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名师的先进理念、钻研教材的方法及独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增强语文素养,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养;自主学习
成长是人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意味着一个人人格力量的不断提升与壮大。具体到教师,成长则意味着教师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素养的概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作家作品、文章背景等)、语言的理解、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能力。
二、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人文精神、智慧的学科。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无不体现教师精深的语文素养。独特的导入、巧妙的回答、感人的场面、生动的课堂,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享受。所以,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也就没有别致的语文课堂。
1.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例: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给上课,学生们的表现会截然不同。有的教师的课生动幽默、语言优美,学生积极发言,学得轻松、开心;有的教师的课,严肃呆板、平淡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现象不正体现了教师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吗?
2.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语义的理解、事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
三、增强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只有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知识的积累,不断加强语文教学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那么,如何增强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呢?
1.学习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固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一开始,笔者不特别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能回答问题就行。看了迟子建老师的文章《朗读与写作》后,笔者明白了朗读与写作的重要联系。懂得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不浓,是他们没有驾驭文字的欲望。这可贵的“欲望”就是灵感袭来的前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朗诵。朗诵能读出文章的气韵,品味到文章的精髓。在语文课堂上,应充分地让学生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2.学习名师深钻教材的精神。特级教师朱瑛曾做过题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的报告。其中提出了语文意识的重要意义: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意识的强烈与否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语文意识决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是否正确。王崧舟老师的《细读课文12篇》,使人豁然开朗——语文意识的培养是需要深钻教材的。
在教学中,一些老师确实缺少语文意识。语文意识就是要老师们善于去钻研教材,发现其内在的方面。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读懂作者的心声,上出语文的精彩。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章学完而已,应该探究其“有意思中的有意思”。
3.学习名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的灵魂。一堂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新课标理念的有力证明。记得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先生的一堂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一般的教师都是用大量的资料展现破碎的地球,用生动的图画让学生感同深受,再把文章的几个方面一一介绍,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刚开始也是按部就班的从头到尾介绍课文,似乎没什么新颖之处。但后来,他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用感叹句分别概括文章的几方面。等学生写完后,他叫部分学生把他们的句子展现在黑板上,然后他将这些句子连起来让学生们读,最后竟变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同样一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的设计,更好地实践新课标理念。
4.重视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每位成功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教学反思。每堂课上下来,都存在着优点和不足,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慢慢思考:这堂课我哪些地方上得比较成功?哪里没上好?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改良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等等。只有不断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余华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养;自主学习
成长是人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意味着一个人人格力量的不断提升与壮大。具体到教师,成长则意味着教师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文素养的概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作家作品、文章背景等)、语言的理解、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能力。
二、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人文精神、智慧的学科。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无不体现教师精深的语文素养。独特的导入、巧妙的回答、感人的场面、生动的课堂,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享受。所以,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也就没有别致的语文课堂。
1.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例: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给上课,学生们的表现会截然不同。有的教师的课生动幽默、语言优美,学生积极发言,学得轻松、开心;有的教师的课,严肃呆板、平淡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现象不正体现了教师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吗?
2.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有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语义的理解、事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促进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
三、增强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只有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知识的积累,不断加强语文教学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那么,如何增强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呢?
1.学习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固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一开始,笔者不特别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能回答问题就行。看了迟子建老师的文章《朗读与写作》后,笔者明白了朗读与写作的重要联系。懂得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不浓,是他们没有驾驭文字的欲望。这可贵的“欲望”就是灵感袭来的前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朗诵。朗诵能读出文章的气韵,品味到文章的精髓。在语文课堂上,应充分地让学生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2.学习名师深钻教材的精神。特级教师朱瑛曾做过题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的报告。其中提出了语文意识的重要意义: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意识的强烈与否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语文意识决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是否正确。王崧舟老师的《细读课文12篇》,使人豁然开朗——语文意识的培养是需要深钻教材的。
在教学中,一些老师确实缺少语文意识。语文意识就是要老师们善于去钻研教材,发现其内在的方面。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读懂作者的心声,上出语文的精彩。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章学完而已,应该探究其“有意思中的有意思”。
3.学习名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的灵魂。一堂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是新课标理念的有力证明。记得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先生的一堂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一般的教师都是用大量的资料展现破碎的地球,用生动的图画让学生感同深受,再把文章的几个方面一一介绍,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刚开始也是按部就班的从头到尾介绍课文,似乎没什么新颖之处。但后来,他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用感叹句分别概括文章的几方面。等学生写完后,他叫部分学生把他们的句子展现在黑板上,然后他将这些句子连起来让学生们读,最后竟变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同样一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的设计,更好地实践新课标理念。
4.重视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每位成功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教学反思。每堂课上下来,都存在着优点和不足,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慢慢思考:这堂课我哪些地方上得比较成功?哪里没上好?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改良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等等。只有不断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