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冰刚调入海天市的这段日子,恰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总也觉得眼睛不够用,瞧啥啥新鲜,看啥啥新奇。一有空暇,就喜欢在马路旁走走、公园里逛逛、大海边遛遛。
  看天,蓝蓝的,那种白云反衬的炫目的蓝;观海,蓝蓝的,那种遥无际涯的幽深的蓝!再瞧瞧城市的四面八方大街小巷,无论是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还是车水马龙的街边路旁,抑或保护完好的矮山群峦,更别说星罗棋布的大小公园……总之,除一切建筑物与大路小径之外的所有空地,到处都是枝繁叶茂、蓊郁葱茏的树木,举目均为葳蕤嫩绿、姹紫嫣红的花草;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经年累月春色满园!
  他暗暗庆幸自己当初断腕割袍的决绝与义无反顾的抉择。他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前途无量——毕业于西北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考上了省城一家厅级单位的公务员,安排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不出两年,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可他偏偏就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无论如何抵挡不住海滨开发城市的诱惑,婉拒了领导及同事的好心劝阻与挽留,毅然决然地辞职,揹着盛满美好憧憬的行囊,追梦来到遥远的海天市。经过一番冲刺,终于出彩入闱,竞聘在一家事业单位还做老本行。
  文字工作之于他,可谓人尽其才才适其位。他属于文青之类,还在大学期间,就好附庸风雅、信手涂鸦,也经常有小块文章见诸报刊。他对自己花九牛二虎之力争取到的这份文秘工作,既喜爱又满足。他自信能够胜任,不敢说得心应手,至少是乐此不彼乐于奉献。他在业余的伏案笔耕中品尝着艰辛中的愉悦:咬文嚼字苦亦融融,舞文弄墨乐也融融!
  然而,一期简报的艰难“破壳”,几乎颠覆了他头脑中刚刚形成的一些看法。他先是觉得新鲜、新奇,接着感到惊奇、惊讶,最后深感迷糊、困惑……
  他所在的单位煞费苦心打造了一场大型公益活動。市主管局“一把手”莅临视察指导并致贺词;区政府分管领导在启动仪式上作重要讲话;主管局“一把手”讲话,对整个活动的开展作了周密部署;本单位几位正、副领导均亲临现场指挥,全体工作人员按部就班投入工作。活动取得了预期的轰动效应——场面热闹,声势浩大,应者云集,反响强烈;区内外多家媒体均在重要版面和时段予以报道。
  为期五天的活动圆满谢幕。按惯例要出一期简报,任务自然落在了华冰头上。综合科秦科长(习惯简称秦科)对他说,这次简报非同小可,因为此次活动非同一般。类似这样的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尚属首次,而且影响之大、效果之好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求他务必用心构思,将这次活动的创新与创意、特点与亮点、影响与效果,还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临指导、主办单位的巧妙策划与精心组织等,全面翔细地反映出来!这份简报还要报送市、区有关部门和领导,假如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单位年终工作考评还可获得加分。最后一再叮嘱,出好此次简报,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决不能掉以轻心!他欣然受命。这是他在新单位新岗位独自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无论如何必须做好。他当即表态,秦科请放心,我一定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完成任务,绝不辜负领导对本人的厚爱与期望!最后还加了一句,谢谢领导信任!
