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无人机系统经费与成本分析

来源 :无人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美国空军的“捕食者”无人机全部退役。“死神”(“收割者”)无人机将全面接棒。作为美国空军的主战装备,“死神”的技术性能、作战使用和研发费用与成本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研制概况
  1994年1月7日,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 GA-ASI)获得一份为期30个月、总金额3170万美元的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项目合同,研制第二等级(Tier2)中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验证机。首架于1994年7月3日完成首飞,同年10月即完成了首套系统(3架机和1个地面站)。美国国防部在ACTD项目中共购买了27架“捕食者”。1996年6月30日,ACTD项目结束。1997年该项目被移交给美国空军,后者在同年将初始生产型“捕食者”系统编号为RQ-1A,并于同年8月19日首批订购了2套初始小批量生产型系统。
  “捕食者”系统中出现的编号较为繁杂,其中RQ-1A和RQ-1B均指整套无人机系统,而RQ-1K和RQ-1L均指无人机平台。到2002年年底,美国空军所有的RQ-1A基本已升级为RQ-1B,所有的RQ-1K基本已升级为RQ-1L。在2006年之前,RQ-1B又被升级为MQ-1B,RQ-1L又被升级为MQ-1L,因此美国空军目前列装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均为MQ-1B,无人机均为MQ-1L。
  “捕食者”无人机系统已发展成一个系列,其主要型号包括MQ-1B“捕食者”、MQ-1C“天空勇士”和MQ-9“死神”等。
  (1)MQ-1B:采用MQ-1L无人机,可外挂2枚AGM-114空地导弹。该系统有时被称为“捕食者”A系统。
  (2)MQ-9“死神”:MQ-1B的改进型,属于“捕食者”B系列。MQ-1L的放大型,2001年10月,为准备全球反恐战,美国空军提出了发展这种改型的建议。在此之前,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已研制并首飞了“捕食者”B原型机。2003年6月,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确定了该机的作战概念。美国空军于2002年12月订购了首批2架预生产型机和4架初始小批量生产型机。其中首架于2003年10月17日首飞。
  (3)“复仇者”:MQ-9的改进型,最初曾称为“捕食者”C。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一直在秘密研制,2009年4月4日首飞。
  (4)MQ-1C“天空勇士”:MQ-1C是美国陆军“增程/多用途”( ER/MP)无人机项目的产物。该项目2002年立项,旨在研制、采办和部署一种RQ-5A/MQ-5B“猎人”无人机系统的后继系统。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领导的厂商团队用MQ-1“捕食者”的改型投标该计划,并提供2架原型机进行演示验证,其中一架换装了蒂勒尔特飞机发动机公司的“百夫长”1.7重油发动机,于2004年10月完成首飞,另一架保留了原来的汽油发动机。最终,该系统击败了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领导的厂商团队的“猎人”Ⅱ系统。2005年8月8日,美国陆军授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一份为期2年、总金额2.143亿美元的系统研制与验证(SDD)合同,并在2006年年底正式赋予该机MQ-1C“天空勇士”的名称。
  “捕食者”系列无人机系统的平台型别很多,也较为复杂。目前美国空军已经停止采购MQ-1(“捕食者”A),最后一架于2011年3月3日交付。“捕食者”B(MQ-9)是在“捕食者”A的基础上改型而来,增大了外形尺寸,垂尾由倒V形改为V形,换装了霍尼韦尔TPE331-10T涡桨发动机,飞行包线全面扩展,任务载荷载重和续航能力显著提高。该机采用螺旋式( Spiral)的研制途径,SpiralO是“捕食者”B的最初基本型,主要用于飞行特性评估。S pirall主要用于验证携带AGM-114“地狱火”(Hellfire)激光制导导弹对地攻击的能力。Spira12增加了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集成了更多的电子设备。
  研制经费投入分析
  参与投资的有DARPA(投资编号为0305205D)和美国空军(投资编号为0305205F和0305219F)。
  根据美国国防部关于“捕食者”无人机项目的决算报告,该项目研制经费投入合计为28.72亿美元(2015年币值)。
