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家园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sh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戴魁的水墨画,我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春恨成。深知春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这种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情感关切及吾心与宇宙间的那种发不容己,血肉相联的情感关系既是众多水墨画家,也是戴魁坚持把荷塘秋韵,四时荷花作为自己进行视觉表达和视觉追问的缘由吧!
  熟悉戴魁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有着一个曲折的从艺经历,而且是位以水墨人物见长的艺术家,也许是水墨人物难以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也许是想在艺术上对自我进行一场颠覆和超越。他在不知不觉中已把自己的艺术方向锁定在了花鸟画领域,而且在花鸟画领域一出手即语惊四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苍茫浑厚的艺术气象。细品之,我们不难发现戴魁的水墨荷塘秋韵系列打动观者的重要原因:


  一是戴魁由水墨人物转向花鸟,也使他的花鸟画有一种人物的结构和笔墨结构的双重性格,他以人物画的笔势笔态墨韵而入花鸟,必然使自己的花鸟画洋溢着人的气息、性格与精神,彰显着消费时代和都市化进程中人被异化后的一种无所归依、彷徨迷茫,寻找失去家园的那种无助与无奈。当然,戴魁并没有直接讲述给我们,但我们从《野塘荷韵》、《秋雨》中还是读出了这种感怀。那一株株密密麻麻的莲蓬,似一排排的人群,或张望、或顾盼、或拥挤、或倾轧,似乎各个想挣脱,又难以摆脱羁绊,纵横交错的枝蔓、荷叶就像一部完整的社会机器,任凭你左冲右突、横冲直撞,依然难以逃脱被束缚的命运。无论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荷塘这种小生态,你所能做的或者所希望坚持的也只能是“随波逐流”。要想出污泥而不染又是何其的难。在点点滴滴的笔情墨趣间,一种强烈的主体至上的人格意识中的人生经验及其生命历程中的苦闷和压抑、伤感和悲悯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真可谓胸中造化尽情吐露于笔端。




  二是他作模式的改變必然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觉经验和视觉体验。应该说,如何赋予传统的花鸟画以时代精神是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一项艰难选择。要么在传统的程式化的笔墨游戏中去讨生活,要么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戴魁显然是属于后者。他没有像传统的花鸟画创作那样崇尚写生,而是充分调动记忆的潜能,以记忆去复活那生动的生活场景,这也使得戴魁的花鸟画少了那些程式化的呆滞无生气,多了些从传统花鸟画的一招一式中解脱出来的那种放任恣纵与洒脱,而他的那种通过人物与景物的分离自然转向对纯粹景物描述的方式,也意味着戴魁不仅在水墨图式上完成了自我的对以往的突破,也奠定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花鸟画家的基础,这其实反映出了当代艺术中的一种创作状态,既对当代图像资源的利用。很多艺术家早已摆脱了那种“艺术源于生活”的认知,也摆脱了照相机的功能束缚,而是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媒体等虚拟技术,通过虚拟的图像来制造一个虚拟的现实和超时空、跨地域的图景,以此来完成自我在艺术上的一种思考和文化想象。传统意义上的对景写生,精心的草图已悄然被虚拟的图像世界替换,由此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与品鉴标准,但戴魁的荷塘系列并没有被这股当代风潮所吞噬,而是在坚持当代创作方法的同时,透过笔墨结构趣味,看似回归的是传统,实则彰显的是一种对当代文化的迷恋与思考及一种对久已逝去的精神家园的寻找。其间,不能不让人回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当下与过去、此在与彼在、现实与非现实等诸多宏大命题及那些看似思考清晰实则难以解决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诸般文化困惑。