  他做事是那种风风火火的急性子,写材料是那种喜欢熬夜的“夜猫子”。下午下班前接受任务,下班后叫了一份快餐草草填饱肚子,便留在办公室加班赶材料。
  他把窗户关紧、窗幔拉严,把市上的喧哗和聒噪一概挡在外面;又把空调调到噪音最小的档位。他要让自己的思维尽量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中,信马由缰,纵横捭阖。
  他的思绪在飞快地捕捉着文字,手指在飞快地敲打着键盘。随着思绪的奔放与手指的灵动,显示屏上不断呈现着他辛勤劳动的成果。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凝神沉思;一段段的文字写了又删去,一次次的构思推倒又重来。他朝着时间深处艰难跋涉……
  在盛夏深夜空寂静谧的办公室,电脑键盘的敲击声显得格外清脆响亮,甚至有点刺耳,而一旦打住,又寂静得仿佛针落地上都能听到声响,有时静得令人心慌心悸。就在这样动与静的交替反复之中,华冰熬到第二天凌晨四点,一份洋洋洒洒的简报终于出炉。他深深地打了个哈欠,活动一下有点酸麻的四肢和腰椎,就和衣躺在沙发上小憩。
  华冰上午一上班,又颇费了一番功夫,对简报内容认认真真作了一番修改。以这些年搞材料的感觉,他自以为应该拿得出手。于是,先打印一份送分管政务的刘副科长(习惯简称刘科)阅审。刘科的文字功底本单位无人能与其比肩,且文秘工作经验丰富。他深知此期简报的重要,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凭多年在综合科搞材料的习惯做法,对简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以他的观点和看法,该删减的删减,该补充的补充,于是在所有的空白处,填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之后,以书面形式郑重其事提了五条修改意见,还特意加了一条补充说明:请华冰同志参考上述意见修改之后,通过QQ群在本单位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之后,送我阅后再送秦科,经秦科修改、审阅同意之后,再按程序呈单位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审核、签发。
  华冰看着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那个急啊,急出了一身大汗——这是他体质情急之下的一种习惯性本能反应。他急,并非因为自己一夜的心血未被领导完全认可,主要担心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字风格,是否符合领导口味,更担心自己接手的第一项任务会遭遇难产。其实,这些天他在熟悉新单位新岗位的过程中,将本单位及主管局近年来下发的文件通知、会议材料与工作总结等,潜心研读了一遍,据此他在心里比较衡量,认为自己出手的材料不应该逊色。他有这个自信,并且坚定这个自信。
  他静下心来,仔细拜读稿子上删减与补充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说,有的补充确实恰到好处,甚至起到了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删减部分他认为应该保留,否则,总有言犹未尽的缺憾;有的补充他觉得可有可无,或者说所补充的内容无关宏旨,倘若强行加塞,不免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他接着拜读五条修改意见。他逐一将意见与修改内容比对,头倏然开始发晕犯浑——文章已经动了“大手术”,还要根据五条意见再修改,岂不是连“五脏六腑”都要换?这不等于完全推倒重来?他认为,整个材料的谋篇布局他是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功夫,若要重新酝酿出更好的构思,他觉得很难,至少心里没底。他不情愿不忍心推倒自己苦心设计的“架构”。往往人的第一眼印象是最深刻最准确的,文章的第一次构思往往也不例外,或者说不忍心忍痛割爱。   他最后拜读补充说明。看后掩卷沉思,觉得新奇——难道修改材料也走群众路线?放手发动和依靠群众,这是党和政府解决问题、做好工作的法宝,但对文字工作并不一定适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文章写材料,有时会令作者十分为难和尴尬。文无定式,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既便是精通文墨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何况有的“门外汉”,更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当然不排除不会演戏但会看戏评戏的情况。
  现在的燃眉之急是,他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刘科规定的多个“之后”的工作程序,这可是很费思量和辛劳的过程。他并非怕苦怕累怕麻烦,唯恐到时工作做不好,得罪同事和领导。譬如,按照刘科的意见修改好的稿子,其本人无疑满意,但是否符合秦科及以上领导的口味,不得而知;对群众的意见,中肯合理的无疑应该采纳,那么不对号不对座的呢?取之不能,却之不恭,他感到为难。
  当然,他心里透亮:领导不管怎么说,总有他的道理,毕竟站得高看得远,见多识广;自己作为新兵,职责就是黾勉从事,尽心竭力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任务!
  他“爬格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夜挑灯加班。这是一些黏上文字的人必须忍耐的孤独与辛劳。他也可以在白天上班时间写东西,但办公室杂七杂八的事多,有时忙里偷闲动动笔,写着写着就走了神,无法集中精力。他切实按照刘科及征求到的群众意见,连续加了两个夜班,硬是绞尽脑汁把稿子收拾得如凤凰涅槃一般。
  他将稿子送刘科阅审,刘科阅后较满意,于是欣然眉批:“已阅。呈秦科阅示”。
  他遵嘱急匆匆送秦科阅审。秦科先让他在对面的沙发椅上坐下,继而一目十行地把稿子浏览了一遍,然后对他说,看得出,这个材料你花了不少心思,根据大家的意见作了反复修改,刘科也改了吧?
