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共和两党在这次中期选举中的互有胜负恰恰暴露了美国国内一个潜在的、长期的危机,也揭示了真正的美国社会。美国将何去何从?这不仅看表现,还要看预期。
民主、共和两党互有胜负
2018年11月7日结束的这场美国中期选举,最终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民主党在众议院赢得的席位已经超过218个,时隔8年之后再次成为多数党,但在参议院,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仍然占据多数,将保持多数党地位。客观地说,此次中期选举,共和、民主两党互有胜负。
对特朗普来说,这场中期选举,是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前的一次演练,也是对他的“期中考试”。根据过往记录,总统所在的政党,往往在中期选举中很难取得好成绩,因为很多选民为防止一家独大都有“制衡”的观念。
但这次共和党在参议院的席位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众议院,共和党也就丢了30多席,而克林顿、奥巴马时期,中期选举都丢了五六十席。
所以,特朗普深夜12点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取得巨大成功。
但是,即使共和党继续控制参议院,众议院毕竟是丢了。在美国的政党体制下,在任总统自然而然成为其所属政党的最高领袖,并且特朗普直到最后一刻还穿梭于各个选区为共和党候选人呐喊助威,因此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失利也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特朗普的失败。
的确,对于习惯了只赢不输的特朗普来说,这个结果毫无疑问是一个痛点,尽管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朗普也有充分理由为这个结果感到快乐。为什么呢?
即使民主党赢得所有尚未公布结果的选区,在众议院也最多只有235个席位,和选举前相比多了41个席位。换句话说,共和党最坏的结局是丢了41个席位。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先看两组历史数据。第一,从1934年到现在,除了三次例外(1934、1998和2002),中期选举后总统所属政党在众议院的席位都减少了,最多的81个(1938年),最少的4个(1962年),平均27个。第二,根据盖洛普的数据,中期选举前民调支持率低于50%的总统平均输掉37个众议院席位。除了这些历史数据,再看看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的表现。民主党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豪迈”地输掉了63个席位,仅次于小罗斯福在1938年创下的纪录,有了这些数据,特朗普本人和他的支持者也就有理由快乐了:这就是自由派媒体天天炒作的“蓝色浪潮”?这也能被称为“全国范围内压倒性胜利”?
总之,特朗普的中期考核成绩可以说大大超过了他的反对者(尤其是自由派媒体)的预期。他没有与民众的蜜月期(支持率一直波动在40%);白宫和内阁高官频频更换;在性别平等、移民、种族关系、自由贸易、与传统盟友关系等方面被认为处处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他却成功地抵挡住了雄心勃勃的“蓝色浪潮”的攻击。
无论是政治还是日常生活,考核不仅看表现,还要看预期,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低于预期的表现,再好也是失败;高于预期的表现,再差也是成功。
“彩虹波”:各色政治势力登台“撕裂”美国
其实,就算共和党在这次选举中遭受和民主党2010年一样的惨败,也不能就此给“特朗普现象”画上句号。的确,特朗普的行为举止和政策偏好让他显得十分“另类”,然而他的当选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美国社会三大结构性因素影响的必然。第一,大量拉丁裔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的涌入、文化多元主义、政治正确以及身份认同等让白人群体的威胁感急剧增加;第二,相对于中产阶级收入在过去30年停滞不前,富人的收入却直线上升,导致经济不平等日益惡化,因此当今美国也被称为“新镀金时代”;第三,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大伤元气,而中国却在过去10年经历了飞速发展,被认为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了挑战。这三个因素实际上是美国国家认同的三个维度——白人至上、民主至上、美国至上。三个维度同时面临危机,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当特朗普高举“让美国重新伟大”的旗帜时,无数美国人欢呼雀跃,因为他们要让美国的白人、民主和霸权重新伟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选举还有更多值得观察的细节:
这次选举有1.13亿人投票,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投票过亿的中期选举,49%的选民参加投票,这个比例上次出现是在冷战时代的1966年。在这个数字中,前所未有的选民是因为愤怒而投票,民主党的支持者因为痛恨特朗普而投票,共和党的支持者因为民主党的激进和对卡瓦诺的围殴而投票。2014年中期选举的投票人数是8300万,而2018年投票人口在1.14亿人左右。其中有大量的年轻人,女性选民被动员出来投票。
与此同时,这次选举还创下很多“最”和“一次”:出现29岁、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国会议员;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穆斯林议员;第一次出现女性印第安原住民议员;第一个同性恋身份州长……各色政治势力的登台表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分裂的社会,这是一个贫富差距在加深的社会,这是一个全球化和新保守主义冲突的社会。
所以,也有美国媒体评价,这次美国中期选举没有“红波”(共和党赢)、“蓝波”(民主党赢),只有“彩虹波”。
其实,这些细节只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外在表现。
