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基础性资源,融合教材与生活,创设多种有效情境,以形式助内容,以体验促成长。由我执教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网络改变世界”一课于2017年获沈阳市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特等奖,这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围绕网络带给个人与社会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公共生活。笔者尝试对本课的精彩片段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進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创意导入主题,紧扣生活实际
课堂的导入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其设计应符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法力求创新,采用的内容形式要贴近学生,达到引出本课主题的目的。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英文歌曲,请大家猜猜这首歌是由哪位中国歌手演唱的,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生跟唱或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猜出来了吗?
生:好像是老师唱的吧。
师:没错,这位“中国歌手”就是我。怎么样,老师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谢谢同学们。自从有了唱吧、全民k歌等这样“神奇”的APP,出单曲、发专辑不再是歌手的专属,普通人同样可以做到。通过这些APP,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听到我的歌声,得到他们的“小花花”与赞赏,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网络的诞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由学生感兴趣的网络APP导入引出本课主题,充分结合了当代初中生丰富的业余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课堂,参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独特的才艺展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易于建立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散思维,探索课堂。
二、“沉浸式”主线贯穿,自主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领域关于“沉浸式”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本文将其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创造有关本课主题的环境,运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沉浸其中,利用所学展开学习。本课主要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将教学全过程设置为四个活动,其中贯穿自制微课总结、导学案记录等辅助手段。
【活动一】“网络谈一谈”
在本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结合递进式问题进行第一次小组讨论:1.网络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2.没有网络,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还提供了四个角度供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信息查阅与储存、学习办公、消费方式。汇报形式不限,讨论时间3分钟,每组汇报时间1分钟以内。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发放了导学案,学生可将谈论结果及重要知识点记录在导学案上。
师:时间到,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讨论成果,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先来。(举手发言)
师:好,你们先来,大家掌声鼓励。
生:大家好!我们小组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从消费方式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为我们带来的改变与便利。我们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生:爸,您知道我们的代沟在哪吗?
生:(用老人的口吻说)在哪,闺女?
生:比如说,买东西,我动动手指上网买,您呢?
生:我动动老腿去商场买。
生:我在店里买东西手机支付,您呢?
生:我背着钱去。
生:我吃饭可以定外卖,您呢?
生:我自己做,还不会做,差点把厨房炸了。
生:我出门滴滴打车,您呢?
生:我在冷风中伸手叫车。
生:我旅游网上订,携程在手,说走就走,您呢?
生:我去旅行社,戴上小黄帽,害怕迷路。
生:您看,这回您知道我们的代沟了吧。
生:那你赶紧教我上网吧。
生:这就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学生经过自主讨论问题,能够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汇报成果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最终得出结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即本课第一个教学重点。
此外,学生的汇报表现得轻松有趣:有一人为代表以口述的方式汇报的,有两人一组以小品形式展现的,还有以角色扮演形式表演的……在本活动中,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独立自主地完成了对教材知识的探索,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真切地做到了将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活动二】“网络查一查”
教师请学生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平板电脑,按照之前的分组,每组两个平板电脑,在课堂上运用网络直接进行下面的问题查阅:网络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同时提供问题中可能涉及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并提醒学生做好组内分工,掌握好时间。
师:今天,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不仅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我国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学们对此了解多少呢?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平板电脑完成下面的问题查阅:网络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大家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这四个领域入手,并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利用网络查一查,开始。
(学生活动)
师:时间到,我们先请查阅经济领域的小组来汇报吧。
生:我们组查阅的是网络在经济方面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一提到经济,我们马上想到了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查阅了今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发现全天成交额再次刷新记录达到1682亿元,全天物流订单达8.12亿,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可见,网购消费带动了一些产业的迅速成长,例如快递。以前人们只能面对面交易,所以很多资源人们接触不到,而现在实体交易转变成虚拟交易,线下交易转变成线上交易,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环节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课堂活动体验:利用网络,探索网络。学生借助设备探索查阅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知不觉地体验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明确了网络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公民个人有积极作用,对于国家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总结出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具体表现在:其一,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二,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其三,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这一环节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给接下来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服务课堂,同时也应有针对性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介的适度融合。
【活动三】“网络赛一赛”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个人PK赛”,学生举手抢答。思考问题:网络除了积极影响以外,还存在哪些弊端?以此使学生明确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回答正确者,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师:从前两个活动中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但网络真的如此神奇,如此完美吗?网络有没有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生:有。
