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丽江壁画的色彩构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人们对色彩的不断认识,色彩的运用也到达了一定高度。本文通过对丽江壁画的色彩分类、色彩运用形式分析,阐述了丽江壁画色彩的艺术特点和构成,使人们更加了解民族文化的优秀和独特性。
  关键词:多元化 丽江壁画 色彩 形式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一 传统的色彩观
  人类对色彩的认识是逐步的,近代的科学家和画家们经过无数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现代色彩理念,包括三原色、三要素等,拓宽了色彩的理解范畴。无论科学发展到何种程度,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总是伴随着精神活动而进行。
  1 中国古代的原色
  现代色彩学中把色彩分成原色、间色和复色,而中国传统色彩中也有这样的分类。牛顿三棱镜分解光的原理是西方现代色彩学的源头,中国的色彩理论则来源于主观上的认识。中国古代的原色有五色:赤青黄黑白,除去黑白,其余三色与西方色彩学的原色相似。古代的五色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太平经》有曰:“木尚东方、青,火尚南方、赤,金尚西方、白,水尚北方、黑,土尚中央、黄。”所以,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将五色配五行,一直延续几千年。在五色是原色的基础上,又发展出间色。东为木,木克土,东是青色,土是黄色,因此青黄中间的颜色是绿色;南为火,火克金,火是红色,金是白色,因此红白中间是绯色;西为金,金克木,金是白色,木是青色,碧色是青白之间的颜色;水克火,水是黑色,火是赤色,黑赤之间的颜色是紫色。黑色,有学者释曰:“火所熏之色也。按:谓灶突也,会意。”黑字是依火烟而造的会意字,这表明人类对色彩的最早认识是从对着色物的认识开始的。黑色在今天就被赋予庄重和肃穆的情感;白色,最早应起源于对光的认识,到了今天,白色就有凄冷、纯洁、哀伤的感觉。而赤色,“赤”在中国古籍中也称“朱”,《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赤色被视为火色,因此,在中国古代的五行与五色的组合中,火配以红色。青色,也是正色,有关青的词汇很多,“青春”、“青山”、“青丝”等,这些词语应该不是指同一种颜色,但青色是最接近西方三原色中蓝的颜色。青色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高贵的含义,如青鸟等,另一方面有贫贱之意,如青楼。黄色,一种光辉的颜色,通常联想到光明、金属的色彩,发展到后来不仅仅是一种颜色,而是代表着地域方位,甚至是政治权利。在汉代,黄色是显贵的服色;唐宋重黄,“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古代的色彩和现在的称谓有差异,实质是相通的。中国古代的色彩观一直受五行的影响,源于精神层面的认识;而今画家们把西方色彩学和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结合起来,使现代中国画色彩呈现丰富性。
  2 中国画色彩发展的分类
  中国传统绘画历来重视色彩的运用。早南北朝时期谢赫提出的“六法”中就有“随类赋彩”,即所画物象的不同色彩而以不同画面来表现。古人把绘画称为“丹青”,“丹”指红色,“青”指蓝绿,说明色彩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从春秋战国到五代时期,工笔重彩独领风骚,技法运用发展到了高潮。至元代,文人画兴起,画家们着迷于发展墨色在宣纸上的微妙变化而显出的独特韵味,满足于水墨淋漓尽致发挥了作者的借景抒情要求。而重彩画既受客观的色彩制约,又要表现画面的色彩关系,因此重彩画慢慢衰落下去,只有在宗教壁画里得以传承。传统壁画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隋唐时期更是发展到高峰;明清时期壁画在中原是衰落之际,而在云南边陲方兴未艾,不仅在丽江,还有在剑川、香格里拉、勐海、澜沧等地的壁画有多样统一的风格,表现了美丽的生活风情。壁画是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矿物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这些颜料都是天然矿物制作,不易变色。
  二 丽江壁画的色彩运用
  1 壁画的色彩形式
  中国传统的壁画色彩随着发展色彩的观念形式也不断更新,早期的壁画是较为单纯的勾线平涂和西域传入的凹凸法,随着佛教东进,犍陀罗艺术逐渐与中国艺术相结合,佛教在中国的普遍传播,让许多文人和画家加入宗教壁画的创作,使壁画的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如何变化,壁画的色彩形式都是平面的平涂方式,上色的方法也由原来的线条勾勒色彩均匀涂上到线条表现出对象结构,色调出现各种复杂的复色和间色,平涂与西方素描不一样,没有明暗色调等素描关系,而是用整体关系表现了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等,而且平涂技能日趋完善,一个色相能分出深浅冷暖不同的层次,使壁画的色彩形式语言单纯而不单调。
  2 纳西族的色系