  他一时语塞。因为一时琢磨不透秦科的意图,如回答改了,而材料却不合秦科的“口味”,岂不损了刘科?若回答没改,而材料正对秦科的思路,这不又成了贪刘科的功劳为己有吗?秦科见他犹豫不决的样子,接着说,作文与做人同理,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见解。多让人过过目、提提意见未尝不是好事,但切忌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林林总总的意见一大堆,不一定都合情合理,往往对眼对路的很少,我们只能择优而从之。当然啰,领导的意见另当别论。
  秦科的话很对他的心思,就像酷热天吃着冰激凌,特爽!可最后一句話,又使他如坠雾海不明就里:领导的意见难道就百分之百的正确?领导不是神,即便是神也会犯错,何况凡人夫!如遇领导的意见不太正确不够合理,是采纳还是不采纳?按理不能采纳,但按潜规则又必须采纳。他有切身的体会。你认为文章多么有水平,但领导不满意,狗屁都不是。领导说好就好,说不行就是不行;假如有多个领导,最终以职务高的领导意见为准。难怪秦科说“另当别论”,可谓意蕴深邃,耐人寻味。
  我看这样改动一下,是否行?秦科以商量的口吻缓缓说出自己的意见。秦科说得简洁,他记得明白。也是五条意见。
  天啦——他突然回过神来:秦科说的意思,与最初的构思不谋而合。按秦科的五条意见修改,几乎又复原了初稿。好一阵折腾,暮然回首,还是原点。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秦科最后也补充了一点:修改后打印好,分别送各科负责人过过目,他们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多少有一些感想,对这个稿子最有话语权。
  他又愣了:不是刚刚通过QQ群征求过意见吗?他欲言又止。没有解释的必要。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只是多耗点时间和纸张而已。
  他又返回刘科办公室,将秦科的意见反馈给刘科。刘科沉思有顷,似有无奈地表态:就按秦科的意见办吧。他注意到,刘科脸上露出一丝旁人不易觉察的失落。
  这次修改材料相对轻松容易多了。按照秦科的意见,基本上就是对初稿的复原,改动不大。他无须熬夜加班,上班不到半天时间就业已搞定。打印好分送八位科长提宝贵意见。一天后收回材料,一半写着“没有意见”,一半写着“稿子不错”。他油然而生美滋滋的感觉,那种个人工作能力与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和赞赏的沾沾自喜的感觉。
  他心情好极了,就像刚打过鸡血后的那般兴奋。因为,他在新单位新岗位写的第一篇材料,正走审签程序,不日即可以简报形式对内对外交流。他不禁轻声哼起了小曲。
  他的愉悦与兴奋只是昙花一现。简报要最终出炉,还须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和主要领导审签,不过这一关一般都能过。因为呈送到这一关的材料,都是根据领导的“口味”“量身定制”的,要修改也是动动皮毛,稍作调整。但最后一关过得艰难,甚至推倒重来的情况并非没有,只是概率极小。
  他冷静下来,对这些天材料成型过程的每个环节,作了一次全面认真的回溯。他发现,仅就简报这样一般性的文字材料就有这么多的道道和环节,若是重要的文件及会议材料岂不更加繁琐复杂和费时费力?若是在原来他上班的省城单位,反而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多了。他想,这大概就是开放城市之为开放城市的新颖、稀罕与奇妙之处吧,也可能是发达地区工作求实、程序求严、效率求高的创新做法吧。
  按办文程序,由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签,即可付印。简报亦然。出乎他意料的是,简报的起草颇费周折,结果签发也颇费周折。
  他将附着发文纸的简报恭敬地送至分管领导手上。分管领导微笑着点点头,随意地翻了翻,旋即在领导批示栏签上“拟同意”及尊姓大名。他跟分管领导打过招呼后,接着火急火燎地再上一层楼,最后呈主要领导签发。很不巧,领导不在办公室。问机要秘书,说刚刚出去,也说不定啥时候回来。他好不沮丧,本来只待领导大笔一挥便可大功告成,可偏偏领导就不在。他只好换成急件夹置于领导办公桌的正中央,然后怅怅然下楼回了办公室。