师:下面就进入到个人PK赛,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网络有哪些弊端,举手抢答,答对有奖。想好就可以举手了,开始。
生:网络里有很多不良信息,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师:没错,奖励你一个礼物。还有吗?(递上礼物)
生:网络上有很多虚假信息,甚至会出现诈骗等违法行为。
师:说得非常好,所以面对这些信息我们要理性辨别。还有吗?(递上礼物)
生:网络游戏适度玩会帮助我们解压,但是很多人沉迷其中,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师:没错,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定好玩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还有吗?(递上礼物)
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
师:很好,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递上礼物)
…………
师:好,比賽就先到这里。网络的弊端还真不少,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网络有利必定也有弊,所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齐读)。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二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低头族”因此出现。三是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95亿,面临网络的诸多弊端,我们一定要汲取有益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至于具体如何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问题,能够映射出本节课的学生参与度之高,教师的调动力之强。通过运用抢答游戏及激励法等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的后半程,依然积极投入。
三、以形式辅内容,以微课助总结
在前三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了本课重点内容的学习,而接下来的环节则将分段式的教学内容贯穿起来,总结提炼,升华主题。
【活动四】“网络想一想”
教师播放课前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微课内容既涵盖了本课知识点,又趣味性地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网络的利与弊,既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总结,又对本课主题进行了延展,学生对此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利用微课,进行了主题升华。
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新时代。在这一节课的探讨中,我们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中国应用互联网所作出的成就,而你知道吗,我国的成就还远不止这些。
师:不仅国人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国际上也在广泛使用微信。在美国,微信用户量仅一年就增长11倍之多,高达几百万;今年(2017年)9月,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已经在法国最大的百货集团“巴黎老佛爷”推出微信支付服务,之后还将在欧洲其他地区引入。
师:除此之外,每年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是由中国倡导的,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平台。
师:与此同时,对于网络的诸多弊端,我国也予以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以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师:关于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就,还有很多。可以说,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及应用互联网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这条路也远远没有走完,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努力。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也规避着网络带来的风险。那么,作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积极利用网络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呢?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微课最后提出的问题:新时代下,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你的梦想是什么?请把它写在彩色纸上,由组长统一贴到黑板的这棵梦想之树上,与大家分享。
最后,由教师书写的知识框架与学生的梦想便利贴一起组成了本节课的板书,既富有创意,又突出本课的教育意义。
网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联系最为紧密的“朋友”,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明确网络的弊端,从而合理利用网络,树立起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和意识。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当下的网络相关形势进行正确判断,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积极合理利用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未来中国。
四、教学反思与建议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但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小组讨论过后只是对问题答案作了简单汇报,没有系统归纳总结得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导致太过侧重探究过程,而忽略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与识记。在借助设备查阅问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盲目查找、不系统、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的问题。由于本课的侧重点更加倾向于前两个活动,导致最后在解决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时并没有深入探究,只是停留于表面,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意义。
(二)后续的改进策略
针对本课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做出了一些改进。一是在每个小组讨论汇报后,由每组组长整合汇报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总结知识点,进行简短汇报,共同突破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最后全体学生在学案上记录相应知识点。二是“网络查一查”活动中,在学生借助网络设备查阅问题之前,教师规定相关检索网站及主要检索词汇,规范学生的查找行为。同时,在学生查阅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保证此环节的有效开展。三是对于课上没有充分探究的部分,可以以课外拓展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比如“调查身边人对网络利弊的理解”等,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下,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三)值得借鉴的做法
本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有许多值得借鉴与思考的做法。一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注重详略得当,教学方法追求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考教材。二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如常规课件、网络视频、微课、平板电脑设备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适当选择。三是利用课堂内容,由浅到深进行主题上的升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其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教育特别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更需要在教授学生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担负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树立远大理想;而落实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上好每一节思政课。本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充分利用了多种元素,是一堂完整而优质的思政课。
(责任编辑:赵静)
一、创意导入主题,紧扣生活实际
课堂的导入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其设计应符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法力求创新,采用的内容形式要贴近学生,达到引出本课主题的目的。
师:我们先来听一首英文歌曲,请大家猜猜这首歌是由哪位中国歌手演唱的,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生跟唱或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猜出来了吗?