  记得戴魁在创作札记中说“就我而言,我喜欢在‘生疏’的状态,用‘生疏’的笔墨语言去作画。因为,画家每天的心境,每时每刻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当你要用笔墨去塑造形象时,倘若笔墨和心境真正自然融合,势必会对以往的表达方式诸如章法、笔墨节律变化等等,加以‘颠覆’。但是,因为各种外在因素的袭扰,比如审美习惯的烙印,比如对熟知‘技巧’的依赖,都会使艺术家偏离自己的意愿。因此,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陌生状态,最大限度地忠诚自己的情感。把已知的熟练、笔墨技法,控制在无法度的‘生疏’感中。”
  保持“生疏”的状态不仅激活了戴魁的艺术创作方式,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一股股清新的活力,这其实是当代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吧!
其他文献
戎國新 斋号上上山房、近山楼、别署上上山房主人、石门老戎、石门  1975年生于河北石家庄  199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7年结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金石学会会员  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  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  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  作品多次发表于《美术大观》《美术界》《大众文艺》《大家》《锋绘》《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河北工人报》《石家庄
期刊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国际公关迎来了全新的时代,以《十三五之歌》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应运而生。通过分析其创作背景、影片内容及传播效果不难发现,中国的对外宣传从风格到理念,从内容呈现到传播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趋势。而这种全新的趋势就包括宣传内容“内外有别”、宣传风格清新明快、宣传语态更具感染亲和力、宣传形式变化丰富等。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在这种新趋势下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对外宣传工作良好开展,是当前时代一个
期刊
尊敬的赵贵德老师、解玉琦秘书长、李长青秘书长、关仁山主席、张加力主任、李文雁社长,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活动,下面由我作河北省艺术品交流与传播协会2018年的活动发布。  2018年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的历史机遇,为艺术品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任务
期刊
《公关世界》杂志陆续推出了很多艺术家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河北省艺术品交流与传播协会功不可没,协会以后的工作我们作协也会给很大的支持和配合。  今天是个好日子,传统时节里的龙抬头,我有幸与各位齐聚一堂,共同品鉴赵贵德老师的画作。赵老师的画,从我的角度来说,首先是震撼力,震撼力来自创新之美,奔放雄健的气势以及达到的精神高度和力量,画马没有力量不行,赵老师把马的精气神画出来了,其实画马的精气神也是在画人
期刊
禾之先生是一位行走的画者,行走在宋元明清的历史时空之内;行走在天地造化的万水千山之中;也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之间。正因为他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读无字书、友天下士,所以我们才有缘相识。初晤禾之先生,他温文尔雅、谦和朴诚的品格每每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禾之先生本名焦建平,现居北京,职业画家并担任多个社会文化组织职务。活跃在京冀两地画坛,参展获奖、策划艺术活动,为天安门城楼等首都以及河北多个重
期刊
画家杨粮称在山水画创作中准确地把握了“技”和“道”的关系”,这受益于他大学对艺术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多年在北京画院进修学习的结果。他的山水画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严密的构图和松驰的笔墨造型,这种对比因素的组合构成了他作品的魅力。  杨粮称的一系列作品都能把握“道”的方向,尤其在描绘衡水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真实表达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他能抛开一切束缚,以放松的心态直
期刊
张馨羽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张负苍(三丁)我国有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和书画收藏家。受其父影响,从小她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5岁画的仿刘奎龄动物画四条屏就显示了她的才气。更有幸的是上世界70年代末,由其父的好友介绍拜访了近现代中国画坛上享有盛誉的动物画大师刘奎龄的公子刘继卣先生。刘先生看了张馨羽仿刘奎龄的动物画作品,赞赏的同时细心进行点评,指出了许多不足,并指明了其今后的学习方向。先生告诫其要多写生,
期刊
明代书法,崇尚帖学,往往类多行草。卓越者能上追晋唐,尤擅简牍之美,几越唐宋。早期声名最著者,当推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和二沈(沈度、沈粲)。至中期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吴门派名家出现,以高超的书艺领袖群伦,独步一时,影响甚远。同期还有一批名儒学士,视书法为余艺,也无意以书法名家。皆以道德文章、忠义理学著称于世,而其书法又时常流露出其本人的气质与学养,在书艺造诣上确有鲜明的个性,其中王阳明就是一位
期刊
数字化、电脑化、交互式通信技术的出现对于公关与传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交媒体和公民新闻的兴起,公共关系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如何使用这些互动媒体与利害关系人沟通?公共关系与传播就新媒体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公共关系的两体三方四因素  公共关系我们是这样定义: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建立完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和谐,
期刊
2017年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庆典于1月27日华丽开幕,庆祝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二,包括悉尼歌劇院、海港大桥、悉尼市政厅、州立图书馆、环形码头火车站等多处地标性建筑物外墙连续三晚点亮“中国红”,把悉尼打造成为一座火红之城。  悉尼市市长摩尔表示,佳节是人们与亲友团聚的好时节,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是中国本土以外,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该庆典每年都会吸引百万游客前往悉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