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少依赖 不做老小孩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美国一位老年问题研究专家的研究发现,依赖心重、黏人,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导致老人的衰老进程加速,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研究表明,依赖心理的“副作用”包括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各脏器功能不断降低,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卑等。“其实,老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他们的‘服老’心理造成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对老年人来说,60岁是一个槛。一方面的原因是,生理功能的自然老化,老人会自觉买东西不能走远路了,爬几级楼梯就气喘了等等。
  另一方面,这个阶段老人大多面临着离退休,经济能力萎缩、社会地位降低,随之降低的是自信心、安全感、控制感,这都给老人一个明显的心理暗示:我老了。有了这个心理背景,有些老人自然就更多地依赖身边的亲人,需要更多的陪伴、赡养。同时,自信心的降低,让他们更可能封闭自己,在生活上依赖亲人,不敢锻炼身体、不敢走出去与人交往,这又导致身体和心理机能都更快“生锈”,如此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改变依赖的现状呢?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老人的自信心。首先,媒体、社区以及家属要做好“积极养老”的知识教育工作。李娟研究员做过的一系列认知实验就发现,老人除了动作和大脑的反应速度逊于年轻人,在处理生活问题的成绩接近、甚至优于年轻人。衰老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没有较大的疾病,80岁之前是完全可以自理的。
  所以,老年朋友不要觉得自己老了,就诸事不宜了。就像许多卓越的老科学家、老专家,都是因为勤于动脑、活动,所以才越老越精神的。其次,子女一定要帮父母制定“幸福晚年计划”,包括鼓励他们发展多种兴趣,并安排他们实现未竟的梦想,去做最想做的事情、去最想去的地方、买最想买的礼物、交最想结交的好友……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老伴很善良,是那种“走路都害怕踩死蚂蚁”的善心人。  和善良的老伴在一起,你不忍心欺骗她。  有一次,我牵着她的手,在后山的桃花园里漫步,走着走着,我忽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幕。那年,办公室里来了一个文科大学生,她那乳臭未干的学生气,加上我的老顽童性格,很快我们便成了忘年交。我和她一起处理业务,一起讨论文学,相处十分融洽。那天,下乡办事回来,路过桃花林,谈到高兴处,她竟上前一步握住了我的手,我也情
期刊
由善到贪全因钱    张晓茹出生于郑州市一个干部家庭,一直生活优越,后来因家道中落沦为打工妹,最后嫁给了在一所普通中学当老师的徐健。  2006年9月的一天中午,张晓茹回家经过京广路口时,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直喊头晕,央求路人把他送回家。很多行人怕做了好事反遭诬陷,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张晓茹顿起恻隐之心,搀起老人把他送回了家。  老人住在铁路局建的住宅小区里,走进老人的家,张晓茹吃惊地发现,老人所住
期刊
悄然无语的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容忍。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首先伴随着的就是哭声。哭声就是婴儿的语言。为了健康,天天都要说话。上了年纪的人,人际交往的机会相对少了,行动受了限制,那么就更需要留意与人多说话、多交流。  长期不能说话的人方才懂得言语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据说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就是因为长期在监狱里不能够说话,出狱之后曾用一段时间去恢复言语的能力。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说话也是保
期刊
《渡江侦察记》里英姿飒爽的刘四姐的扮演者张金玲如今已近六旬。当年,她和刘晓庆、李秀明被人们并称为“北影三朵花”,红遍整个中国。但不久,她为了孩子悄然淡出了影坛。在2009年年底,她再次出现却以书画家的身份成为山东省老年文化艺术顾问。    面对盛名不再    1983年,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火烧圆明园》找到了风华正茂的张金玲。就在这时候,命运的拐点毫无准备地降临在张金玲身上:她怀孕了。导演“拍
期刊
爷爷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则大清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聪明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灵机一动,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
期刊
牛年是我第七个本命年。虽说“虎老雄心在,人老体不衰”,我天天痴于学习,笔耕不辍,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呀!大球小球玩不动了,农活家务不用干了,玩就成了我的健身术,生活的全部。  我1980年离休了,沈阳四女儿知我好玩,花60元钱买副麻将牌来,丰富我的生活内容。可好景不长,几年光景,牌风变坏,玩具牌变成赌博工具。我和别人相反,来钱的我不玩,不玩钱没人和我玩,一气之下把牌推进火炉里,多亏三女儿眼疾手快,从火
期刊
2009年11月,我随北京“育英·贝满校友老专家合唱团”前往宝岛台湾参加系列交流活动。在短短的10天里,我听到了响彻云霄的歌声,看到了老校友的团聚,见识了老知识分子的独特风采。  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是北京近代较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贝满是女校,育英是男校,是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成立于1995年的合唱团以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校友为主,这些两鬓苍苍的教授、工程师、医生等各行业的专家们传承了两校对音乐的
期刊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老胡同里的老战养了15年的那只大鹩哥,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京味儿十足,素有“讲师”的美誉。据说,还能给别的鸟培训呢。  老战养鸟有近二十个年头了。当年,朋友把大鹩哥送来时是雏鸟,他把鸟食搓成长条,塞进鸟儿嘴里,大约喂两三个月后羽毛丰满了。闲来无事,他总爱跟大鹩哥说说话,渐渐地,他发现它可以模拟他的发音了。于是,老战开始有意识地教它说话,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然后再两个字、三个字、五个
期刊
2009年年底,江苏省东台市评选年度“十佳文明新事”时,评委们把“百岁寿星,马路天使”的赞扬献给了104岁的丁友珍老太。“从80年前嫁到这条街的那天起,我就天天扫街。”一头银发,满脸笑容,腰杆笔直,四肢灵活,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这位百岁人瑞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明星。百岁寿星扫大街,成了当地一景。  丁友珍老太太出身渔民,家境贫寒,年轻时夫家在街边烧茶水炉子供客人喝茶。当时她刚嫁过来时,家里的长辈要新过
期刊
我年轻时住大杂院,曾在院里种过西红柿、豆角之类的蔬菜。我将淘米水、鱼肠子、豆子等放在瓶瓶罐罐里沤着,弄得满院味儿,晚辈们不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和无数城市居民一样,都搬进了鸽子笼一样的楼房里,种菜的经历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没想到晚辈们留学美国后,我赴美探亲,居然又重操旧业,种起菜来。  去年夏天,我去美国探望住在休斯敦的侄子和女儿。在他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华人,于是勤劳又讲究实惠的中国人把各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