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赶工期”伤害程序正义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mench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冰洁在2014年6月20日《郑州晚报》撰文指出:高考阅卷是高考的一部分,也是高考公平正义的一部分,其严肃性和重要性可想而知。对于学生、家长和老师而言,希望老师阅卷时慎之又慎,公平对待,不弄错每个考生1分。因为,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之中,即使1分的差距可能甩掉数百人乃至数千人。关键时刻的1分,可能决定上不上线或者能不能录取。也就是说,很多时候阅卷老师的态度决定着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然而,面对这么重要的阅卷工作,“赶工期”居然成了主要目标,程序正义和公平成了次要的问题,这着实令人吃惊。比如,有参与阅卷的语文老师计算了一下,4个小题7个得分点的阅读主观题,不少老师平均用时9秒判完,也就是说,每个小题只花2秒多一点时间,而且,这是理想数字,不包括他休息、上厕所等。主观题阅卷速度这么快,能保证不出错吗?能保证“双评阅卷”不发生失误吗?又如,对于作文的评判,速度之快、时间之短,同样令人惊讶。据悉,作文组一天要求评完600份。一个小时评70多份,大概不到一分钟评一篇。一篇800字的作文,有的作文在1000字左右,一分钟能阅读完吗?作为高考的最大主观题,如此草菅“文”命,能保证评判的客观性、正确性吗?是对高考尤其是考生负责任的态度吗?能保证高考公平吗?这些问题值得组织高考阅卷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认真思考。
  据专家透露,阅卷“赶工期”是“为了节约成本”。这个问题值得探究。比如,到底是成本太紧,高考阅卷不得不压缩成本,还是为了节余更多的高考阅卷成本用在其它方面?这些问题要厘清,否则,明白阅卷“赶工期”的真正原因,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高考一直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制度,但是,面对阅卷“瑕疵”,如果不加以制止和纠正,不但伤害阅卷程序正义,也伤害高考程序正义和高考公平,引发公众对高考公平的焦虑,不能不引起重视。
  家长“焦虑”的不是孩子,是资源
  刘昌海在2014年6月15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有媒体评论:幼升小要考试、小升初要派位、中考竞争激烈、高考成了独木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竞争,这也让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人民网强国论坛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子女的被调查者中,92.8%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而在全部被调查者中,98.6%认为身边有家长存在焦虑现象。
  家长们为什么焦虑?一部分原因当然是望子成龙的心理驱使,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更本质的原因,是缘于社会资源的不足,为了让孩子抢占更多的资源不得已而为之。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焦虑”的不是孩子,是资源。
  最直观的当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之间虽然没有完全的线性对应关系,但显然好的平台更容易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开发出最大的潜力,使其在人生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在优质教育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情况下,求学的每一步都进行激烈竞争也就不可避免。
  而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总体资源的不足。资源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在商店里,凡是顾客排队抢购的地方,都是因为商品紧俏或打折而限购。去晚了就没了,不托关系就买不到,人们不焦虑才怪!如果商品足量供应,买多少有多少,肯定没有人去排队,没有谁心里会着急。想缓解人们的焦虑,办法有二:一是资源分配做到公平,二是让资源足够丰富。
  对于家长们的焦虑,也需要从分配好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做大社会资源蛋糕这两方面入手。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如果包括重点学校等资源不再是社会的“紧俏商品”、做什么职业都能够让生活有足够的保障,家长们才不会让孩子们累死在起跑线上,才会把孩子的健康和兴趣放到第一位,即使孩子愿意“挖土豆”也无所谓。
  别让戒网瘾学校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龙敏飞在2014年6月20日《重庆晨报》撰文指出:近日,有报道称,少女玲玲在郑州一所“戒网瘾”学校内加训惨死,这令人愤慨。目前,该学校已被撤销办学资质,5名相关人员也已被刑拘。近年来,网瘾矫治机构中发生类似悲剧并不鲜见。记者梳理了媒体近年来报道的12例类似事件,超过9成涉事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最终造成了包括玲玲在内的7名学生死亡。
  花季少女玲玲生命的陨落,让戒网瘾一事再次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戒网瘾学校也再次跃入公众的视野中。如今,该学校已被撤销办学资质,5名相关人员也被刑拘,这些都是必须之举,但这远不是此事的终点。对于玲玲之死,这背后有太多值得拷问的地方。如一所问题重重的戒网瘾学校,为何能够连续7年通过审核?教育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管何在?谁该为花季少女之死负责?这些问题无解,类似玲玲一般的悲剧就难以避免。
  对于戒网瘾学校而言,其一直在“折返跑”:出事了,戒网瘾学校就会收敛一点、低调一点;没出事,戒网瘾学校就红红火火,生源不断。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解释。一方面,家长的观念有待纠正。不少家长认为:要治疗网瘾,适当的体罚是必不可少的,这导致戒网瘾学校无论正规与否,都不差生源,家长们也愿意将孩子送往“魔鬼学校”。另一方面,则是监管处于真空地带。据了解,我国的网瘾矫治机构多数是挂靠在医院、学校、工商管理部门的咨询培训机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这导致的结果是,没有一个部门对此进行监管。
  让见义勇为者免试入学更公平
  戎国强在2014年6月10日《钱江晚报》撰文指出:是保送“夺刀考生”柳艳兵免试入学,还是让其参加补考?在教育部作出了为柳艳兵和他的同学易政勇安排单独考试的决定后,争议仍在持续。哪一种做法更符合公平原则?近日有报道说,柳艳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已经20岁了,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如果考不好,他不考虑复读,外出打工。此言一出,争议更趋激烈。
  主张保送柳艳兵免试入学的一方,主要着眼于柳艳兵见义勇为在道德上的贡献,但不怎么谈及高考公平问题;而反对保送的一方,认为保送柳艳兵免试入学,有悖于高考公平原则。因此,有人主张,把见义勇为和高考分开对待,不要用高考优待做见义勇为的奖品。   公平首先是现实利益的分配问题,不是纯理论问题。离开现实,离开特定事件的特定因素去要求公平,是把公平绝对化、抽象化,对提升现实社会的公平度并无益处。就柳艳兵而言,高考与见义勇为无法分开。因为他就是因见义勇为而失去高考机会的,如果在高考上不对他有所补偿,既不利于弘扬道德,同样有悖于高考公平。
