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学生问题意识,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变迁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与时俱进,学会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和新教学理念处理一些教学中的“老问题”,实现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结合分析我校历史教学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走进”学生、引导学生以促成学生问题意识滋生。
  【关键词】现状;走进学生;问题意识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学生应具备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作为一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课程,也必然承担起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责任。学生自觉、主动去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即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奠定基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而问题意识尤其对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历史教学便成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主阵地。为落实核心素养,笔者借鉴其他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历史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我校学生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现状分析
  我校作为一所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的学校,农村学生和积分入学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家长教育意识薄弱,学生阅读范围窄,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大部分来自于教科书和老师的讲授。学生上历史课兴趣盎然,因为他们觉得能在课堂上听到历史故事、看到历史视频和图片;学生对于要求应知应会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要素能说出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能做到的最基本能力……可是,老师上课提问很少有人回答,下课后能主动提问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一旦涉及历史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练习题时就“傻眼”了。没有“问题”就是大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对此,笔者用问卷星对教学年级的242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对回答问题态度进行了小调查,其中有23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结合此调查结果并与部分学生交流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堂和历史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全盘接受,停留于被动“听”,缺乏深入理解知识的习惯和能力;部分学生“误解”了历史学习,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会记住那些历史知识就行,懒于花时间去想去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些学生甚至因为疲于奔命于作业或觉得历史学科不如语数英重要,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历史问题。但是,问题意识对历史学科和学生具有重要价值。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参与课堂。否则,长此以往会导致历史课堂会失去生机,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历史学科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不利于学生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走进”学生,促学生问题意识滋生
  1.倾听学生“声音”
  走进学生是有效改变学生的前提,倾听学生便是走进学生的有效途径。反思自己的教学:笔者发现虽然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究问题和回答问题,但常常为了赶教学进度,依然是以“填鸭式”为主,减少了学生的思考的时间和环节,甚至有时会急切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进程,导致学生回答问题动能降低,依赖老师讲知识、讲答案,固化了思维。要改变学生就要先改变自己,要让学生会“听”,老师就应做表率。所以,老师要学会倾听并善于倾听。通过倾听能使师生间沟通顺畅,有助于打开师生间相互信任之门,实现有效师生互动;老师也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困惑,从而逐渐带领学生走进问题意识的大门。笔者决定从倾听开始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历史课堂上,笔者会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能提出或敢于回答问题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简单、问题答案不论对或错、回答问题的对象不论是优等生或后进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论通畅或迟滞,笔者都会耐心倾听;在倾听过程中认真解读学生的表情、发现学生内心矛盾或疑惑,用语言或微笑适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引导或指正学生表达不清晰、回答错误的地方。在倾听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老师对学生的认可、信任、尊重与期待,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也会更喜欢历史课、敢于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构筑历史知识“土壤”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没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欠缺系统的历史知识储备。贫瘠的土壤难以让万物生长,学生若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很难独立思考并产生问题意识。现代社会,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来源很多:历史教材、历史书籍和网络等新媒体。有学者认为,未来学生必须具备三项技能:“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因此,笔者根据我级学生历史知识薄弱的实际,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东风,在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将教材所写知识交给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以下途径充实学生历史知识“仓库”:
  (1)调查了解学生最喜欢的历史书籍进行筛选,与学生共读一本历史书籍,建立阅读QQ群进行打卡交流;
  (2)学生在每节课前按学号轮流讲一个历史故事并谈感悟;
  (3)及时关注并选取一些网络上的时事热点(如,地摊经济、中美关系等),将主题“抛”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在历史知识的长河中寻根求源和相关内容的“前世今生”;
  (4)在复习专题知识时先由学生在熟悉整理知识点基础上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并由相关学生讲出关键知识点及知识点间关系,老师再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清晰知识间关系,形成历史知识线索和网络;
  (5)为了帮助基础薄弱同学巩固知识,笔者通过微课或单独辅导方式給予这部分学生特别关照,甚至发动历史学科“先富者”与他们“结对子”帮扶他们进步。
