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四、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收获“高效率”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我也行,我能行,我真行”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作用很大,是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越多,精神就越振奋,创新的意识就越强,也就越有强大的内部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从而实现“低起点”、“高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注意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给他们制造体验成就感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上的差别,给予学生不同知识层次的展示,让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感。特别重要的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展示时要体现出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善于欣赏学生的胆量和勇气,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精神。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在追求新的成功和胜利意识的驱使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S]
其他文献
在中学理化知识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学生理化问题解答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作为辅助工具,应用在理化问题解答过程中。本文围绕数学作为辅助工具在初中理化学习中
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政治史的教学中,大家普遍认为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很难讲,尤其是《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我通过教学实践,浔出关于本课教学的一些认
在电力系统中,输变电线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实际电力需求,科学配置电量,完成电力传输。其中,确保输电线路和变压器运行的稳定性是普通电能供
三大构成即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建校初期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的概括能力、归
图书馆的工作是以读者为轴心,一旦离开了读者,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强化员工素质,做好导读工作,主动解难释疑,为读者服务时主动热情,以优秀的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都出现了较大程度是提升,这也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多样化的网络世界虽然开阔
汇率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的一个难点,该知识点对于学生分析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的经济现象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该怎样理解汇率?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  汇率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出现是为了让商品更容易交换出去,促进商品流通。在一国范围内货币是统一的,因为统一才可以更好地实现货币的职能,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是不同的,而
一、把握内涵,认识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一种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国家教育部新制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规定初中至少20%的时间用于开展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和核心部分,其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需要工作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设施安装方式,保证设备调试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智能变电站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