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独立探究数学奥秘的技能,“导研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最切实的措施.学生数学学习要不断反思总结,研讨分析,使整体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本文通过阐述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深入浅出地解剖导研式教学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给导研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关键词】导研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拓展开发,形成全新的“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引导权、管理权主导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权、参与权不断加强,这种教学模式无形中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导研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是指高中生沿着教师指引的认知方向、探索的路径,即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内化反思步骤,进行独立自主或者采用合作手段对数学科学的寻觅,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从重从快地掌握数学智慧的真谛,取得高效的数学知识.“导”是教学的指挥棒,“研”是学习的试金石;以研定导,以导促研,两者相互作用.它的特征主要分为:问题性、自主性、指导性、探究性和优质性.问题是重要载体,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搞懂数学问题的根本;导研式教学的关键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指导性是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为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鼓励;探究性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去掌握知识的要点,集自我思维、情感态度找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发现并掌握课堂内容所联系的知识点.
二、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面对庞杂的数学知识体系,如何运用导研式教学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流畅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的目的,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构建符合实际的导研式教学模式
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旨在沿着切合实际而预设的“技术路线图”来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架设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和解桥梁,关注数学课堂的“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结论模式”向“过程模式”等,形成较为成熟的“导研式教学模式”.在这个组织架构的引导下,教师有条不紊地按思维路线备课,挑出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诱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设计探究的骨架中前進.在学生遇到疑惑时,教师适时地答疑解惑,及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为后期的问题做好铺垫;在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巩固内化向外延伸知识内涵是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步骤,自主性学习的扩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飞跃性的作用,在思想源头上感悟到研究的重要性,自觉地搭建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支架,对数学概念和结论进行清晰的认证和思考.
(二)借助“六问”,实现“三个理解”
“导研式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三个理解”,只有坚持“三个理解”,才能使导研式教学成为货真价实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理解数学,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溯源进行探索,研究其背景及发展阶段形成的轨迹,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六问”对数学的结论进行亲身体验,寻求其形成的路径,掌握到知识结构的有效性;其次是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出其个人魅力;第三是理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整合数学知识,不断串联涉及知识的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清楚地指导学生不偏离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大前提下,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有效地完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
(三)循序渐进,方法得当
教师在实施“导研式教学”时,要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准绳,分清数学知识的人员归属,即哪些知识适宜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哪些知识由学生在教师留下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哪些知识点或难点是在学生理解能力“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范围,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证明,“导研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的教学设计,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融入度,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成就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索、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促使学生将数学问题拓宽加深,构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思想,不断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于柏柱.导研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26.
[2]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3(2):59-65.
【关键词】导研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拓展开发,形成全新的“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引导权、管理权主导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权、参与权不断加强,这种教学模式无形中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导研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是指高中生沿着教师指引的认知方向、探索的路径,即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内化反思步骤,进行独立自主或者采用合作手段对数学科学的寻觅,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从重从快地掌握数学智慧的真谛,取得高效的数学知识.“导”是教学的指挥棒,“研”是学习的试金石;以研定导,以导促研,两者相互作用.它的特征主要分为:问题性、自主性、指导性、探究性和优质性.问题是重要载体,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搞懂数学问题的根本;导研式教学的关键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指导性是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为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鼓励;探究性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去掌握知识的要点,集自我思维、情感态度找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发现并掌握课堂内容所联系的知识点.
二、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实践运用
面对庞杂的数学知识体系,如何运用导研式教学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流畅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的目的,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
(一)构建符合实际的导研式教学模式
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旨在沿着切合实际而预设的“技术路线图”来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架设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和解桥梁,关注数学课堂的“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结论模式”向“过程模式”等,形成较为成熟的“导研式教学模式”.在这个组织架构的引导下,教师有条不紊地按思维路线备课,挑出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诱导学生用合理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设计探究的骨架中前進.在学生遇到疑惑时,教师适时地答疑解惑,及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为后期的问题做好铺垫;在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巩固内化向外延伸知识内涵是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步骤,自主性学习的扩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飞跃性的作用,在思想源头上感悟到研究的重要性,自觉地搭建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研究支架,对数学概念和结论进行清晰的认证和思考.
(二)借助“六问”,实现“三个理解”
“导研式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三个理解”,只有坚持“三个理解”,才能使导研式教学成为货真价实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理解数学,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溯源进行探索,研究其背景及发展阶段形成的轨迹,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六问”对数学的结论进行亲身体验,寻求其形成的路径,掌握到知识结构的有效性;其次是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出其个人魅力;第三是理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整合数学知识,不断串联涉及知识的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清楚地指导学生不偏离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大前提下,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有效地完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
(三)循序渐进,方法得当
教师在实施“导研式教学”时,要以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准绳,分清数学知识的人员归属,即哪些知识适宜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哪些知识由学生在教师留下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哪些知识点或难点是在学生理解能力“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范围,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证明,“导研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的教学设计,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融入度,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成就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索、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促使学生将数学问题拓宽加深,构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思想,不断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于柏柱.导研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1):26.
[2]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3(2):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