  当然,如何处置柳艳兵入学这样的个例,有示范作用,会影响将来对类似事件的处理。这又要求在处置个例时考虑普遍性原则,处置个例的具体方法、具体原则应该与普遍性原则相衔接,在大方向上相一致,比如,优先录取柳艳兵时要考虑他的平时成绩和真实水平。坚持这一原则,一是为了保证高考的自身价值,即作为选拔人才的途径,得到体现,二是杜绝高考优待政策被恶意利用,从而保证高考公平这一普遍性原则在个例中得到体现。我们只能在诸多选项中选择相对来说更公平的做法,在各种主张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积累公平,一点点接近理想中的公平。
  能引发学生兴趣就是好教材
  廖保平在2014年6月20日《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小学教材修订历来备受瞩目。此前,不同版本的教材修订屡屡有“名篇”被拿下,或新作增添而引发争议,特别是鲁迅的文章被拿下及时尚元素的增加,总能掀起一波讨论的热潮。之所以会这样,盖因人们将教材看得太重了,仿佛会决定一代人的前途命运似的。我承认,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可能是一个人较早接触的“汉语训练”和“文学阅读”,会对一个人阅读兴趣、审美情趣、作文方法、思维能力、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有影响。如何选择贴近中小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的课文及延伸阅读材料,不仅显出编者的水平、对语文教育的理解,更是市场竞争所迫。
  过去,中小学语文教材全国统一编写;如今,中小学教材实行的是一纲多本,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即可发行,各地区或学校自主选择。也就是说,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已经不是“一本通吃”,而是“多本供应”。过去是人教社的教材一统天下,现在是诸侯争雄,十几家出版社都在抢这块蛋糕。据我了解,现在不光出版社在组织编写,有的学校自己也编写语文教材,这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竞争市场。在这样一个竞争状态下,我们大可不必太过于操心语文教材“越来越差”,因为一家出版社编出一本好的、受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喜欢的教材,等于拿下一个大市场,可以吃上多年,这种好利谁不想要呢?
  在这种情况下,编教材就不只是按照“我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你觉得民国大师的文章好,就选上去;但学生读不懂、不喜欢,中学老师教着费劲吃力;这本教材就不会有学校愿意用,就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卖不出钱,做亏本生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就不能不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触摸他们的心灵世界,而不是闭门造车,把自己认为好的、其实学生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强塞给他们。
  这次语文出版社新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收录进去作为延伸阅读,并非无缘无故。一方面,课本中原来就有一篇文章叫《蜗牛》,这次放几篇跟蜗牛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有利于形成立体阅读空间,给学生多维的视角,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蜗牛》并非首次入选教材,早在2001年《蜗牛》就和《好大一棵树》《水手》《真心英雄》一同被选入了上海“二期课改”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的《音乐》教材,被收入励志歌曲单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蜗牛》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一点至关重要。无论我们期望语文教育对一个人有如何大的好影响,这个好影响都要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开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无数的事实证明,兴趣是一种持续的动力,是学好、学透、学精并导向学习成功的有力保证。
  因此,相比于成人所认为某位大师的文章多么深刻有思想,学生的兴趣才更重要。指望一本教材面面俱到,囊括学生的所有阅读需求是不可能的,必然有取有舍。选取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又能引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容才是正道。
其他文献
众多学者对企业投资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已有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市场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价值。而事实上,投资者受其心理等非理性因素的
近些年来,伴随经济迅猛发展,在工业领域当中对自动化有关生产技术进行运用已经变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自动化这个发展领域当中,怎样更好的做到工业自动化的控制,同样是
刘昌海在2014年6月15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有媒体评论:幼升小要考试、小升初要派位、中考竞争激烈、高考成了独木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竞争,这也让家长的焦
绘画基础属于美术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直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就当前美术教学现状来讲,绘画基础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多数学生绘画基础也不高,这在一定程
当今的供应链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本身,而是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和物流配送的有机结合,信息化布局和资金链的优化。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渐替代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消费品市场上,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细分,越不确定。面对这种情况,在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流管理就具有了尤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在通过市场需求和公司供给数据分析和建立企业内部的关于企业内部供应链信
语文教学改革不是仅靠教材改革就能完成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如何行动,而教师如何行动又取决于教师如何思维。知识真正传授给孩子,孩子真正接受教育,还需要
目的 探讨延长美罗培南输液时间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急诊科治疗的脓毒症休克合并
戎国强在2014年6月10日《钱江晚报》撰文指出:是保送“夺刀考生”柳艳兵免试入学,还是让其参加补考?在教育部作出了为柳艳兵和他的同学易政勇安排单独考试的决定后,争议仍在持续
教师每次听课都会拿到一张“课堂教学评价表”,需要他们课后依照表上的要求进行评价和打分。但“评价表”上的“评价标准”却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因为这些“标准”很难与听课
廖保平在2014年6月20日《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中小学教材修订历来备受瞩目。此前,不同版本的教材修订屡屡有“名篇”被拿下,或新作增添而引发争议,特别是鲁迅的文章被拿下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