生:好像是老师唱的吧。
师:没错,这位“中国歌手”就是我。怎么样,老师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谢谢同学们。自从有了唱吧、全民k歌等这样“神奇”的APP,出单曲、发专辑不再是歌手的专属,普通人同样可以做到。通过这些APP,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听到我的歌声,得到他们的“小花花”与赞赏,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网络的诞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
由学生感兴趣的网络APP导入引出本课主题,充分结合了当代初中生丰富的业余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课堂,参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独特的才艺展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易于建立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散思维,探索课堂。
二、“沉浸式”主线贯穿,自主探究中学习
在教学领域关于“沉浸式”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本文将其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创造有关本课主题的环境,运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沉浸其中,利用所学展开学习。本课主要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将教学全过程设置为四个活动,其中贯穿自制微课总结、导学案记录等辅助手段。
【活动一】“网络谈一谈”
在本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结合递进式问题进行第一次小组讨论:1.网络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2.没有网络,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还提供了四个角度供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信息查阅与储存、学习办公、消费方式。汇报形式不限,讨论时间3分钟,每组汇报时间1分钟以内。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发放了导学案,学生可将谈论结果及重要知识点记录在导学案上。
师:时间到,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讨论成果,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先来。(举手发言)
师:好,你们先来,大家掌声鼓励。
生:大家好!我们小组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从消费方式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为我们带来的改变与便利。我们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生:爸,您知道我们的代沟在哪吗?
生:(用老人的口吻说)在哪,闺女?
生:比如说,买东西,我动动手指上网买,您呢?
生:我动动老腿去商场买。
生:我在店里买东西手机支付,您呢?
生:我背着钱去。
生:我吃饭可以定外卖,您呢?
生:我自己做,还不会做,差点把厨房炸了。
生:我出门滴滴打车,您呢?
生:我在冷风中伸手叫车。
生:我旅游网上订,携程在手,说走就走,您呢?
生:我去旅行社,戴上小黄帽,害怕迷路。
生:您看,这回您知道我们的代沟了吧。
生:那你赶紧教我上网吧。
生:这就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学生经过自主讨论问题,能够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汇报成果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最终得出结论——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即本课第一个教学重点。
此外,学生的汇报表现得轻松有趣:有一人为代表以口述的方式汇报的,有两人一组以小品形式展现的,还有以角色扮演形式表演的……在本活动中,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独立自主地完成了对教材知识的探索,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真切地做到了将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活动二】“网络查一查”
教师请学生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平板电脑,按照之前的分组,每组两个平板电脑,在课堂上运用网络直接进行下面的问题查阅:网络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同时提供问题中可能涉及的角度——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并提醒学生做好组内分工,掌握好时间。
师:今天,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不仅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我国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学们对此了解多少呢?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平板电脑完成下面的问题查阅:网络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大家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这四个领域入手,并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利用网络查一查,开始。
(学生活动)
师:时间到,我们先请查阅经济领域的小组来汇报吧。
生:我们组查阅的是网络在经济方面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一提到经济,我们马上想到了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查阅了今年双十一的销售额,发现全天成交额再次刷新记录达到1682亿元,全天物流订单达8.12亿,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可见,网购消费带动了一些产业的迅速成长,例如快递。以前人们只能面对面交易,所以很多资源人们接触不到,而现在实体交易转变成虚拟交易,线下交易转变成线上交易,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环节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课堂活动体验:利用网络,探索网络。学生借助设备探索查阅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知不觉地体验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明确了网络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公民个人有积极作用,对于国家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总结出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具体表现在:其一,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二,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其三,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这一环节不仅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给接下来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服务课堂,同时也应有针对性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介的适度融合。
【活动三】“网络赛一赛”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个人PK赛”,学生举手抢答。思考问题:网络除了积极影响以外,还存在哪些弊端?以此使学生明确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回答正确者,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师:从前两个活动中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但网络真的如此神奇,如此完美吗?网络有没有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生:有。
师:下面就进入到个人PK赛,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网络有哪些弊端,举手抢答,答对有奖。想好就可以举手了,开始。
生:网络里有很多不良信息,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师:没错,奖励你一个礼物。还有吗?(递上礼物)
生:网络上有很多虚假信息,甚至会出现诈骗等违法行为。
师:说得非常好,所以面对这些信息我们要理性辨别。还有吗?(递上礼物)
