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80-01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 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 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 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 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  【关键词】特殊性;教育功能;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中图分类号】G526.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05-02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
期刊
【摘要】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语文教学要成功地进行情感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内,必须既重视课内而又不忽视课外。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从富于感染力的诵读、充满情感的导入语言、动之以情的作文评改、导之以情的课外读写指导四个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
期刊
【摘要】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二十一世纪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所以发展和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
期刊
两部电影把我“骗”到北海道——中國导演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情书》。看完这两部电影后,我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到北海道旅行。  机缘巧合,我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北海道。初到之时正值9月,这里刮起了台风。上学路上,我的伞被强风撕坏,心想,“受骗了,如果电影里有这样的画面,我一定不会来”。  不管怎么说,既来之则安之。  “日本最美校园”  北海道大学是日本7所帝国大学之一,拥有“日本
期刊
【摘要】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老师启发诱导与调控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画一画、动一动、赛一赛,让课堂充满童趣,让快乐充满课堂,让孩子爱上拼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74-01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一道难关,由于拼音只是一些符
期刊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78-01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8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68-01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课外活动,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自身修养;学生学习;开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
期刊
【摘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语大纲》中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学会12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识字的一些简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