投票率上升表明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说明,候选人政见分歧更大,迫使选民站出来投票,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
其实,在克林顿时代,共和民主两党主要政见分歧很小,甚至走上街头,采访选民都说不出民主党和共和党有什么不同。
美国将何去何从
多元,一直是美国人自我标榜的道德优越性。
但美国已故著名学者亨廷顿却在十几年前就表示忧虑:美国的国家认同正在面临挑战,美国可能“国将不国”了。
为此,亨廷顿在2004年写了一本名著《我们是谁》来表达他的忧虑。
“新大陆的大部分居民从几百年前开始陆陆续续来自于遥远的大西洋对岸。他们有些是寻找净土的虔诚信仰者、有些是冒险的商人,还有些是罪犯……”
但是在亨廷顿看来,200多年来,这些居民逐渐认为自己是“美国人”。
成为一个“美国人”,核心不在于人种、民族属性,而在于“美国信念”:英语、基督教、法治、个人主义、工作道德、努力创建尘世天堂(新教伦理)。
这些原本一直支撑着美国立国的价值,却在20世纪后期开始逐渐遭到侵蚀。比如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学术界鼓吹的多元多样性理论,西班牙语几乎成为第二语言,一些族群特意强调民族、人种属性和性别等身份。
其实,当今美国社会与亨廷顿所描述的美国历史上的四个信念激情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四个信念激情时期分别是独立战争时期、1830年代的杰克逊民主、1900年代的进步运动以及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他认为,美国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为了缩小美国信念(理想)与美国政治制度(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抗争的历史。
亨廷顿指出,信念激情时期有14个明显的特征,包括“不满情绪普遍存在”“不安、狂躁、骚乱和动荡是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政治生活的核心特征就是对理想/制度之间的鸿沟进行的曝光和揭露”“致力于特定改革或‘事业’(妇女、少数族裔、司法公正、禁酒、和平)的运动十分活跃”等等。他认为,至少有四个外部因素导致了信念激情时期,分别是经济上的相对繁荣、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某些群体的相对被剥夺、某些群体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衰落而处于地位焦虑,以及年轻人口显著增加。
亨廷顿所描述的这些特征和外部因素在当今美国社会可以说随处可见,包括不满情绪蔓延、经济复苏强劲、以“我也是”(MeToo)和“黑人命贵”(Black Lives Matter)为代表的社会抗争运动、中下层白人的焦虑、千禧一代成为美国最大的人口群体,等等。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美国正处于一场社会大动荡的前夜,而特朗普恰恰在这个特殊时刻成为美国总统。
事实上,在展望美国政治发展前景时,亨廷顿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过去的周期规律仍然奏效,那么在21世纪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十年将会出现一段持续的激情时期”。
美国将何去何从?
特朗普也许试图改变,让美国回归到原来的那个美国。
但是,木马已经进了特洛伊城。
民主、共和两党互有胜负
2018年11月7日结束的这场美国中期选举,最终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民主党在众议院赢得的席位已经超过218个,时隔8年之后再次成为多数党,但在参议院,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仍然占据多数,将保持多数党地位。客观地说,此次中期选举,共和、民主两党互有胜负。
对特朗普来说,这场中期选举,是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前的一次演练,也是对他的“期中考试”。根据过往记录,总统所在的政党,往往在中期选举中很难取得好成绩,因为很多选民为防止一家独大都有“制衡”的观念。
但这次共和党在参议院的席位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众议院,共和党也就丢了30多席,而克林顿、奥巴马时期,中期选举都丢了五六十席。
所以,特朗普深夜12点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取得巨大成功。
但是,即使共和党继续控制参议院,众议院毕竟是丢了。在美国的政党体制下,在任总统自然而然成为其所属政党的最高领袖,并且特朗普直到最后一刻还穿梭于各个选区为共和党候选人呐喊助威,因此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失利也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特朗普的失败。
的确,对于习惯了只赢不输的特朗普来说,这个结果毫无疑问是一个痛点,尽管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朗普也有充分理由为这个结果感到快乐。为什么呢?
即使民主党赢得所有尚未公布结果的选区,在众议院也最多只有235个席位,和选举前相比多了41个席位。换句话说,共和党最坏的结局是丢了41个席位。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先看两组历史数据。第一,从1934年到现在,除了三次例外(1934、1998和2002),中期选举后总统所属政党在众议院的席位都减少了,最多的81个(1938年),最少的4个(1962年),平均27个。第二,根据盖洛普的数据,中期选举前民调支持率低于50%的总统平均输掉37个众议院席位。除了这些历史数据,再看看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的表现。民主党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豪迈”地输掉了63个席位,仅次于小罗斯福在1938年创下的纪录,有了这些数据,特朗普本人和他的支持者也就有理由快乐了:这就是自由派媒体天天炒作的“蓝色浪潮”?这也能被称为“全国范围内压倒性胜利”?