  他在下午下班之前又上楼,领导仍不在。接连几天他跑上跑下,结果每次都扑空。领导总是忙,不是下了基层解决问题,就是去了上级汇报工作,抑或赶到哪里开会。机要秘书见他如此奔波辛苦,就说你不要再这样跑了,领导一到我第一时间通知你。他连忙道谢,只好在办公室耐心等待。   他在焦急难耐的企盼中品尝度日如年的滋味。一星期后,总算等到了机要秘书的电话——领导签了!他如释重负终于松了一口气。正要开印,秦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说简报暂时还不能印,昨天接到上级通知,大概意思是当前正反对“四风”,要切实压缩会议,精简文件,简报亦属精简之列,凡是对外交流的简报,必须经区委、区政府“两办”批准。又说刚接到主管局电话通知,从今以后,局属各单位对外交流的简报,必须经局主要领导签发。为了既不误事,又争取时间,我看这样——秦科分配任务,简报的报批由刘科负责,简报的最后送签由华冰抓紧跟进。
  为简报申领“通行证”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还算顺利,一星期后就批了。然而简报的最后签发却遭遇难产。偏偏就碰巧遇上主管局“一把手”接连在省里、市里开会,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随市里组织的考察团出国考察。如此一耽误,整整二十五天。期间,他请求秘书向领导电话请示,可否特事特办,简报先印后补签。对方一口回绝,说必须按程序办事,程序就是原则,坚决不能违反原则。他急,不同意这种说法与做法,就比照他原单位说,在我们那里,不要说简报,就是重要文件,如遇主要领导外出,只要分管领导把好关,办公室简明扼要地电话汇报主要内容,都可以灵活处理,先印后补签,这不是提高工作效率嘛!对方听他如是说也急,说你们那里是那里,我们这里是这里,简报与文件同样重要,尤其是对外交流的简报,非经单位“一把手”审签不得印发。你急,难道我不急?但这是规矩,更是原则,我们必须坚持!
  他无言以对,还有点啼笑皆非。此期简报历经一个满月又七天的炼狱,才得以破茧成蝶。他认为这种过于完善和周密的创新,纯粹就是一种死抠程序的做法。他认为,简报有它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可如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简报,何谈时效性?仅就这一点,他对开放城市的做派不敢恭维,真有云里霧里的感觉。
  按常理发送简报不成问题,然而非也!其中的横生枝节一波三折,又让他憋屈郁闷。他不禁喟然:自己怎么就这样不走运,刚来不久就出师不利,这么多的糗事烦心事偏偏都让自己碰到!
  首先是送有关区领导不顺。在当下的党委、政府机关,下级包括简报在内的任何文件、材料,不是想送就可以送的,必须经过相关秘书的严格把关。那些能送那些不能送、那些速送那些缓送,得由秘书们仔细甄别、精心筛选。现在精简会议和文件,送给领导的文件、材料也必须精简,简报之类的原则上不送。领导这么忙,时间如此宝贵,哪有时间和精力包罗万象地什么都看?秘书们便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严把“入门关”的重大责任。如果通过公文交换站传送,简报是决计到不了领导手上,必须派专人呈送,因此秦科又把送简报的任务交给了华冰。华冰好不容易通过门卫的盘诘进得一间办公室,满脸堆笑地向姚秘书说明来意,姚秘书用眼角的余光瞅一眼简报便一口回绝,并板着脸说,领导看上级的文件都看不过来呐,哪还顾得上简报?再说活动过去这么久才出简报,连“马后炮”都够不上。他被噎的干瞪眼,不免心生怨怼:这难道是自己的错?这是走程序延误了时间!他也不好意思给领导送过时的简报呀,但这是领导交办的任务,再难再不好意思也得送。他再三说好话都不管用,秦科打电话求情也不放行,最后还是单位主要领导趁汇报工作的机会将简报顺便送给了领导。
  其次是送市主管局不畅。往常送文件、材料到市里,单位都派专人专车,如今狠刹奢靡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取消专人专车,改用挂号加急邮寄。令人啼笑皆非和非常奇葩的是,简报躺在厚厚的“牛皮纸”大信封中“旅游”十天后又返回了出发地。原因居然是未注明具体收件人。尽管干部职工上、下班都经过收发室,尽管华冰几次打电话给有关处室请他们帮忙查收,但简报依旧孤零零地躺在那儿无人问津。期间有一、两位相关处室的人员试图带回办公室,但一看是挂号加急邮件,犹豫片刻,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弃了。门卫兼收发员老李头不担负投递任务,多年来各处室的报刊杂志及信函邮件都由工作人员上班时顺带。老李头感觉一个挂号加急邮件老搁在收发室终归不是事,担心丢失误事担责,但又不想破例亲手送上门,于是灵机一动,让邮递员将简报“完璧归赵”。最终,还是华冰搭公交专程跑了一趟市里,才算完成任务。他臆想着,有关领导看到这份迟到的简报后,是否也会啼笑皆非呢?
