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成因及教育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的推进,互联网在为大学生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道德迷失、污染信息、散播病毒、网络犯罪等诸多道德失范,这需要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充分重视,认真分析根源,积极寻找对策,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促进高校网络健康文明发展,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策略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王晨透露,截至到2010年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5亿人,已经远超过了美国人口数,居世界首位。其中在校大学生网民有近3000万之众,成为了中国网民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伴随而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成了高校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所谓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就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心特点,使其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危害,而产生诸多的网络道德失范。
  1.道德与价值观念丢失
  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上网经历,而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网上各种思潮混乱,不良信息参差不齐,面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道德观念的袭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形,又缺少足够牢固的精神防线,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会使其产生价值冲突,取向多元化,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并且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摆脱传统道德约束,随意地扮演多种角色,其身份、行为都能被篡改和隐藏,且不需承担责任和后果,诱发了一系列不道德现象。
  2.沉迷网络,造成心理障碍
  大学生包夜上网冲浪者为数不少,且大多时间都在聊天或游戏,只有必要时才查阅学习资料和信息。大学生沉醉在网络世界里,获得了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自我满足感,自然就倾向于逃避现实,这将会导致其处世态度消极化,忽视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从而使内心感到孤独,甚至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来往产生抗拒心理。尤其有些学生通过网络游戏等得到了极大满足与优越感,这种虚假的自我陶醉一旦与社会现实问题形成强烈对比,就很容易造成人格扭曲,从而导致多种心理疾病。
  3.编制与散播病毒
  病毒是网络挥之不去的噩梦。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具有隐藏性和传染性,全球每20分钟就产生一种新计算机病毒,其繁殖之快、传播之广、危害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电脑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的信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例如2006年曾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之首的“熊猫烧香”,就是武汉某高校学生雷磊和李俊所散播,影响极其恶劣。
  4.信息污染行为
  网络是开放的世界性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交织在一起,良莠杂陈,使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库。尤其是欧美和港台地区的黄色和暴力网站隐藏在网络中,设下圈套,引人上钩。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渴望了解“性”的强烈心理驱使下,加之没有自制力和正确价值观,导致他们从网上观看、下载、传播色情与暴力信息,受到了毒害。并且,由于网络较难追究责任,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在网上发表言论。有些大学生为了好玩或报复他人等,于是散布虚假消息、网络赌博、传播色情信息、在BBS上恶性“灌水”、在聊天室对他人进行辱骂,对他人造成伤害。大量的垃圾信息不仅使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信任度降低,而且还会诱发人们产生不良心态与行为。
  5.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甚至网络犯罪
  还有部分大学生,电脑技术高超,在网络世界遨游时得意忘形、忘记了道德,才智出轨,利用网络随意下载软件和文章,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甚至化身网络黑客,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篡改一些网页,破坏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料,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自1994年张男电子邮件诈骗案以后,大学生利用网络手段疯狂盗窃、诈骗等进行犯罪的新闻屡见报端,且数量逐年上升、涉及范围广、破坏力巨大,这既给社会治安、金融、商务、通讯等提出了难题,也需要高等德育工作者反思。
  二、成因探析
  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报道越来越多,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网络独特魅力的诱惑
  网络具有隐匿性、开放多元性、自主平等性、虚拟与无约束性等特点。开放式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尽情的表演。这些特点对于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与感染力,造成其道德约束力和意志力的弱化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成因。由于在网络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交流,很难形成真实和可信的人际关系,这使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趋于孤立自私,缺乏理性,对他人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持有冷漠的态度。从而引起道德与信仰的混乱与冲突,造成信仰危机与道德缺失,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生重要转型期,身心极为脆弱,可塑性强,由于他们好奇心、好胜心强,而网络文化为其提供了超越时空、无道德约束的环境,因此,网络很容易使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陷入非理智状态,很容易接触各种不良网络内容,并且越陷越深,不顾后果去达到目标,如充当“黑客”,制造和散播病毒。也有大学生通过网络逃避现实,借助虚拟世界麻痹自己,这一性格往往情感控制力差,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毒害,失去自我,最终成为网络的俘虏。
  3.学校、家庭与国家管理机构监管不善
  大学生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自律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面对网络不良文化的冲击时,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显得力不从心。首先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家庭难以承担起对大学生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其次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低效滞后,校园文化生活枯燥单一;最后网络管理机构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国家对于网络相关法律缺失,使许多网络行为无法可依。
  三、对策研究
  面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主动出击,努力探索,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
