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陷阱”式中考题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往往会别出心裁,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就连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很容易出错。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一、注意不要受固定搭配的影响
  英语中某些词组的固定搭配或习惯表达,考生往往记得比较牢固。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很多考生在解题时难免会自然联想,从而忽略了其在试题中的真正意义而掉入“陷阱”。
  例1 I won’t come back______August 5 and 7.(2005年湖北黄冈)
  A.until
  B.both
  C.between
  D.for
  [简析]由于not...until...是固定搭配,考生很容易误选A项,但如果仔细审题,就会发现,“回来”的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日期。所以选项C才是正确的。
  例2 The teacher looked______at us when he knew thig.(2006年山西太原)
  A.angry
  B.happy
  C.angrily
  D.sad
  [简析]有些考生根据系表结构错选A项,却没有考虑到横线后面的介词at,所以此题中的look不是系动词,而是实义动词,用副词修饰,应选C项。
  例3 China is bigger than______country in Africa.(2007年四川江油)
  A.any
  B.any other
  C.other
  D.others
  [简析]许多考生一见此题,便在脑海中出现“比较级 than any other 可数名词单数”这一句型,于是直接选B项。其实不然,若在同一范围内比较时用上述句型,但该题中China根本不在Africa的范围之内,所以就不用other,选项A才是正确的。
  例4 We feel______happy that they will help us with our lessons.(2005年福建福州)
  A.so
  B.such
  C.too mich
  D.much too
  [简析]so...that是一个常见的固定搭配,解该题时不少考生认为A项是正确答案,但认真分析此句后便会发现,that后的从句不是表示结果,而是表示原因,所以本题选D项才符合题意。
  二、注意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
  有一些试题具有隐蔽性或迷惑性,命题者故意把一些条件隐藏其中,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5 -What did you see,Maw?
  -I saw a lot oftall trees on________of the lake.(2004年江苏扬州)
  A.either side
  B.all sides
  C.both sides
  D.other side
  [简析]有的考生会误选C项。解此题的关键是lake一词,lake无两边之说,只能是“在周同”,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如果把lake改为street或river,则答案A项和C项都正确。
  例6 Swimming is his________sports.(2005年浙江湖州)
  A.the most favorite
  B.more favorite
  C.favorite
  D.most favorite
  [简析]乍看该题题干的中文含义为“游泳是他最喜爱的运动”,有些考生就认定这是考查favorite的最高级形式,且最高级前有物主代词时不加the,故错选D项,却忽视了favorite本身就有最高级的含义,它没有比较等级形式,选项C才是正确的。
  例7 -Maw,what do you want.coffee or milk?
  -________I don’t feel like drinking anything now,Mom.(2006年浙江丽水)
  A.Neither
  B.Both
  C.Either
  D.All
  [简析]试题是考查不定代词的用法。若不注意答语中的隐含条件:I don’tfeel like drinking anything now.就容易误选C项,而事实上A项才是正确答案。
  例8 -Have you received an E-mail message from Helen?
  -________
  -Really?No news is good news.(2006年浙江金华)
  A.Yes.I have
  B.I don’t mind
  C.No.I haven’t
  D.No problem
  [简析]此题考查对一般疑问句的回答。从后面的隐含条件No news is goodnews.中可以推断出,没有收到海伦的邮件.故C项为正确答案。
  三、注意不要受汉语思维习惯的束缚
  对于初学英语的考生而言,常常会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所以在解题时,常会出现“汉语式英语”的错误。
  例9 ________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2006年辽宁沈阳)
  A.How much
  B.How many
  C.How long
  D.What
  [简析]很多同学会错选A项或B项,因为汉语习惯用“多少”来询问人口数量,而英语却要用what来询问“人口有多少”,正确答案应是D项。
  例10 As we aU know China has a_______population and a long history.(2004年贵州贵阳)
  A.many
  B.large
  C.much
  D.high
  [简析]有的同学会误选A项,其实正确答案是B项。因为英语表示人口多时要用big或large(表示众多)修饰population;表示人口少时要用small。进行人口数量对比时,只能用large/big或small的比较级,这与汉语表达大不相同。
  四、注意对试题要进行通盘考虑,不能犯一叶障目的错误
  有些词汇由于词性、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特别是涉及到时态、语态的前后呼应,好多考生在做题时如果马虎毛糙,“顾头不顾尾”.就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错误。
  例11 Look!Someone_______the floor.How clean it is!(2004年山东滨州)
  A.has swept
  B.is sweeping
  C.are sweeping
  D.have swept
  [简析]有些考生一看到句首的look一词,就立即想到用现在进行时形式而误选B项。如能对试题进行通盘的考虑,就会发现后一句的How clean it is!说明地已经打扫好,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A。
  例12 I don’t know if it_______tomorrow.If it_______,I will not go shopping.(2006年辽宁通化)
  A.rains;rains
  B.rains;will rain
  C.will rain;rains
  D.will rain;will rain
  [简析]有些考生会误选D项。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两个if的用法,第一个if作“是否”讲,引导的是宾语从句,根据句意谓语动词用一般将来时;第二个if作“如果”解,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一般将来时,所以选项C正确。
  通过对以上中考原题的剖析,同学们可以发现,面对这些“陷阱”式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分析题干,彻底弄懂句意,找准知识点,确定命题点,再选填答案。
  ◆运用语法规则时,既要注意普遍性,又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在平时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检查验证的习惯,精练精析,自然而然就会有“落阱自救”的本领,这样就能排除干扰,找准答案。
  
  责任编辑 张彩萍
其他文献
最早组织工业生产蒸压粉煤灰砖的是西德。在一家电厂区建成了一座日产九万砖的大型粉煤灰砖厂。该厂每一昼夜能处理掉160吨粉煤灰。粉煤灰的化学成份是,SiO_2:35~45%;Al_2O_3:
近年来,为了使我市骨干教师伴随新课程迅速成长与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促进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打造符合新课改需要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我们急需一批高素
在我居住的马里兰州的东海岸,蔚蓝色的海水,泛着层层波浪,舔舐着海滩,在若干礁石之中形成许多小溪和海湾。黑雁知道这个美妙的地方,天鹅也知道这是一个好去处。秋天,数以千只
蒸汽压路机的炉灰斗,驾驶人员一直感到出灰有很大的缺点,其出灰方法是在机下用耙子从炉灰斗人工掏灰,灰尘飞扬,费劲又大,且每出一次灰要停车5~6分钟。一台班最少要除4~5次灰,
我们大兴安岭地区桥梁大队女子架桥队有十二名老工人,一百三十三名来自上海、浙江等地的女知识青年.我们都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离开城市,来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的.在
走在林阴大道上,冷不丁地会有一两片树叶翩然而至,与你亲吻一番,让你羞红了脸,捂住发烫的脸颊。这时的你一定置身于这美如画的秋景中,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恩赐与魔力!“啼啼啼
<正>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期刊登的《赫尔利接受中共五点建议析疑》(以下简称《析疑》)再次探讨了赫尔利起先同意中共五点建议、后来又接受国民党三点反建议的原因,并认为“史
国民党消极抗战起始于何时?张设华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经历了一个由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的变化过程。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战究竟起于何时,却有不同的说法。本文拟
教师的写作能力不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教师不会写作的危害、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等问题,作一番探讨。 Teachers’ lack of writing s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