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t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数学基础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有被动地学习和吸收,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苦不堪言,这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教师也没有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智力的开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非常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好,还能有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措施
  1. 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枯燥、抽象的感觉,这就导致许多的学生对它不感兴趣,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所以在数学的基础性教学中,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与学的根本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得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数学情景的营造就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很好方法。通过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感兴趣的数学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开动脑筋和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生学习算数加减乘除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些买卖场景,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实际性的算数操作,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2. 加强对实践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用于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关于实践操作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数学中的一些规律。通过对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激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挖掘他们探究新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之感。
  3. 师生角色调换。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会进行大量的数学习题的评讲之类的教学环节,此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交换一下角色,邀请学生主动对习题进行评讲,让学生自己解决数学中的难题,教师只是进行一定的引导即可。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践行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4. 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威严十足,许多的学生视教师为敌人,对教师充满了畏惧,师生之间的情感生疏,这也是传统教学课堂气氛凝重的原因之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改正,教师应该多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在课堂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应该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严厉地指责他们,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够更加的轻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越强。
  5. 采用渗透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对数学的学习,数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会了数学方法,很多现实中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之中。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各种数学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自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相关课堂的学习中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之后,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记忆,这也给学生在知识上的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地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将数学方法纳入到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架构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当然,学生拥有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探究,不断地获得相应的成就感,自然在学习中就显得更加的主动,就更能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核心部分,这是教学改革必走的一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这也是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举措。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教的方法,“学”同样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能动性的激发,在于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因此,怎样做到教与学的良好结合,就要看教师的方法能否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友谊才会更加和谐,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其他文献
黄庆艺术简历1969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1996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群晨1997 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8 中国美
期刊
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其实是在进行数学思维的互动。只有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的互动,才能形成互动的课堂。假如在数学课堂上只是进行简单的游戏活动,以此想得到互动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互动教学是要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同时又高于学生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只有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思维,将数学知识同思维的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思维的互动形成互动的课堂。  一、互动同简单游戏活动有本质区别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面向全体,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辅导。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
目前,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仍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中国学生多次在国际数学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也出现了“中国学习者的悖论”这一热点现象。通过教育家蔡金法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过程受限”问题通常表现很好,但是在“过程开放”问题上则不如西方国家的学生。这也就说明了我国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而在创新能力上则逊色于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既要富有趣味性,也要具有知识性,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乐学、善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游戏或教育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一、引入数学游戏,优化新授课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授课是最基本的课型,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环节包括新知的
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直观、生动、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及进行实际应用。根据此种方法展开数学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认知结构以及学习目标等,使学生能够感知知识,并且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全面深入地掌握其所学的知识。  一、初中数学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验式教学从本质层面来讲,
合作学习的定义有着多种表述方法。本文选用我国教育家王坦提出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此定义中,合作学习是以特定的目标为导向,以全体学生的合作交流为基本学习动力,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以小组活动作为教学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  一、科学设计合作内容,拓展学生合作学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