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近全国十佳绿色新闻人物赵南起
一、率先推进生态农业
赵南起自1983年3月当选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之日起,就率先推进生态农业。 当时吉林农业面临的三大隐患:东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3600多万亩;西部草原盲目开荒种田,有600多万亩严重“三化”(沙化、碱化、退化);全省有12亿立方污水直接排入农业浇灌用的120多条江河之中。为此,他于1983年春提出并启动了“农业生态工程”: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在5年内退耕还林;西部“三化”严重的600万亩耕地退耕还林、还牧、还草或以稻治沙;对污水在2000年以前分期分批加以治理。
在当年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赵南起又提出了全省生态建设的5项目标和任务:白城地区营造600公里防风治沙林;中部地区营造跨越9个县、市的水源涵养林;“三江八河”营造护堤护岸林;中部农田补齐防风林带;将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5.9%提高到45%,为实现全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历届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持续努力,相隔15年后(1998年),绿化吉林大地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二、持续抓住国策不放松
1998年3月,赵南起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决心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
国策为重,导向为先。1998年夏季,我国遭遇特大洪灾。1999年春,在京津地区又遇严重沙尘暴。赵南起意识到,其原因是生态发生危机。于是提议成立“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他带领组委会横跨我国“三北”沙区,南下广西石漠化地区,深入湖南、湖北和吉林、辽宁,通过对生态恶化地区的调查走访,深切感到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媒体披露了我国荒漠化面积为263.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侵蚀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的现实,给国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引起了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组委会发现生态恶化主要是人为破坏,要加强法制建设,催生出《治沙法》等一批生态领域的法律制度。据不完全统计,组委会自成立以来,上报中央调研报告16份,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1000余篇,电台广播800余次,电视报道500条,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建设舆论氛围,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注重治水,源头抓起。我国是个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4。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80%。赵南起视水资源为我国北方地区影响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于1999—2000年两次到辽宁对“节水农业”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辽宁省开展节水农业问题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加大节水投资力度等四条建议。
1999年,赵南起带队到内蒙的黑河、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调研。黑河下游按常规年流量应为9亿多立方米,可实际只有3亿多立方米,致使其下游额济纳旗的梭梭林枯死, 1400多万亩土地沙化,居延海干涸。新疆的塔里木河下游流量减少,致使末端300多公里河段干涸,河两岸胡杨林枯死,尾闾台特马湖面临枯竭,即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赵南起意识到,这不只是个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南疆800多万人民的安居乐业。他提出由国家相关部门协调,打破区域界限,使两河上下游之间、生产生态之间用水统筹兼顾。他的建议,经多方努力和职能部门果断决策,两河下游流域的生态开始恢复,枯竭的居延海重现生机。
治理荒漠,献计献策。他不顾年迈体弱,亲自带队深入沙漠、戈壁和边远地区进行调研。1999年4月,从内蒙到宁夏,由甘肃入青海,对荒漠化最严重的西北地区进行长达20多天的实地考察。同年,又对新疆进行了现地调研。明确提出: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水资源,是荒漠化扩张的最直接原因。他主持起草了《关于我国防治荒漠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建议》,提出将防治荒漠化列为国土整治重点工程,尽快制订出台《防沙治沙法》。
他深感治理近1/4国土面积的荒漠化土地,光靠国家远远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因此,他同吉林省政府、国家林业局商定发起在吉林省西部1000万亩盐碱荒漠土地上,组织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治理荒漠化土地的试点。2001年7月,“关注森林100万亩荒漠变绿洲”活动启动之后,吉林省首批划定治理400万亩荒漠化土地,使之走上了一条生态经济型的发展道路。全省荒漠化治理建设总投资达18400万元。截至2007年,治理620万亩,原来的盐碱荒漠地变成了草场。这一成功的探索,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好模式、好机制。
2002年春,沙尘暴再次袭击京城。赵南起又率专家深入沙源地区的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调研,形成了《关于防治土地沙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保护18亿亩沙化草原的建议》,作为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文件上报中央和国务院。
关注森林,造福子孙。1999年10月,赵南起带领全国政协生态调研组到新疆调研后,提出将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将新疆列为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区,确保新疆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建议,先后被国家职能部门采纳。
2000年11月,他带领政协调研组深入广西红水河流域和西津水库库区对生态状况进行考察,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加速红水河流域龙滩梯级电站库区生态建设的建议》和《加速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件需要重视的大事》两个专题报告,提出实行生态移民和发展农村沼气两条建议,成为生态建设的两项重要举措。
2001年9月,他率“关注森林”组委会到湖南省会同县楠竹基地考察,接着又到吉林省调研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提出在非原始森林林地发展非公有林,应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有效机制大力推广;并对治理荒山、荒沙、荒地的单位和个人,在土地使用权、资金扶持、减免税费、林产品加工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等建议,基本上都得到落实。
三、为节能减排不懈努力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共同面临这一重大挑战。赵南起带着这个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形势。深感气候变暖与排放密切相关,而尾气排放又占排放总量的54%。减排应首先从这个大头抓起。
他就目前世界各国的燃料添加剂作了比较研究,发现美国的产品BOOST值得重视。便在全国政协会见了研制者庄云根先生。此产品在美国应用的结果是,燃油消耗减少15%左右,动力提高20%,尾气排放减少60%;在美国研制的9个同类产品中,唯一是在动力、减排、卫生等15项指标都能达标的;美国联邦环保总署批准此产品注册;美国重型汽车联盟VIPAR采用了此产品。于是,他致信总后勤部主要领导,建议组织试验。他在信中说,目前我国每年大概消耗2亿吨油料,就算能节约10%,就是2000万吨。如果减排能达到60%,就能使尾气减排一步到位,节能减排的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率先推进生态农业
