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

来源 :民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黄澄澄的,像一个刚破壳而出的鸡蛋.蛋黄澄澈,蛋清分明,悬挂在正前方,仿佛一个不偏不倚的坐标,和丁裕民始终保持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隆冬大寒,太阳发出的光与热本就有限,更何况又是这样的天气.有一段时间,丁裕民仿佛忘了目的地,只是跟着眼前又变成了鸡蛋摊饼样的太阳,无意识地向前滑行.说是无意识,但他对这条道是烂熟于心的,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穿过市区,驶入县道,车水马龙渐次退后.丁裕民的视野渐渐变得开阔,从后视镜看,公路变成了一条长长的黑绸带,就像是被车拖曳着的迎风招展的旗幡.前面就是黄河桥,丁裕民猛踩油门,车发出一声低沉的呜咽,加大马力开始爬坡,到了最高点,几乎爬不动了,丁裕民把挡挂到最低,再踩油门,车终于“大吼”一声,爬上了坡.
其他文献
付洪从市文化局到大龙坪乡挂职蹲点的就是桥坪村,乡党委明书记说,这次扶贫任务很明确,就是把桥修好,路修通.要想富,先修路.虽然现在还不到“想富”的程度,脱贫也得先修路.付洪心里有了底.rn付洪到村里正式蹲点入驻前,找管农业的龙副乡长请教桥坪村的村情.桥坪村是个小村,才一百多户人家,四五百号人,但地域面积比四五百户、几千人的大村还要辽阔,典型的山大人稀.村里就两大姓,李姓和张姓,两大宗族间矛盾复杂,个别家庭还有世仇.正是因为桥坪村人少地广矛盾多,在推进行政村合并的时候,没有哪个大村愿意合并它.它被晾在那里了,
期刊
一、我又回来了rn蓝芳灵拖着行李箱走出厂区宿舍,走向工厂的大门.行李箱底部的小轮子在她身后发出轻微的与地面摩擦的声音,预示着归途的不动声色.在门卫那里履行常规检查手续之后,她扭过头来,回望她工作了两年的工厂,回望她的青春.她这两年的青春化作电冰箱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套工序,被她日复一日循环往复地检验.合格的出厂,不合格的返工.远远地,她工作岗位的组长朝她奔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请你再确认一次,好吗?再确认一次.”蓝芳灵脸上是一种确认的表情:“我已确认无误了.”说罢头也不回地走出大门.
期刊
文学从一开始,似乎都有雅俗之分,甚或雅俗之争,但却从来没有分开过,也没有争出什么高低,分或争的结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雅俗握手言和,然后雅俗同体,皆大欢喜,最终,呈现为一种新的文学景观:雅中添加了俗的成分,使得作品更具趣味性和传播力;俗中注入了雅的底气,作品的艺术性和传承性都获得了提高.rn在这方面,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颠扑不破的良好榜样,也可以说,为几千年的文艺及文学格局和审美标准,编订了一部基本的秩序册.《诗经》中的三大板块,以土风歌谣为主的“风”,以正声雅乐为主的“雅”,以宗庙音乐
期刊
一rn农历癸酉年(1933)立春的这一天,已经是阴历的正月初十.每年打春的这一天,都是王家照全家福的日子.rn虽是在冬天,王家照全家福的地点却不在屋里而是在当院,这还不算,而且要把家里的马车、家具、座钟、掸瓶、古玩都搬出来摆好,大骡子大马分列两旁,都得一起照上.这可难为坏了从城里早早赶来的照相匠樊师傅.王蓬阁一周岁的小儿子和那几头大牲口根本不听摆弄.每次樊师傅调好虚实取好景,刚要揭下镜头盖儿准备照,不是孩子哭就是牲口尥蹶子,根本照不了.樊师傅很不耐烦:“这么的吧,三爷,把孙子交给他妈抱着,你把那几头牲口先
期刊
