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目的,教师以口头讲授为主,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机械地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被动学习为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久而久之,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而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动手操作 培养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重视知识发展的过程。实践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谈谈教学中的体会。
  一、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才能创造性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折,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同样是表示长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却有大有小。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合理进行学具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合理的进行学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实现探索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量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测量、拼结、摆放、制作、裁剪、绘图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充分理解及掌握。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起着很好的锻炼作用。例如: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枯树枝,然后规定好一个长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值内折长短不一的树枝段,然后让学生用这些小树枝段拼成三角形,每次的拼接都用尺子量出每个边的长度。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并不是任意三段树枝都能够拼成三角形,有时候三根树枝摆放在一起并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但可以通过调节树枝的长短拼接成功。通过学生的不断操作、摸索学生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三角形呢?此时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导学生看其每一次的测量数值,引导其一步一步发现结论。又例如学习“圆形”时首先在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圆形,教师不进行示范,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自主操作。此时学生有的借助于圆规,有的借助于水杯,还有的借助硬币等等,很快大家的圆都画好了,老师对学生的做法提出赞扬。接着教师丢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所有的同学都能画出一样的圆形?此时学生开始沸腾了,大家争相讨论,各抒己见,并开始动手进行操作。经过同学们的反复操作、讨论最终产生结论,这是可以办到的,但是一定要借助圆规。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方式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会画圆形的同时还知道了圆的大小取决于圆规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小组为单位,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再拼一拼,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再比较变化情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最后学生讨论汇报,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了自己的空间观念。
  培養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教是为了以后少教、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多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词汇、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缺乏必要的研究。具体表现在: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
期刊
舞蹈是人类生活中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是一种以人的形体和动作创造直观形象,以此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另外,舞蹈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舞蹈中体现了人类力量和美的结合。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舞蹈的技法,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美学,明确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加以利用,使得审美教育促进舞蹈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借助人体有组织有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当前,农村小学开始将英语课纳入到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行列之中,因此,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将会影响到小学生今后在英语方面的发展。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能最大化有机结合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重大问题。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小学
期刊
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强化掌握简单加减法与乘法口诀;  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要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
期刊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个过程
期刊
【摘 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养成多记多写习惯,锻炼表达,以分解作文的难度,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关键词】作文 朗读背诵 多记多写 分解难度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目前,不少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感到无内容可写。其实,作文难,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英语的教学观念在逐渐的改变。保证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逐渐提升到要求学生在一堂课中要收获一定质量的知识。小学英语新课改中,我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设交际情境、搞“活”英语课堂、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方面做了许多新的有益探索,收到良好效果。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尝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期刊
小學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营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
期刊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也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要通过“读”、“听”、“写”来共同作用于“说”,逐步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习“说话”、在阅读中享受“说话”、在书写中理解“说话”,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听”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交际手段。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加强说话训练、听说结合训练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高考语文用题回归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新趋势。高中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培养学生人格精神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既学习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又要学做人,培养时代新型人才。因此,在高中语文在高考用题时,出题人应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感染,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