  他一有闲暇,总要将这期简报出笼与发送的整个过程回放过滤。他越想越困惑——仅仅一期简报,倘若一份重要文件遭此磨难,结果会怎样呢?再推及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发展乃至人命关天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定夺,假如也要如此折腾,后果又将怎样呢?……他自责想入非非,庸人自扰。他相信,自己看到的遇到的恰巧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伤大雅的枝蔓。他又想,做任何事情都难免滴水不漏,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何况偌大的一座城市?
其他文献
那天,我接到一个同学电话:“你那单方还真管用,吃了三副,舒服多了!”原来,几天前,听她说腹胀十几年,看了好多医生,总不见效。想到家中那一箱线装医书,我在《黄氏医书八种·四圣心源》中找了一个治疗气臌的方剂——桂枝姜砂汤,让她试试,没想到还真有效。  接完电话,我走进书房,小心翼翼地从书架顶部搬出那口用防潮袋密封的大木箱。这是一口古朴的红木书箱,里面满满一箱线装书。书籍大多是我的太祖父遗留下来的。除了
期刊
“东都妙姬,南都石黛,倾国倾城。恁宜笑宜颦,盈盈晚翠,如烟如梦,冉冉春青……”清朝大词人况周颐笔下的樱花如东都妙姬般蕙心纨质,玉貌绛唇,如南都石黛般清澈纯洁,超凡脱俗。
期刊
工作仅两年,我就厌倦了教学。百无聊赖之中,我来到驻马店教育学院进修。  学院规模不大,无法容纳太多的学生,只好在外面租了一幢楼,把我们五个班的新生安置在那里。在这里上课的老师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开学后一个月,学院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不爱张扬的我竟然获得第一名。比赛结束时,一位剪着短发的评委老师向我走来。她微笑着对我说:“世奎,你讲的真是太好了,能让我看看你的演讲稿吗?”
期刊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脸上,温暖了整个身子;当清风洗刷了前日疲惫的身躯;当悦耳的鸟啼唤起了心中的理想,顿时感觉我又重生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开始惧怕死亡了。24岁在别人眼中正是风华正茂,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不知何畏勇敢拼搏的年纪,但是我却开始惧怕死亡。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可能是从华山登顶差点失足掉落开始,也或者是弟弟突然疾病去世,更甚是西藏了无人烟的悬崖峭壁间……一点点的积攒,让我更加珍惜生命。
期刊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外周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长期IR和高胰岛素血症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状态,如肥
十多年前就认识褚嘉骅,看到过他的文字,觉得这位军旅电视工作者文笔不俗。后来他从云南武警总队调到武警总部政治部,还是干电视这一行。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采用土柱试验通过不同层次施磷模拟土壤磷空间分布不均,并在土柱中种植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磷空间分布均匀与否对两种磷效率品种小麦
我国不少小型矿山的小规格竖井,采用局部混凝土支护,大部分为光井壁无支护。由于开凿时凹凸不平,加之开采年久,地压变化,裂隙、层理发育及含水层、地表河流等影响,致使地表
一入宏村,便可见一湖灵翠,半角荷花,拱桥凌在水面上,柳树迎着荷风临水自照,一幅水墨画便铺展开来了一角。村中有黛瓦白墙,飞檐勾错,石板蜿蜒上是历史沉淀下的沉郁色泽。宅前石阶还有当年的模样,入门里两侧的过厢廊阁,正对的厅堂,古朴的木窗阁楼上雕着老去的故事,栩栩如生,灵气与厚重所并存。  当年的悲欢离合凝在了流年偷换的深宅里,大户人家的几百年浮浮沉沉繁华败落都归结于了平凡,逐渐融入商业化的潮流,但有宏村
期刊
1993~199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是由隐性单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诱导转色的重要外因是一定的低温和短日照。在叶色由绿转黄变白的过程中,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