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沈24块断块油气藏的三老资料复查以及测井曲线重新认识, 加强对油、气、水层岩性和电性之间关系研究,结合扩边新井投产情况, 利用电性特征图版总结出一套在低电阻水层、干层中寻找油( 气)层的识别方法,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动用了一批过去被忽略的薄( 差) 油层、油水层。通过水层找油( 气) , 提高了油气产量和储层动用程度, 也提高了对油藏构造和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沈24块 测井曲线重新认识 油气水分布
中图分类号:TE3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12-01
1 引言
沈阳油田沈24块位于大民屯凹陷中部,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层数量少且油品差,措施井次和增油逐年减少。近年来通过对老井的测井结果进行重新解释,认为一些原解释干层、水层重新解释为油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低阻油层解释为水层、干层的原因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 地质技术人员主要依靠测井系列来识别和区分油层与水层,大民屯沈24块储层岩电关系明显, 在由油层( 气层) -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的渐变过程中, 测井曲线上反映出的电阻值由高到低逐渐演变。一般认为, 电阻率高的是油层, 电阻率低的则是水层、干层。然而, 在实践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会将一些低电阻砂岩油层误解为水层, 造成油气资源的极大浪费。研究认为砂岩油层电阻低的主要原因有:
(1)与储层岩性有关
通常情况下,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砾岩的电阻率大于砂岩, 砂岩大于泥岩。研究中发现伊利石、蒙脱石、伊/蒙混层含量高的泥质砂岩的电阻率往往为低值,风化程度大的岩石也易形成低电阻。
(2)与储层物性有关
运用阿尔奇公式,岩石的相对电阻率可由下式求出:F=Ro/Ro=a/m
式中,F为岩石的相对电阻率,Ω;Ro为孔隙中充满地层水时岩石的电阻率,Ω;Ro为地层水电阻率,Ω;a为比例常数,根据岩性而定;为岩石孔隙度,%;m为胶结系数,随岩石胶结程度变化。
由此可知沉积岩的岩石孔隙度越大,膠结程度越差,岩石的导电能力越强,储层物性差电阻率就越低。
(3)与油层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有关
岩石电阻增大系数计算公式为:I=Rt/Ro=b/(1-So)n(2)
式中,I为岩石电阻增大系数;Rt为不同含油饱和度时对应的含油岩石电阻率,Ω;Ro为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Ω;So为含油饱和度,%;n饱和度指数,与岩性有关;b为相关系数,与岩性有关。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含油饱和度低、束缚水饱和度高是造成地层电阻低的重要原因。实际应用中发现岩性细,束缚水饱和度高,含油饱和度低的砂岩的电阻率易表现为低值。
(4)与地层水矿化度有关,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而地层水的电阻率又取决于其含盐度和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和温度越高,地层水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低。因此矿化度很高的泥质砂岩往往表现为低电阻。
(5)与钻井过程中的污染有关
在钻井过程中,泥浆滤液浸入地层,使地层水矿化度增大,导致地层电阻率降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阻侵入。侵入深度与储层物性的关系最为密切。物性好,侵入深;泥饼厚,侵入浅;储层浸泡时间越长,侵入越深。
3、水层挖潜技术研究
(1)核磁共振技术评价储层
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的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对储层含油性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原子核的自旋及其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地层中的氢梳(质子)的驰豫性质来直接探测地层孔隙特性和流体流动特性。可提供储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体积、束缚流体体积、渗透率及储层孔隙大小的分布信息,并可结合电阻率测井对储层的含油性进行定量评价。
(2)地层对比结合动态分析进行储层再认识
纵向对比法即利用一口井的测井资料,对照录井地质资料和相邻层的试油情况,在纵向上进行地层对比解释;横向对比法即利用相邻或相近的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横向对比,参照邻井的试油和动态生产情况进行二次解释,把物性略好的层及以前解释水层、干层修改为油层或低产油层。
前26-49与沈116对比,具有相似的电性特征,试采取得好效果。前36-44井底部储层与前36-40井电性和物性特征相似,且位于有利沉积相带。借鉴沈前36-40井的生产经验,前36-44井水层挖潜见油。
(3)确定储层“四性”解释标准
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岩性、含油性、物性和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在取心井岩心描述资料的岩性、含油性描述,常规岩心物性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测井曲线三类资料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图版。沈24块储层油层与地产油层声波时差的分界线在240(μs/m),电阻率界限在16(Ω.m),岩性是细砂岩,含油显示油斑,孔隙度7.5%,渗透率5×10-3μm2,含油饱和度25%以上。
4、应用实例
(1)前26-49井补层压裂
前26-49位于沈24块沈116井区。该井原解释仅有16.1米/7层的油层,投产后累产5418吨后不出,2009年11月通过对该井67号层到77号层一套水层通过邻井对比及四性特征分析认定为有利储层重新解释为油层,补层投产初期日产油2.6吨,2009年12月对这套层实施压裂初期日产油4.0吨,目前累产3175吨
(2)前32-52井补层压裂
前32-52位于沈24块沈133井区。该井为2015年实施的一口新井,测井解释结果显示叫啥,油层薄且不集中。通过邻井对比及四性特征分析认定84号层到99号层一段水层、干层为有利储层重新解释为油层、低产油层,补层压裂投产后初期获得了6吨的高产。
5、结论
(1)通过对水层挖潜技术的研究论证,建立起了一套水层挖潜的系统方案。
(2)通过对原测井解释结论的修改,为区块扩边挖潜提供了依据。
(3)早期测井资料大部分没有孔隙度与渗透率解释结果,在对物性识别方面应用核磁共振资料可以物性判别标准。
参考文献:
[1] 赵佐安,何绪全,唐雪萍.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2,22(4):33-37.