生:网络游戏适度玩会帮助我们解压,但是很多人沉迷其中,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师:没错,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定好玩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还有吗?(递上礼物)
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
师:很好,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递上礼物)
…………
师:好,比賽就先到这里。网络的弊端还真不少,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网络有利必定也有弊,所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齐读)。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二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低头族”因此出现。三是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95亿,面临网络的诸多弊端,我们一定要汲取有益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合理利用网络,至于具体如何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问题,能够映射出本节课的学生参与度之高,教师的调动力之强。通过运用抢答游戏及激励法等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的后半程,依然积极投入。
三、以形式辅内容,以微课助总结
在前三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了本课重点内容的学习,而接下来的环节则将分段式的教学内容贯穿起来,总结提炼,升华主题。
【活动四】“网络想一想”
教师播放课前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微课内容既涵盖了本课知识点,又趣味性地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网络的利与弊,既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总结,又对本课主题进行了延展,学生对此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利用微课,进行了主题升华。
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新时代。在这一节课的探讨中,我们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中国应用互联网所作出的成就,而你知道吗,我国的成就还远不止这些。
师:不仅国人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国际上也在广泛使用微信。在美国,微信用户量仅一年就增长11倍之多,高达几百万;今年(2017年)9月,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已经在法国最大的百货集团“巴黎老佛爷”推出微信支付服务,之后还将在欧洲其他地区引入。
师:除此之外,每年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是由中国倡导的,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平台。
师:与此同时,对于网络的诸多弊端,我国也予以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以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师:关于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就,还有很多。可以说,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及应用互联网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这条路也远远没有走完,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努力。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也规避着网络带来的风险。那么,作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你们是不是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积极利用网络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呢?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微课最后提出的问题:新时代下,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你的梦想是什么?请把它写在彩色纸上,由组长统一贴到黑板的这棵梦想之树上,与大家分享。
最后,由教师书写的知识框架与学生的梦想便利贴一起组成了本节课的板书,既富有创意,又突出本课的教育意义。
网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联系最为紧密的“朋友”,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明确网络的弊端,从而合理利用网络,树立起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和意识。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当下的网络相关形势进行正确判断,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积极合理利用网络,建设网络,建设未来中国。
四、教学反思与建议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但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小组讨论过后只是对问题答案作了简单汇报,没有系统归纳总结得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导致太过侧重探究过程,而忽略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与识记。在借助设备查阅问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盲目查找、不系统、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的问题。由于本课的侧重点更加倾向于前两个活动,导致最后在解决教学难点“网络是把双刃剑”时并没有深入探究,只是停留于表面,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意义。
(二)后续的改进策略
针对本课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做出了一些改进。一是在每个小组讨论汇报后,由每组组长整合汇报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总结知识点,进行简短汇报,共同突破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最后全体学生在学案上记录相应知识点。二是“网络查一查”活动中,在学生借助网络设备查阅问题之前,教师规定相关检索网站及主要检索词汇,规范学生的查找行为。同时,在学生查阅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保证此环节的有效开展。三是对于课上没有充分探究的部分,可以以课外拓展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比如“调查身边人对网络利弊的理解”等,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下,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三)值得借鉴的做法
本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有许多值得借鉴与思考的做法。一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注重详略得当,教学方法追求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考教材。二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如常规课件、网络视频、微课、平板电脑设备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适当选择。三是利用课堂内容,由浅到深进行主题上的升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其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教育特别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更需要在教授学生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担负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树立远大理想;而落实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上好每一节思政课。本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充分利用了多种元素,是一堂完整而优质的思政课。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