  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德育队伍
  作为信息时代的高校德育者,不仅要懂得专业业务,还要学习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要能了解和熟练地使用网络,开拓创新使网上德育工作生动具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及较强的责任感和时代感。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将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强有力保证。同时,网络便捷的交互能力也会促进学生德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网络德育工作
  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活带来的弊端已逐渐呈现出来,这给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我们能否通过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和不良文化的影响,提高其思想水平,增强其法制和道德伦理观念,是高等德育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德育,如通过将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相结合,建设既懂思想教育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队伍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3.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创建大学生德育网站
  为了让大学生不至于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就需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大学应有针对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样既丰富了德育手段,又使学生在广泛的参与中逐步提高思想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同时,堵不如引,高校应大力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在互联网上开辟和建立大学生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努力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大学生网站,在网站上设立德育专题,如网上党校、网上“两课”、网上博物馆、网上烈士纪念馆等,在丰富大学生知识的同时,积极推进道德教育,用主导性意识抢占网络空间的制高点,对于规范和调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4.尽快网络立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控
  互联网是无国界的,它已经扩展到各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全球性的网络道德规范问世,加强网络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的制订,才能规范网民行为,确保网络空间能够健康地运行。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应制定一部完善的网络管理法规,完善侵权责任认定方面的立法工作,使互联网世界也有法可依。大学生要根据相关法律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互联网文明行为意识。其次,还要利用网络技术给网络社会建立一道“防火墙”,籍以净化网络环境。如加强网络加密技术、反黑客技术、过滤技术,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打击。
  5.构建网络德育新体系。
  要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还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携起手来,共同开展有关网络教育活动,形成教育一体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学校应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网上污浊信息的危害性,注重引导学生怎样上网。教师应多为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家庭,父母要引导孩子掌握必要的上网常识,指导孩子正确安全上网,科学与文明上网。政府要重视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并尽力减少非法网络信息的传播。
  四、结束语
  网络,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渗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会很快得到改善,使互联网在最大限度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叶通贤.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2):71-74.
  [2]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112-113.
  [3]罗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浅析[J].高教论丛,2010(3):36-39.
其他文献
物流顾客服务作为提升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应引起企业高度的重视,顾客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顾客满意的程度.本文依据企业物流顾客服务的思想,探讨国企物流职能部门在顾客服务
目的:探讨不同变位试验在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00年2月~2004年4月诊断的后半规管(PC)源性良性眩晕72例,采用交叉设计,随机将其中36例先行D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最早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由理论家约翰·拉斯金提出的,而后由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继承并实践,最终形成设计理念沿用至今.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开端,工艺
【摘要】以培养优秀体育专业人才为目的,用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入学前是因为热爱本专业而报考的占61.2%,入学1-2年后热爱本专业的学生比例为47.7%。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计——公共基础课内容与学时过多,占32%,外语学时数270学时过多且内容难度较大,98%的学生对此反对;考试内容传统化——达标分值占30—40%
赠与虽为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但赠与不是商品流通的法律形式。因此,赠与并不具有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由于赠与是无偿的,而且赠与人赠与财产或是出于某种报
目的分析中青年人初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经药敏试验证实的28例中青年人耐多药(观察组)及同期84例中青年
[关 键 词] 静脉输液法;护理;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70-02   静脉输液法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项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引导学生上好这节课,现在我将教学构想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
随着网络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日益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阐述了物流配送在B2C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B2C现有的三种物流配送模式.在销售量既定的情
期刊
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应用性功能,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英语学习不仅在于语言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患者,男,23 岁,左小腿发现肿块 1个月,于 2016 年 10 月 19 日入院. 体温36. 5 ℃ ,脉搏 67 次,呼吸 20 次, 血压19. 0 / 10. 0 kPa. 左小腿及踝部肿胀(小腿内侧明显),皮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