  丽江位于滇、藏、川三省的联结点,是唐宋以来西南地区通往西藏、尼泊尔的重要通道,境内居住以纳西族为主。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丽江周围住着藏、白、汉多民族,因此成为纳、白、藏、汉的多元文化融合区。丽江壁画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代表之一,主要创作于明洪武初至万历末,最为突出的是汉藏纳西文化高度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同一时期壁画艺术特征,成为明清时期云南壁画较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黑色与白色是丽江纳西族色彩文化中较为重要的色系之一,丽江纳西族自称“纳若”,是黑人的意思,很多学者也证实纳西族历史早期曾经信仰过黑色;但在神话史诗《黑白之战》中白部族(东)却战胜黑部族(术),这里就出现了矛盾的现象,却从另一面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在纳西的审美观念中,逐渐形成尚黑而不贬白,黑白兼收并蓄,这两种对立色彩在妇女服饰的羊皮披肩上表现得十分充分。随着汉文化进入丽江,与五行相关的五色也渐渐融进纳西族的审美观念。曾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黑白之象征主要受本教的影响,而五行之总体象征主要受道教的影响。在解释其起源及具體表现方面,无论是黑色与白色的象征,还是五行五色的象征,都有纳西族自己的特点。纳西族写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丽江府志略·礼俗略·方言》记载有八种,它们分别是红、绿、白、黄、蓝、黑、靛。丽江壁画色彩以外来文化为主,也融入本地的文化特色。
  3 丽江壁画色彩运用的形式
  古代绘画的原料都是天然的矿物或植物,原料经过研磨,与特制的胶体加热混合成各种不同色彩的颜料。虽然颜料天然,保存的时间也比现在的长,但是历经几百年,后人没有妥善保管,加上“文革”期间疯狂破坏,现在的丽江壁画,有些色彩发黑,有镶嵌在壁画上的金粉和宝石都被人挖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壁画的效果,在保存较好的大宝积宫里,还能看出往日富丽堂皇的画面,也能看出色彩运用的几种形式。   (1)对比的运用
  色彩对比和统一是绘画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在绘画色彩中,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可以突出主要形象。把对比的色彩统一于大色调中,就是形式美的要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本土文化影响较大。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开始以黑、红为主调,到唐代青绿山水的兴起,佛教强烈的色彩,影响壁画的色彩运用;而佛教色彩则大面积使用蓝绿及其他对比色,色彩显得富丽堂皇而丰富。在丽江壁画中,藏传佛教占了相当的比例,而在他们的色彩文化中,对比色运用十分普遍。例如,在大定阁这组壁画中,红绿是出现得最多的对比色。红绿两个色的纯度太高,这两个色放在一起冲突感太强,非常不协调。但这里的红用的是土红,而绿是石绿,土红和石绿两个对比色都带有一定的调和色素,减弱了色相差,加上人物本身的深色肤色和白色饰物,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又和谐。但画面只有色彩的强烈对比,没有中间色的间隔,就会使画面不和谐,不能构成画面的韵律感。黑白灰正是中间色,即可与任何色相和,又可反衬其他颜色的鲜艳,画面对比色彩不能缺少中间色。在丽江壁画里,土红和石绿搭配也挺多,这样一来,红中带黑,而绿中带粉,有效地减弱了两色的色相差,加强了明度差,取得了视觉的平衡,显示出鲜明而和谐的色彩美,从而显得沉着、和谐。大定阁北壁的冒那毒支那铺壁画,人物身上和飘带都用了石绿,身后有个大光环,光环用的是土红,人物身上的另一飘带也用土红,而人物的脸部和手脚用花青,五官中眼睛用月黄,其余的用土红,头上的宝冠和坐骑用白色,脚下的宝座用月黄、白、石绿、土红等色彩构成。这种对比色与中间色搭配并用的方法,无疑是一种色彩美感经验,它是古代画师在艺术实践中悟出的色彩结构规律,在传统壁画中广为应用。
  (2)大面积色块的运用
  大面积色块的运用强调画面统一的主色调,使画面的主题更加突出。暖色使画面雍容华贵,冷色表现出沉稳静怡,整体的画面便在冷暖色的平衡中体现动和静的和谐。白沙大宝积宫南壁《孔雀明王法会图》中,底色就是深色,因为年代和烟熏的原因,即使今天我们看起来是黑色,我们也不敢断定当初的底色就是黑色,只能说是接近。画面中主体的色彩大量地采用土红、赭、紫灰、土黄、白、朱砂等鲜艳的暖色,因底色是深色,暗中透亮,显示出宝石般的效果。底色在画面中占有很大的面积,分布在画面所有的部位,它把分散的图像联系成一个色彩的整体,构成画面的完整统一,底色的作用是能够在色彩上衬托主体,底色为大面积深色的不多见。在这铺壁画里,处理底色用了大面积的深色,人物的服饰也采用了统一的色彩,无论是哪一类的宗教人物,都是土红、白和金色为主,肤色是泥金色,周围的祥云既有神仙世界的感觉,也起到了把众多人物按组分开的作用。祥云的色彩有白色和淡黄色,这样一来,整个壁画都是用暖色设色。丽江壁画在前面也提过,所有女性的珠钗、胸饰,身上的各种璎珞配饰,男性的盔甲帽冠均采用沥粉堆金、金线勾勒的技法,突出了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加上设色浓艳的暖色调,即使破坏较多,今天看画面仍能感到五彩缤纷,流光溢彩,交相辉映,效果庄重而富丽堂皇。
  (3)豐富的色相