总之,特朗普的中期考核成绩可以说大大超过了他的反对者(尤其是自由派媒体)的预期。他没有与民众的蜜月期(支持率一直波动在40%);白宫和内阁高官频频更换;在性别平等、移民、种族关系、自由贸易、与传统盟友关系等方面被认为处处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他却成功地抵挡住了雄心勃勃的“蓝色浪潮”的攻击。
无论是政治还是日常生活,考核不仅看表现,还要看预期,而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低于预期的表现,再好也是失败;高于预期的表现,再差也是成功。
“彩虹波”:各色政治势力登台“撕裂”美国
其实,就算共和党在这次选举中遭受和民主党2010年一样的惨败,也不能就此给“特朗普现象”画上句号。的确,特朗普的行为举止和政策偏好让他显得十分“另类”,然而他的当选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美国社会三大结构性因素影响的必然。第一,大量拉丁裔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的涌入、文化多元主义、政治正确以及身份认同等让白人群体的威胁感急剧增加;第二,相对于中产阶级收入在过去30年停滞不前,富人的收入却直线上升,导致经济不平等日益惡化,因此当今美国也被称为“新镀金时代”;第三,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大伤元气,而中国却在过去10年经历了飞速发展,被认为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了挑战。这三个因素实际上是美国国家认同的三个维度——白人至上、民主至上、美国至上。三个维度同时面临危机,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当特朗普高举“让美国重新伟大”的旗帜时,无数美国人欢呼雀跃,因为他们要让美国的白人、民主和霸权重新伟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选举还有更多值得观察的细节:
这次选举有1.13亿人投票,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投票过亿的中期选举,49%的选民参加投票,这个比例上次出现是在冷战时代的1966年。在这个数字中,前所未有的选民是因为愤怒而投票,民主党的支持者因为痛恨特朗普而投票,共和党的支持者因为民主党的激进和对卡瓦诺的围殴而投票。2014年中期选举的投票人数是8300万,而2018年投票人口在1.14亿人左右。其中有大量的年轻人,女性选民被动员出来投票。
与此同时,这次选举还创下很多“最”和“一次”:出现29岁、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国会议员;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穆斯林议员;第一次出现女性印第安原住民议员;第一个同性恋身份州长……各色政治势力的登台表明这是一个前所未有分裂的社会,这是一个贫富差距在加深的社会,这是一个全球化和新保守主义冲突的社会。
所以,也有美国媒体评价,这次美国中期选举没有“红波”(共和党赢)、“蓝波”(民主党赢),只有“彩虹波”。
其实,这些细节只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外在表现。
投票率上升表明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说明,候选人政见分歧更大,迫使选民站出来投票,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
其实,在克林顿时代,共和民主两党主要政见分歧很小,甚至走上街头,采访选民都说不出民主党和共和党有什么不同。
美国将何去何从
多元,一直是美国人自我标榜的道德优越性。
但美国已故著名学者亨廷顿却在十几年前就表示忧虑:美国的国家认同正在面临挑战,美国可能“国将不国”了。
为此,亨廷顿在2004年写了一本名著《我们是谁》来表达他的忧虑。
“新大陆的大部分居民从几百年前开始陆陆续续来自于遥远的大西洋对岸。他们有些是寻找净土的虔诚信仰者、有些是冒险的商人,还有些是罪犯……”
但是在亨廷顿看来,200多年来,这些居民逐渐认为自己是“美国人”。
成为一个“美国人”,核心不在于人种、民族属性,而在于“美国信念”:英语、基督教、法治、个人主义、工作道德、努力创建尘世天堂(新教伦理)。
这些原本一直支撑着美国立国的价值,却在20世纪后期开始逐渐遭到侵蚀。比如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学术界鼓吹的多元多样性理论,西班牙语几乎成为第二语言,一些族群特意强调民族、人种属性和性别等身份。
其实,当今美国社会与亨廷顿所描述的美国历史上的四个信念激情时期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四个信念激情时期分别是独立战争时期、1830年代的杰克逊民主、1900年代的进步运动以及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他认为,美国历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美国人为了缩小美国信念(理想)与美国政治制度(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抗争的历史。
亨廷顿指出,信念激情时期有14个明显的特征,包括“不满情绪普遍存在”“不安、狂躁、骚乱和动荡是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政治生活的核心特征就是对理想/制度之间的鸿沟进行的曝光和揭露”“致力于特定改革或‘事业’(妇女、少数族裔、司法公正、禁酒、和平)的运动十分活跃”等等。他认为,至少有四个外部因素导致了信念激情时期,分别是经济上的相对繁荣、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某些群体的相对被剥夺、某些群体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衰落而处于地位焦虑,以及年轻人口显著增加。
亨廷顿所描述的这些特征和外部因素在当今美国社会可以说随处可见,包括不满情绪蔓延、经济复苏强劲、以“我也是”(MeToo)和“黑人命贵”(Black Lives Matter)为代表的社会抗争运动、中下层白人的焦虑、千禧一代成为美国最大的人口群体,等等。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美国正处于一场社会大动荡的前夜,而特朗普恰恰在这个特殊时刻成为美国总统。
事实上,在展望美国政治发展前景时,亨廷顿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过去的周期规律仍然奏效,那么在21世纪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十年将会出现一段持续的激情时期”。
美国将何去何从?
特朗普也许试图改变,让美国回归到原来的那个美国。
但是,木马已经进了特洛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