赵南起自1983年3月当选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之日起,就率先推进生态农业。 当时吉林农业面临的三大隐患:东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3600多万亩;西部草原盲目开荒种田,有600多万亩严重“三化”(沙化、碱化、退化);全省有12亿立方污水直接排入农业浇灌用的120多条江河之中。为此,他于1983年春提出并启动了“农业生态工程”: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在5年内退耕还林;西部“三化”严重的600万亩耕地退耕还林、还牧、还草或以稻治沙;对污水在2000年以前分期分批加以治理。
在当年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赵南起又提出了全省生态建设的5项目标和任务:白城地区营造600公里防风治沙林;中部地区营造跨越9个县、市的水源涵养林;“三江八河”营造护堤护岸林;中部农田补齐防风林带;将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5.9%提高到45%,为实现全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历届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持续努力,相隔15年后(1998年),绿化吉林大地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二、持续抓住国策不放松
1998年3月,赵南起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决心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
国策为重,导向为先。1998年夏季,我国遭遇特大洪灾。1999年春,在京津地区又遇严重沙尘暴。赵南起意识到,其原因是生态发生危机。于是提议成立“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他带领组委会横跨我国“三北”沙区,南下广西石漠化地区,深入湖南、湖北和吉林、辽宁,通过对生态恶化地区的调查走访,深切感到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媒体披露了我国荒漠化面积为263.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侵蚀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的现实,给国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引起了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组委会发现生态恶化主要是人为破坏,要加强法制建设,催生出《治沙法》等一批生态领域的法律制度。据不完全统计,组委会自成立以来,上报中央调研报告16份,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1000余篇,电台广播800余次,电视报道500条,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建设舆论氛围,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注重治水,源头抓起。我国是个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4。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约占总用水量的80%。赵南起视水资源为我国北方地区影响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于1999—2000年两次到辽宁对“节水农业”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辽宁省开展节水农业问题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加大节水投资力度等四条建议。
1999年,赵南起带队到内蒙的黑河、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调研。黑河下游按常规年流量应为9亿多立方米,可实际只有3亿多立方米,致使其下游额济纳旗的梭梭林枯死, 1400多万亩土地沙化,居延海干涸。新疆的塔里木河下游流量减少,致使末端300多公里河段干涸,河两岸胡杨林枯死,尾闾台特马湖面临枯竭,即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赵南起意识到,这不只是个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南疆800多万人民的安居乐业。他提出由国家相关部门协调,打破区域界限,使两河上下游之间、生产生态之间用水统筹兼顾。他的建议,经多方努力和职能部门果断决策,两河下游流域的生态开始恢复,枯竭的居延海重现生机。
治理荒漠,献计献策。他不顾年迈体弱,亲自带队深入沙漠、戈壁和边远地区进行调研。1999年4月,从内蒙到宁夏,由甘肃入青海,对荒漠化最严重的西北地区进行长达20多天的实地考察。同年,又对新疆进行了现地调研。明确提出: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水资源,是荒漠化扩张的最直接原因。他主持起草了《关于我国防治荒漠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建议》,提出将防治荒漠化列为国土整治重点工程,尽快制订出台《防沙治沙法》。
他深感治理近1/4国土面积的荒漠化土地,光靠国家远远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因此,他同吉林省政府、国家林业局商定发起在吉林省西部1000万亩盐碱荒漠土地上,组织动员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治理荒漠化土地的试点。2001年7月,“关注森林100万亩荒漠变绿洲”活动启动之后,吉林省首批划定治理400万亩荒漠化土地,使之走上了一条生态经济型的发展道路。全省荒漠化治理建设总投资达18400万元。截至2007年,治理620万亩,原来的盐碱荒漠地变成了草场。这一成功的探索,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好模式、好机制。
2002年春,沙尘暴再次袭击京城。赵南起又率专家深入沙源地区的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调研,形成了《关于防治土地沙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保护18亿亩沙化草原的建议》,作为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文件上报中央和国务院。
关注森林,造福子孙。1999年10月,赵南起带领全国政协生态调研组到新疆调研后,提出将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将新疆列为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区,确保新疆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建议,先后被国家职能部门采纳。
2000年11月,他带领政协调研组深入广西红水河流域和西津水库库区对生态状况进行考察,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加速红水河流域龙滩梯级电站库区生态建设的建议》和《加速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件需要重视的大事》两个专题报告,提出实行生态移民和发展农村沼气两条建议,成为生态建设的两项重要举措。
2001年9月,他率“关注森林”组委会到湖南省会同县楠竹基地考察,接着又到吉林省调研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情况,提出在非原始森林林地发展非公有林,应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有效机制大力推广;并对治理荒山、荒沙、荒地的单位和个人,在土地使用权、资金扶持、减免税费、林产品加工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等建议,基本上都得到落实。
三、为节能减排不懈努力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世界各国共同面临这一重大挑战。赵南起带着这个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形势。深感气候变暖与排放密切相关,而尾气排放又占排放总量的54%。减排应首先从这个大头抓起。
他就目前世界各国的燃料添加剂作了比较研究,发现美国的产品BOOST值得重视。便在全国政协会见了研制者庄云根先生。此产品在美国应用的结果是,燃油消耗减少15%左右,动力提高20%,尾气排放减少60%;在美国研制的9个同类产品中,唯一是在动力、减排、卫生等15项指标都能达标的;美国联邦环保总署批准此产品注册;美国重型汽车联盟VIPAR采用了此产品。于是,他致信总后勤部主要领导,建议组织试验。他在信中说,目前我国每年大概消耗2亿吨油料,就算能节约10%,就是2000万吨。如果减排能达到60%,就能使尾气减排一步到位,节能减排的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