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考文科综合当中的一员,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理论联系实际又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开展好时事政治教育就成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几年来,我坚持在政治课堂设立“课前五分钟”,这一方式被学生亲切地命名为“新闻联播”,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喜爱。
一、设立课前五分钟 “新闻联播”的依据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课外获取信息的时间并不多,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把对社会新闻的讲解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这也是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了解社会的一扇重要窗户。教学中,我将课前五分钟的时政教育模式固定下来,师生共同讲新闻,作为我的政治课“规定”的课前导入模式。几年来长期的共同参与,学生对时事的掌握程度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增强,主动获取知识、自主质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把握课前五分钟“新闻联播”的要求
课前5分钟,时间很短,要利用好这宝贵的5分钟,首先要保证新闻的质量。在新闻的筛选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求。
⒈讲求新闻的时效性
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政治课的教与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中的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政性,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高中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因此,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这也是政治课生命力之所在。
任何“新闻”,首先讲究的是时效性。要参与课前5分钟讲新闻,就要求讲的人必须每天关心时政大事。现在是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新闻发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非常多,新闻重在“新”,与时代挂钩,真正的“新”闻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听的热情。
⒉注意新闻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学生获取新闻最多的方式不是电视而是网络,但是现在网络的新闻环境并非十分的纯净,更有很多的“标题党”新闻充斥其中,教师要加强点拨与引导。我要求小组学生成员讲解的新闻必须注明新闻的出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选择信息渠道的习惯,同时要求讲述中注意用词的规范与准确。我要求学生对其所讲的新闻,除了发布前因后果外,还要就新闻的本身发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意义,同时必须与书本知识点相联系,并非简单复述新闻。学生讲完新闻后,教师要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加以甄别和点评,保证学生所讲新闻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⒊强调新闻的政治性
时政联播要注重其政治性,要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理性分析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比如,2009年新疆7.5打砸抢事件,我着重讲解了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及暴乱分子“反社会、反政府”以及妄想推翻政权的险恶用心,让学生深层次了解事件真相,激发学生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促进民族融合的爱国情操。尤其在“政治生活”模块学习的时候,更着重选讲新闻的角度与政治性的把握,培养学生对于新闻的政治敏感度。
⒋注重新闻的引导性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思考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全面与成熟,在一些新闻面前,并不能做到客观地看问题,而且容易受到各界评论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新闻,新闻后面都有跟帖,跟帖中的语言良莠不齐,一些过激、偏激的想法很容易就左右了高中学生们的思维,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新闻讲解后的一些注解与引导。
尤其对一些有争议的新闻,老师更要注意及时的疏导,不让负面作用挥发在学生当中。
比如轰动一时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的孙中界,因为善意地帮助他人,却遭到执法人员“钓鱼”,18岁的他毅然砍掉自己的手指以证清白。这个新闻在播报后引发了学生们的大讨论,我在简短评论后发现,一分钟的时间远远不能达到明确阐述的作用。课后,我认真找了相关资料,专门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将这个新闻的背景详细进行了阐述,让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畅所欲言,然后引导他们从深层次看新闻,不冲动看新闻,不因看新闻而新闻,而是客观地、多方面地、深角度地去看。
高中生正是血气方刚,容易一意孤行,偶尔限入思考的死角,同时也容易受到正确方向的引导,这也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⒌注重新闻与教材的结合性
近年来,高考试题多以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以国内外重大时事立意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如果高中政治课不关注时事、不关心社会,没有广泛的时政积累,没有开拓的政治视野,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
一个新闻,总可以从经济、文化、哲学、政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讲的新闻要求控制在三条以内,同时必须就其中一条新闻与教材结合进行分析。高一课堂中,我只要求学生用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进入高二,就要求学生多方面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没有分析到位的,老师及时进行补充。
这种对新闻延伸性、发散性培养的作用是显著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反映以前看到材料题就怕,现在都能很自然地与书本知识联系,克服了“材料题恐惧症”。