一rn我们村的尽头有一个果园,叫“桑葚园”.果园里有七棵老桑树,一棵比一棵高大壮观、枝繁叶茂,几个人才能勉强拉手拥抱.桑树主干坑坑洼洼,树枝荫翳蔽日,枝条盘根错节,犹如饱经沧桑,脸上布满了条条皱纹、胡子发白的老人.的确,这些老桑树经历了几个世纪,见证了许多故事.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已被纳入了保护的范围.相互交错的枝条似乎没有尽头,一大片漆黑的影子下周围几亩地都能变得非常凉快.这些桑树气势磅礴,壮观美丽,给人一种身在天庭的感觉.阿斯木老人的家就坐落在这偏僻、充满幻想的果园里.我们从小就叫他“童话爷爷”.在
期刊
1rn去七百弄采风的那天,热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林间的鸣蝉都闭上了嘴,百隘大街上也看不到几个人.下午3点多,我顶着烈日,踏着斜挂在山间链珠般的石子马路,向七百弄山区弄耳山攀爬.rn来之前,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七百弄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大石山区.“弄”是石山间的平地,也叫弄场.弄的底部是大漏斗,大雨下来,所有的雨水都哗哗地集中到“弄”的低洼处,流进了消水坑.大雨一过,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给你存留一滴的机会.清末民初,七百弄山区属安阳府管辖.光绪三十年,地方推行了团局行政区规划,在这一带设七个团局行政单位,即
期刊
一rn人,是后被宋徽宗赐封为文惠侯的柳宗元;而城,是南疆重镇柳州.rn从解放北路往东,到东门城楼东端的柳江北岸,柳州城里这条主干道,叫文惠路.连接这条路的跨江大桥,叫文惠桥.这条路的中段,有座公园,叫柳侯公园.rn在柳州的街头巷尾问起柳宗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会说:他是我们的“老市长”呢!
期刊
陪父亲在田野里散步rn我准备去田野里走走.rn这片田野有一个时刻牵动我心弦的名字——桃源坝子,它处于滇东北腹地,空气和水源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每次回家,我都要去那里走走.rn湾湾田是个很小的村子,从东头走到西头只需要五分钟,我很快就出来了,然后就沿着村子旁的一大片麦地往南走去.时间尚早,整个桃源坝子被包裹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已有二指高的麦苗上,每片叶子都挂着至少一滴露水.在麦地间,走上一小段就会突然窜出一小片菜花地来,初升的阳光照在嫩黄色的菜花上,让人觉得这阳光是从天堂里跑着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匍匐在菜
期刊
母亲在一个霞光万丈的傍晚,走完了她80年的人生旅程.她静静地躺在院子中的灵棚里,像是睡着了一样.从她离世到第三天早上出殡,说是三天,实际不过就是一个白天和两个夜晚.那期间,我一直守在灵前,忽略了父亲在哪里,在做什么,在想什么.rn第三天上午,母亲的遗体火化之后又回到了家中,把骨灰装进了一口大红棺材里.按照风俗,在钉上棺盖之前,主事的要叮嘱一下家人,还有什么东西要给故去的人装进棺材带走,因为钉了棺盖棺材就再也不能打开.我的父亲就是在这时出现的,他在屋子里急急地小跑出来,喊了一声等一下.我惊讶于他出现的突然,
期刊
1rn在这个秋日,早已白发苍苍的他,终于有机会想想几十年前的爱情.开始时他只在黄昏时分想一想,后来清晨和深夜也在想.想得越多,他越能感觉到当年自己错过了什么.只是他心里也很清楚,那是很遥远的事了.rn在这几十年间,他辗转于南北各地,打过仗,蹲过牢房,当过老师,做过文职,日子就这么白白地过去了,然而自己真正想留住的,却一点儿也没有留下.有时站在街市尽头的高楼上,挨着那扇蒙着灰尘的窗看尘世中来来往往的人,都隐忍地承受着慢性的痛苦,他真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