  由于MQ-1“捕食者”A已停产,本文重点研究MQ-9“捕食者”B项目。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从1999年开始自筹资金研制MQ-9,2000年NASA也参与到投资中。2001年10月,美国空军提出了对该型机的需求,在此之前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已经试飞了“捕食者”B的原型机。2002年,MQ-9的研制工作转由空军负责投资。美国空军于2002年12月订购了首批2架预生产型机和4架初始小批量生产型机。2003年6月,空军作战司令部确定了该机的作战概念。首架样机于2003年10月17日首飞。2004年9月,Spiral0研制完成。2005年5月,系統开发与验证(SDD)开始,2007年9月,Spiral1研制完成,MQ-9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一套MQ-9系统包括4架无人机、1个地面控制站和一套卫星通信组件。
  到MQ-9 Spiral1研制结束为止,美军对其研制费投入为2.95亿美元(2011年币值),主要用于6架样机、机载传感器、武器系统的设计、制造、地面试验和试飞。
  通过对MQ-9研制里程碑节点的深入研究,将其研制节点细分为非详细设计、详细设计、首架样机首飞、设计定型、SDD开始和研制结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等6个重要节点。各阶段的研制费投资比例如图2所示。
  采购经费投入分析
  由于MQ-1“捕食者”A已停产,本文重点研究MQ-9“捕食者”B的采购情况。
  2002年,美国空军发布了“捕食者”B无人机系统的采购计划,使用渐进式的采购策略,正式开始“捕食者”B的采购工作。目前最新的采购计划为379架,总采购费用预算为77.9642,美元(2017年币值)。
  2002-2007年空军对MQ-9的采购费投资与“捕食者”A放入一起,投资编号为飞机采购-0305219F“捕食者”无人机。2008年以后,空军为MQ-9的采购工作单独设立了账号,投资编号为飞机采购-0205219F“MQ-9”。
  截止2016年底,美国空军共采购了323架MQ-9“捕食者”B无人机平台,89个固定式地面控制系统,17移动式地面控制系统,11个复合式地面控制系统,144个地面数据终端、120个卫星数据链和34套训练模拟器,已支采购费为57.41亿美元(2017年币值),包括飞机平台(包含飞机机体、多光谱定位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ASIP-2C先进信号情报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初始备件、保障设备和训练模拟器等。采购经费的详细情况见表1。
  影响MQ-9平台单机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浮动利率、采购数量、进度、设计更改、估算方法和使用维护需求。通过对美国空军采办报告的详细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如图3所示。
  从影响因素权重图可以看出,与“全球鹰”无人机系统不同的是,对MQ-9单机采购成本影响较大的是使用维护需求的变化、采用的费用估算方法和采购数量,而设计更改、进度和经济性因素对单机采购成本的影响较小。主要的原因是“捕食者”系列无人机系统是不断改进改型而来的,且2008年以后每年的采购数量都在20架以上,2011年甚至达到了最高速率48架。另外,MQ-9投入实战已有多年,随着实战的不断深入,其作战使用和维修保障的需求也不断更新,因此对其平台采购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使用维护需求的变化和采购数量。但相同的是,采用的费用估算方法对两型无人机的单机成本的影响均较大,今后还需对美军在费用估算上所采用的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日前,波音公司赞助的GoFly大奖赛公布了第一阶段的10位获奖者名单,这些团队设计的个人无人飞行器就像来自科幻电影。10名获胜者在第一阶段每个团队可获得2万美元奖金。第二阶段将选出四个团队,每个团队可获得5万美元奖金。第三阶段将公布最终大奖得主,并将在2019年秋天授予,获胜者将获得200万美元奖金。该项赛事于2017年9月启动。  组委会组成了的包括技术人员、首席工程师、首席试飞员、飞行测试工程
期刊
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无人机(MUX)项目的信息征询书发布,该征询书为美国旋翼机工业提供了研发另一款大型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指导性意见。而MUX项目也将意图以一种先进的、可提供多种能力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满足未来舰载和岸基战斗以及通用任务需求。  2018年3月8日,美海军陆战队正式发布了其大型无人垂直起降飞行器项目“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MAGTF)无人机系统远征装备”(MUX)的信息征询书。这意味着美
期刊