  丽江壁画由于年代久远,人为破坏,画面已基本变黑。第一眼看过去,感觉只有暗红、黑、金、土黄等的颜色。但是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简单的色彩里,包括极为丰富的色彩变化。丽江壁画大定阁的壁画就大量运用石青、石绿、花青、月黄、土红、朱砂、黑、白,这些丰富的色彩,运用色彩深浅浓淡转换和轻重虚实的变化,使整体色彩有强烈与柔和的层次区别。大宝积宫北壁的《天地水三官》壁画里,整个画面是冷色调,黑色作底,用了许多层次的绿色,在少数人物服饰里用了朱砂色;《孔雀明王法会图》人物肤色用泥金色,服装用土红色;束河大觉宫西壁的《佛会图》中人物的肤色用淡黄,服装用紫红、胭脂、朱砂、土红各种红色色相,饰品都用金线勾勒,定色也是大面积黑色,在暖色的色调里有许多色相。
  三 结语
  色彩在重彩壁画中显现出来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从自发的“五行色”肇始到开放的色彩借鉴,始终保持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形成独特的装饰性用色方法。中国绘画色彩最早提出“随类赋彩”,在中国色彩发展中,壁画色彩一般以表现物体固有色为主,不着重色彩环境色的变化,以画面的色彩结构来表现和谐统一的效果。随着佛教的传入,犍陀罗艺术的发展影响较大,强烈的装饰性和象征性在壁画色彩中日趋突出。画师们创造性地发挥着色彩运用的技巧,在色彩结构形式和色调多样化的探索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要使画面的色彩更丰富,并非是色彩种类的多和少,而是同类色之间深、浅、冷、暖的变化和色彩间的和谐对比,色彩丰富性的形成是由中间色与调合色的过渡和联系来达到的,这种类比色调更容易显示出色彩和谐美的审美价值。在丽江壁画里,画师们大胆地将深色作为底色,使色彩既鲜艳又和谐,起到了衬托与协调的作用。以线造型的特点与纯度高的色彩块面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线条里填色的装饰效果,体现了中国独特的艺术情趣。
  参考文献:
  [1] 白庚胜:《色彩与纳西族民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文化局:《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丽江白沙壁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 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和华璋、庞灿芝:《丽江白沙壁画图释考系列》,《丽江日报》,2011年。
  [5] 文金扬:《色彩绘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 和仕勇:《丽江白沙壁画图释》,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 于小冬:《藏传佛教绘画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张愫,女,1973—,云南丽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国画,工作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南宁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防止相关传染病的传播。方法采集游泳场所水样进行卫生学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2006~2008年我市游泳场所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0.8%、84.7%和
目前,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场馆建设正在争分夺秒、紧锣密鼓地进行.住总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奥体中心曲棍球训练场改扩建项目部自20
这篇论文试图通过追踪世界主流报纸对北京奥运会从筹备到举办长达9年的奥运报道,发现世界主流声音中有关北京奥运会报道议题的分布、变化和规律。在总览世界报纸北京奥运会报
学位
期刊
设计一种不同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氮爆式液压打桩锤,该产品结构设计紧凑,采用气液联合控制,将氮气爆炸能和锤头的重力势能作为对预制桩的打击能,并实现冲击能和打击频率的无级
期刊
受民主化浪潮冲击,台湾于1988年解除报禁,为新闻自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广播、电视亦随后于1990年代初期解禁,媒体在相当自由的环境进行竞争。而台湾的媒体也以去除政府管制与建立
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北京又开始绿起来.随着第29届奥运会一天天的临近,北京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变”.在这些“变”中,奥运会场馆施工建设情况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但是北京,也是全
高层建筑支模范围主要包括内部剪力墙支模、梁板结构支模和外墙支模等。1.周转料具的选用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国内施工单位多使用工具式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多采用扣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