三、组织课前五分钟“新闻联播”的方法
讲新闻的方式有很多种,五分钟时间很短,但它涉及的面非常广,具有时效性与学生参与讲新闻的“不可控性”,它的备课量并不亚于一堂完整的政治课。如果将其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成为一种负担而对其失兴趣。所以,既要让它有深度和广度,又不能增强师生的负重,就要加强多方面的合作。
⒈师生讲解相结合
每堂课的“播音员”也就是新闻的主讲,我采取了师生结合的方式,这主要指讲解时间结合的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周的政治课中,作为教师的我,只选取一周当中最后一节政治课讲解新闻,其它课堂由学生主讲新闻;二是五分钟内的讲解中,如果老师是主讲,给学生一分钟的提问反馈时间,如果学生是主讲,老师有一分钟的总结时间。 这样的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很好地控制新闻的“不走样、不偏离”,同时教师能很好地保证“联播”后的教学时间。
⒉学生小组合作作比较
作为一名政治学科教师,关注新闻是基本的素质要求,获取新闻也有多种方式,但是作为学生,一是他们分辨新闻能力有限,二是关注的广度有限和新闻选择取向不成熟,三是他们也没有太多课外的学习时间。所以,我将班级分成5人为单位的小组,“联播”的任务只到组,组内分工找新闻、分析新闻、播新闻,这样,个个有份,不加大学生个人的课外负担,也有效地提高了新闻的质量。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原本就是新课程的重点理念之一,小组内进行分工,人人都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
同时,一个学期以期中考试为界限,两次进行播新闻小结评比。评比以每个小组每次讲新闻后的总平均得分为根据:每次课前新闻结束,教师打一个分,其它小组打一个分,在总结时以总平均得分为依据进行评比,对认可度高的小组进行奖励。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大都形成了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班级也涌现出一些表现非常突出的小组和新闻“播音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⒊教师备课小组储资源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任课教师,任教班级一般都比较多,工作任务不轻。所以,我们政治学科的备课小组,将时政新闻也作为一项集体备课任务进行分解。每位教师负责一周的时政新闻备课,上课的教师除了自己寻找的新闻,每天早上还会收到同备课组本周新闻备课负责教师的新闻资料。这样,既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也增强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时政新闻库,将一些重要热点新闻的文字、图片、视频保存下来,随时可以使用。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课前5分钟“新闻联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新闻与课堂举例一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很容易让学生沉醉其中,不能很快将思维转到本节课的讲授中;信息要及时和全面,就会占用一定的时间,确实加大了师生的一些负担,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负担,容易中途“夭折”,等等。但是,我努力坚持了下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几年来,我与学生们一起走过了众多的新闻时间。我坚信,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做到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一定能让学生们得到成长,教师得到成长,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
几年来,我坚持在政治课堂设立“课前五分钟”,这一方式被学生亲切地命名为“新闻联播”,得到他们的认可与喜爱。
一、设立课前五分钟 “新闻联播”的依据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课外获取信息的时间并不多,高中政治课教学应把对社会新闻的讲解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这也是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了解社会的一扇重要窗户。教学中,我将课前五分钟的时政教育模式固定下来,师生共同讲新闻,作为我的政治课“规定”的课前导入模式。几年来长期的共同参与,学生对时事的掌握程度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增强,主动获取知识、自主质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把握课前五分钟“新闻联播”的要求
课前5分钟,时间很短,要利用好这宝贵的5分钟,首先要保证新闻的质量。在新闻的筛选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求。
⒈讲求新闻的时效性
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课的特定要求和特有形式。政治课的教与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中的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政性,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高中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因此,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这也是政治课生命力之所在。
任何“新闻”,首先讲究的是时效性。要参与课前5分钟讲新闻,就要求讲的人必须每天关心时政大事。现在是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新闻发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非常多,新闻重在“新”,与时代挂钩,真正的“新”闻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听的热情。
⒉注意新闻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学生获取新闻最多的方式不是电视而是网络,但是现在网络的新闻环境并非十分的纯净,更有很多的“标题党”新闻充斥其中,教师要加强点拨与引导。我要求小组学生成员讲解的新闻必须注明新闻的出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选择信息渠道的习惯,同时要求讲述中注意用词的规范与准确。我要求学生对其所讲的新闻,除了发布前因后果外,还要就新闻的本身发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意义,同时必须与书本知识点相联系,并非简单复述新闻。学生讲完新闻后,教师要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加以甄别和点评,保证学生所讲新闻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⒊强调新闻的政治性