人工智能  自主性和人工智能(AI)正成為飞机设计和发动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此前,AI主要用于地面领域,通过机器学习从数据中获取知识,但是空地带宽传输的限制与竞争使得AI将不得不向空中发展,即将数据中心转移到飞机上,在飞机传感器收集数据的同时进行分析。边缘计算以及大量的机载数据存储,也将成为增强飞机自主飞行和执行任务能力的关键推动力。  高超声速武器  美国军方在近两年突然将此前忽视的攻击性超声速
期刊
美国海军陆战队于2017年5月发布了一份“无人远征装备”(MUX)的招标书,要求工业界研制一种大型(Group 5)的长航程、长航时、可垂直起降的舰载/陆基多任务无人机,能够同时满足在两栖突击舰和远征军陆基使用的需求,并能够与MV-22“鱼鹰”和F-35B搭配使用,预计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服役。  为了更好地规划“无人远征装备”计划的目标和实施途径,美国海军陆战队同时还在关注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
期刊
空中靶标是对空武器装备试验和部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升。本文分析了空中靶标的主要功能要求和组成,以靶机为代表介绍了外军靶标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国内靶机发展历程、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靶机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我国地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其中第一阶梯为西南部的青藏高原,
期刊
“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项目是美国宇航局(NASA)为了将大中小型运营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所做的努力。而美国宇航局在2018年6月12日,将其“伊卡纳”无人机在没有安全伴随飞机的情况下完成首飞。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进行的2.5h试飞,验证了美国宇航局开发并经过大范围飞行试验的感知一避障系统符合FAA的标准。伊卡纳无人机重4.7t,装备了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空空雷达,霍尼韦尔
期刊
“锤头”( Hammerhead) P.1HH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是意大利研制的著名机型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制造商皮亚乔航空公司近期积极研制其后续机型P.2HH,值得关注。  意大利皮亚乔航空公司研制的‘锤头”(Hammerhead)P.1HH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是基于素有“空中法拉利”美誉的P.180双发涡轮螺旋桨行政机衍生而来,升限达14000m,最高巡航速度732km/h,最低航速250km
期刊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军事领域渗透,未来战争形态将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因子”已成为催生空战样式变革、颠覆空战制胜机理的重要因素,空战智能化趋势愈发凸显。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不断嵌入到陆、海、空、天、网等作战域,并催生出多种跨域智能化作战新样式,同时也在深刻变革着战争的制胜机理。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未对空中智能化战争给出明确定义,对其制胜机理研究也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对空中智能化
期刊
分析了高速靶机多机协同飞行控制的路径规划与编队控制问题。通过对经典控制方法以及Dubins路径规划算法的复合应用研究,并针对高速特征,研究了基于多机多状态复合交互前馈控制方法,解决了高速状态下多机协同控制的时滞敏感性问题,实现了高速靶机路径规划与编队控制的多机协同飞行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飞行验证提供了理论支撑。  随着军事训练和试验要求的不断提高,单架无人机飞行已
期刊
网络化、集群化是无人机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将是实现这一趋势发展的关键。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战争中,无人机既能执行各种非杀伤性任务,又能执行各种软、硬杀伤任务,包括战场侦察、监视、通信、电子干扰、雷达诱骗等作战任务。  无人机的发展起源于军事运用需要,从1914年第一架无线电遥控飞机出现,到现在全球瞩目的“全球鹰”、“捕食者”,我国的“翼龙”系列、“彩虹”系列等,无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