  3.示范引领与自主设计相结合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师生间有效互动是促成高效课堂的最重要保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我们需要适当地给予任务助力;对于那些对问题“摸不到门”的学生需要在模仿(老师引领)基础上才能入门。因此,笔者将以下措施常态化助推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1)在课前提前布置历史问题清单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去教材相关文中寻找问题,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学科问题的结构;学生在熟悉了基本内容基础上再根据课文内容自主设计至少一个问题于清单上向老师提问。笔者评选出“最佳问题”,给予“问题原创者”课堂上对其他同学提问的机会并获取积分,累计到一定积分可以获得一份小礼物。这样的话,笔者既能通过这种书面交流方式收集学生的疑惑之处便于上课“有的放矢”,又能给那些那些羞于向老师提问的同学提供有效表达的途径;通过激励,学生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又增强了提出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2)俗话说:“独人行得快,众人行得远。”《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历史教学应“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笔者课堂上在讲述清楚基本史实基础上提供本节课相关史料,学生四人小组设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和答案,然后形成文字后小组代表成果展示,其他小组点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形成“历史问题命运共同体”,逐渐学会了充分获取、概括史料的方法,也增强了多角度理解史料、运用知识的能力。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过程对学生问题意识培植方面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同伴讨论中获得一些挖掘问题、理解问题思路的启发。
  总之, 经过这样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敢于动笔写问题、敢于向老师、同学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历史课堂也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问题的价值、收获了成就感、丰富了历史知识,学会了有意识思考问题、培养了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但笔者还要注意在以后实践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概括史料的能力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史料训练、教给学生更多寻找问题的方法和完善推动学生间持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激励措施等。
  参考文献:
  [1]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
  [2]王娟.中学历史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赵童彤.中学历史概念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林崇德.中國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Z].2016.
  [5]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减少学生课外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我校数学科开展“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了,但是比较多的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现象仍然严重。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被动地等待教师传授知识,课
【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加强,尤其是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成为重中之重。新时代下对学生的要求绝不仅仅是要有着优异的成绩,更要有着较高道德素养,立德树人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存在于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一些普遍存在问题,本文展开了关于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探究,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以一定的积极启发。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师;有效性;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传统的数学课堂缺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而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弥补了传统数学课堂上的不足,发挥生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性、互动性的学习,促使学困生在课堂上自发进行学习,有效培养了学困生团体合作以及竞争的意识。针对学困生的情况,本研
【摘要】親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是家长与学生之间开展的一种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即通过家长与学生之间的阅读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此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然而,对于亲子阅读的理解,不少家长在意识和方法上还存在许多误区。一年级的教师如何用策略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亲子阅读,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亲子阅读,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今后的
【摘要】基于思维外显的教学是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的需求。本文以蜡烛燃烧为载体的一系列探究实验,阐述教学中教师如何演绎学生思维外显过程,使学生循着化学学科思维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思维外显让过程可刻画、可测量、可调控。  【关键词】蜡烛燃烧;思维外显  以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下,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记住某个知识点或者能完成什么样的题型,更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很多专家提出学科知识应从碎
【摘要】小学生正值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获取知识的方式,除了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极采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孩子更聪明的方法并非补课学习,而是不断的阅读。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那些形色各异的漫画书、有趣生动的动画片等时刻冲击着孩子的眼球,真正愿意坐下来认真阅读名家著作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如何带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畅游书海,已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在一个班集体里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曾经在各方面表现好的优秀学生,后来变为不优秀,乃至蜕变为后进生。个别后进生屡教不改,和教师对着干,而且在班里搞“风”搞“雨”,殃及四邻,影响极坏,给教育者带来苦恼。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综合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优秀学生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优秀学生智力好、能力强、成绩优秀,在班中表现出品质优
【摘要】广州市白云区少年宫是区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作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协助区行政部门组织统筹和规范管理区域内中小学生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组织举办本区学生艺术、科技专项性竞赛及展示活动、指导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等职能。而白云区城乡二元特征和人口结构特点,决定了白云区中小学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在社会适应、文化认同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必然会影响其对自我的认知和健康发展。在研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提升疫情期间居家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各市、区线上体育教学提供参考,根据《广东省疫情期间居家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指引》《體育与健康基本要求与规范》要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和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联合录制了小学体育与健康示范课。   小学示范课例是由广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020年春季,虽然受到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影响,但各校“停课不停学”,利用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