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概况]《急就章》传为三国皇象书。真迹早已不存,仅存《急就章》石刻。现传皇象《急就章》拓本,系明杨政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据宋人叶梦得的颍昌本摹刻的最为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1394字。章草。启功先生所收藏的明拓《松江本》是现存的较好的拓本。《松江本》原石现藏上海市松江博物馆。
[观典赏析]《急就章》为章草体的正宗,是古章草的代表作品。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结字工整规范,笔力凝重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画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风格简古,气息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近人沈曾植的《海日楼札丛》中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此帖是学习章草的优秀范本。
[作品概况]《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三国皇象书,但无依据。三国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刻,是吴国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为记功而立的碑。原碑为幢形,在江苏江宁,宋时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称《三段碑》。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毁于火。现有宋、明拓本,尤以断裂之前的宋拓本最为珍贵,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观典赏析]《天发神谶碑》的建立与迷信有关,也颇为奇特。一般来说,篆书用圆笔,隶书用方笔。此碑方笔作篆,用笔非篆非隶,横用竖起法、竖用横起法。起笔方重,有隶书笔意,是曹魏时期流行的“折刀头法”,转折处则外方内圆,收笔出锋线条十分老辣,竖画取古法之悬针,为东汉碑刻至魏《三体石经》时流行的篆书笔法,从而形成一种雄伟苍健、沉着痛快的气势,森森然如武库戈戟不可侵犯。结体上紧下松,形态修长,体方势圆,疏密得宜,峻利昂健,极有胆力。此碑笔法及体势可谓前无先例,后无继者。张叔未说其“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意味颇深。后来篆刻家多取此碑笔意入印,如赵之谦等。齐白石深得此碑精髓,形成了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齐派篆刻风格。
[作品概况]《顿首州民帖》为西晋卫颧书。章草。帖计5行,行12至13字不等,共55字。
[观典赏析]卫颧是魏晋时期书法世家卫氏书派的关键人物。卫氏一门四代,三国时期,卫觊与钟繇比肩,经过晋代卫颧、卫恒、卫夫人等人的弘扬,形成了卫氏书门家风。卫颧实为卫氏书法世家的奠基人,六个儿子中有三人以书法见称。《顿首州民帖》是流传下来的西晋时期的重要刻帖之一,弥足珍贵。书法基本上去掉波势,将章草书横展的笔势变为“纵引”,改变了章草笔法,导致章书形态的变化。此帖体式与《平复帖》《月仪帖》略同,但风格较之更加秀丽、流畅。唐张怀璀《书断》谓其“天资特秀”。《顿首州民帖》尚存章草格局,而有些字已很接近今草,可以窥见章草向今草过渡的轨迹。
[作品概况]《月仪帖》为西晋索靖书。此为《邻苏园法帖》柘本,为书信文例,按月分書写为十二章。传至今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字数逾千。章草。
[观典赏析]《月仪帖》是索靖留下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其章草代表作。“简而便”是章草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要素,更是章草技巧最见功力的地方。《月仪帖》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最大特点是笔画的跳跃,字势的侨斜正相发,动中有静,粗细变化,起笔处往往锋从势出,有银钩虿尾之趣。全帖很难找出臃杂之字或烦琐之笔,既简洁又易辨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简”“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章草精品。索靖是索氏书法世家代表人物,与钟繇形成传统与创新的两面,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一次,他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离去。(马斌 选荐)
[观典赏析]《急就章》为章草体的正宗,是古章草的代表作品。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结字工整规范,笔力凝重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画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风格简古,气息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近人沈曾植的《海日楼札丛》中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此帖是学习章草的优秀范本。
[作品概况]《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三国皇象书,但无依据。三国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刻,是吴国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为记功而立的碑。原碑为幢形,在江苏江宁,宋时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称《三段碑》。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毁于火。现有宋、明拓本,尤以断裂之前的宋拓本最为珍贵,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观典赏析]《天发神谶碑》的建立与迷信有关,也颇为奇特。一般来说,篆书用圆笔,隶书用方笔。此碑方笔作篆,用笔非篆非隶,横用竖起法、竖用横起法。起笔方重,有隶书笔意,是曹魏时期流行的“折刀头法”,转折处则外方内圆,收笔出锋线条十分老辣,竖画取古法之悬针,为东汉碑刻至魏《三体石经》时流行的篆书笔法,从而形成一种雄伟苍健、沉着痛快的气势,森森然如武库戈戟不可侵犯。结体上紧下松,形态修长,体方势圆,疏密得宜,峻利昂健,极有胆力。此碑笔法及体势可谓前无先例,后无继者。张叔未说其“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意味颇深。后来篆刻家多取此碑笔意入印,如赵之谦等。齐白石深得此碑精髓,形成了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齐派篆刻风格。
[作品概况]《顿首州民帖》为西晋卫颧书。章草。帖计5行,行12至13字不等,共55字。
[观典赏析]卫颧是魏晋时期书法世家卫氏书派的关键人物。卫氏一门四代,三国时期,卫觊与钟繇比肩,经过晋代卫颧、卫恒、卫夫人等人的弘扬,形成了卫氏书门家风。卫颧实为卫氏书法世家的奠基人,六个儿子中有三人以书法见称。《顿首州民帖》是流传下来的西晋时期的重要刻帖之一,弥足珍贵。书法基本上去掉波势,将章草书横展的笔势变为“纵引”,改变了章草笔法,导致章书形态的变化。此帖体式与《平复帖》《月仪帖》略同,但风格较之更加秀丽、流畅。唐张怀璀《书断》谓其“天资特秀”。《顿首州民帖》尚存章草格局,而有些字已很接近今草,可以窥见章草向今草过渡的轨迹。
[作品概况]《月仪帖》为西晋索靖书。此为《邻苏园法帖》柘本,为书信文例,按月分書写为十二章。传至今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字数逾千。章草。
[观典赏析]《月仪帖》是索靖留下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其章草代表作。“简而便”是章草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要素,更是章草技巧最见功力的地方。《月仪帖》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最大特点是笔画的跳跃,字势的侨斜正相发,动中有静,粗细变化,起笔处往往锋从势出,有银钩虿尾之趣。全帖很难找出臃杂之字或烦琐之笔,既简洁又易辨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简”“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章草精品。索靖是索氏书法世家代表人物,与钟繇形成传统与创新的两面,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一次,他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离去。(马斌 选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