时政联播要注重其政治性,要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理性分析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比如,2009年新疆7.5打砸抢事件,我着重讲解了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及暴乱分子“反社会、反政府”以及妄想推翻政权的险恶用心,让学生深层次了解事件真相,激发学生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促进民族融合的爱国情操。尤其在“政治生活”模块学习的时候,更着重选讲新闻的角度与政治性的把握,培养学生对于新闻的政治敏感度。
⒋注重新闻的引导性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思考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全面与成熟,在一些新闻面前,并不能做到客观地看问题,而且容易受到各界评论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新闻,新闻后面都有跟帖,跟帖中的语言良莠不齐,一些过激、偏激的想法很容易就左右了高中学生们的思维,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新闻讲解后的一些注解与引导。
尤其对一些有争议的新闻,老师更要注意及时的疏导,不让负面作用挥发在学生当中。
比如轰动一时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中的孙中界,因为善意地帮助他人,却遭到执法人员“钓鱼”,18岁的他毅然砍掉自己的手指以证清白。这个新闻在播报后引发了学生们的大讨论,我在简短评论后发现,一分钟的时间远远不能达到明确阐述的作用。课后,我认真找了相关资料,专门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将这个新闻的背景详细进行了阐述,让学生进行辩论,让他们畅所欲言,然后引导他们从深层次看新闻,不冲动看新闻,不因看新闻而新闻,而是客观地、多方面地、深角度地去看。
高中生正是血气方刚,容易一意孤行,偶尔限入思考的死角,同时也容易受到正确方向的引导,这也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⒌注重新闻与教材的结合性
近年来,高考试题多以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以国内外重大时事立意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如果高中政治课不关注时事、不关心社会,没有广泛的时政积累,没有开拓的政治视野,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
一个新闻,总可以从经济、文化、哲学、政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讲的新闻要求控制在三条以内,同时必须就其中一条新闻与教材结合进行分析。高一课堂中,我只要求学生用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进入高二,就要求学生多方面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没有分析到位的,老师及时进行补充。
这种对新闻延伸性、发散性培养的作用是显著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反映以前看到材料题就怕,现在都能很自然地与书本知识联系,克服了“材料题恐惧症”。
三、组织课前五分钟“新闻联播”的方法
讲新闻的方式有很多种,五分钟时间很短,但它涉及的面非常广,具有时效性与学生参与讲新闻的“不可控性”,它的备课量并不亚于一堂完整的政治课。如果将其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成为一种负担而对其失兴趣。所以,既要让它有深度和广度,又不能增强师生的负重,就要加强多方面的合作。
⒈师生讲解相结合
每堂课的“播音员”也就是新闻的主讲,我采取了师生结合的方式,这主要指讲解时间结合的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周的政治课中,作为教师的我,只选取一周当中最后一节政治课讲解新闻,其它课堂由学生主讲新闻;二是五分钟内的讲解中,如果老师是主讲,给学生一分钟的提问反馈时间,如果学生是主讲,老师有一分钟的总结时间。 这样的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很好地控制新闻的“不走样、不偏离”,同时教师能很好地保证“联播”后的教学时间。
⒉学生小组合作作比较
作为一名政治学科教师,关注新闻是基本的素质要求,获取新闻也有多种方式,但是作为学生,一是他们分辨新闻能力有限,二是关注的广度有限和新闻选择取向不成熟,三是他们也没有太多课外的学习时间。所以,我将班级分成5人为单位的小组,“联播”的任务只到组,组内分工找新闻、分析新闻、播新闻,这样,个个有份,不加大学生个人的课外负担,也有效地提高了新闻的质量。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原本就是新课程的重点理念之一,小组内进行分工,人人都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自觉性。
同时,一个学期以期中考试为界限,两次进行播新闻小结评比。评比以每个小组每次讲新闻后的总平均得分为根据:每次课前新闻结束,教师打一个分,其它小组打一个分,在总结时以总平均得分为依据进行评比,对认可度高的小组进行奖励。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大都形成了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班级也涌现出一些表现非常突出的小组和新闻“播音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⒊教师备课小组储资源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任课教师,任教班级一般都比较多,工作任务不轻。所以,我们政治学科的备课小组,将时政新闻也作为一项集体备课任务进行分解。每位教师负责一周的时政新闻备课,上课的教师除了自己寻找的新闻,每天早上还会收到同备课组本周新闻备课负责教师的新闻资料。这样,既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也增强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时政新闻库,将一些重要热点新闻的文字、图片、视频保存下来,随时可以使用。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课前5分钟“新闻联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新闻与课堂举例一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很容易让学生沉醉其中,不能很快将思维转到本节课的讲授中;信息要及时和全面,就会占用一定的时间,确实加大了师生的一些负担,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负担,容易中途“夭折”,等等。但是,我努力坚持了下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几年来,我与学生们一起走过了众多的新闻时间。我坚信,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做到知识与能力相统一,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一定能让学生们得到成长,教师得到成长,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古丈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