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四度”课堂——以“建设美好祖国”教学为例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时刻,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教学设计有高度,让学生在大视野中培养大格局;材料选择有温度,使学生能体悟到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分析问题有角度,使学生学会辩证看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立志报国有态度,让学生把自身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其他文献
对于大学校园中的「教」与「学」,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教育是服务业,教师是服务的提供者,学生可以评鉴教学,上课不用做笔记。作者论述了为何当老师的理由,并就教师资源阐述了新进教师研习、教师传习制度、教师发展工作坊等,为促进学生学习,编撰学习手册,设学习辅导咨询,进行学科高手讲座等,并积极开展参与式学习、活泼课堂教学、鼓励自主学习等教学创新。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思政治课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有"劳动味"的思政课,可以从选择议题、开展活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综合成效。
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和卓越成就,记录着党在历史长河中的坚定脚步和理论经验,是最好的党史教科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情境教学法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选用的情境素材、设计的情境活动、创设的情境任务与学生生活经验、成长经历关联度越高,就越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能力转化为自身素养,实现道德成长,成为时代新人。
巧妙运用影视、美术、音乐、诗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各种形式唯美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境中获得深刻的体会、感悟、理解,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涵育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入,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数据运算能力与分析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知识进行直观的想象,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意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政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政学科试题命制中达成学科价值,通过设置试题情境,以先锋模范人物的故事、英雄榜样的事迹和社会历史巨变的事实,用大爱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和真理的力量,呵护温暖、示范引领、感召砥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南昌获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既是对此前相关工作的肯定,又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总结"南昌经验",南昌也需厘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前行方向,不断深化和扩展智慧教育,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发展智慧教育的进程中,南昌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未来该如何发展?《教育家》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进行了深度解析。
期刊
"链"是学科教学立意的灵魂要素,是支撑和推进深度教学的"第三只手"。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具体教学实践,可从逻辑链、思维链、情境链、问题链、价值链五个维度切入,寓教于"链",思行结合,探究深度教学如何因"链"而爱、因"链"而动、因"链"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