[2] 宋延杰.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D]黑龙江:大庆石油学院,2005.
[3] 李厚义.“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认识[J].中国石油与勘探,2008,11(1):68-74.
[关键词]沈24块 测井曲线重新认识 油气水分布
中图分类号:TE3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12-01
1 引言
沈阳油田沈24块位于大民屯凹陷中部,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层数量少且油品差,措施井次和增油逐年减少。近年来通过对老井的测井结果进行重新解释,认为一些原解释干层、水层重新解释为油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低阻油层解释为水层、干层的原因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 地质技术人员主要依靠测井系列来识别和区分油层与水层,大民屯沈24块储层岩电关系明显, 在由油层( 气层) -油水同层-水层、干层的渐变过程中, 测井曲线上反映出的电阻值由高到低逐渐演变。一般认为, 电阻率高的是油层, 电阻率低的则是水层、干层。然而, 在实践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会将一些低电阻砂岩油层误解为水层, 造成油气资源的极大浪费。研究认为砂岩油层电阻低的主要原因有:
(1)与储层岩性有关
通常情况下,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砾岩的电阻率大于砂岩, 砂岩大于泥岩。研究中发现伊利石、蒙脱石、伊/蒙混层含量高的泥质砂岩的电阻率往往为低值,风化程度大的岩石也易形成低电阻。
(2)与储层物性有关
运用阿尔奇公式,岩石的相对电阻率可由下式求出:F=Ro/Ro=a/m
式中,F为岩石的相对电阻率,Ω;Ro为孔隙中充满地层水时岩石的电阻率,Ω;Ro为地层水电阻率,Ω;a为比例常数,根据岩性而定;为岩石孔隙度,%;m为胶结系数,随岩石胶结程度变化。
由此可知沉积岩的岩石孔隙度越大,膠结程度越差,岩石的导电能力越强,储层物性差电阻率就越低。
(3)与油层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有关
岩石电阻增大系数计算公式为:I=Rt/Ro=b/(1-So)n(2)
式中,I为岩石电阻增大系数;Rt为不同含油饱和度时对应的含油岩石电阻率,Ω;Ro为完全含水时的电阻率,Ω;So为含油饱和度,%;n饱和度指数,与岩性有关;b为相关系数,与岩性有关。
由此公式可以看出含油饱和度低、束缚水饱和度高是造成地层电阻低的重要原因。实际应用中发现岩性细,束缚水饱和度高,含油饱和度低的砂岩的电阻率易表现为低值。
(4)与地层水矿化度有关,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而地层水的电阻率又取决于其含盐度和温度。地层水矿化度和温度越高,地层水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越低。因此矿化度很高的泥质砂岩往往表现为低电阻。
(5)与钻井过程中的污染有关
在钻井过程中,泥浆滤液浸入地层,使地层水矿化度增大,导致地层电阻率降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减阻侵入。侵入深度与储层物性的关系最为密切。物性好,侵入深;泥饼厚,侵入浅;储层浸泡时间越长,侵入越深。
3、水层挖潜技术研究
(1)核磁共振技术评价储层
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的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对储层含油性进行更加准确的描述。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原子核的自旋及其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地层中的氢梳(质子)的驰豫性质来直接探测地层孔隙特性和流体流动特性。可提供储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体积、束缚流体体积、渗透率及储层孔隙大小的分布信息,并可结合电阻率测井对储层的含油性进行定量评价。
(2)地层对比结合动态分析进行储层再认识
纵向对比法即利用一口井的测井资料,对照录井地质资料和相邻层的试油情况,在纵向上进行地层对比解释;横向对比法即利用相邻或相近的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横向对比,参照邻井的试油和动态生产情况进行二次解释,把物性略好的层及以前解释水层、干层修改为油层或低产油层。
前26-49与沈116对比,具有相似的电性特征,试采取得好效果。前36-44井底部储层与前36-40井电性和物性特征相似,且位于有利沉积相带。借鉴沈前36-40井的生产经验,前36-44井水层挖潜见油。
(3)确定储层“四性”解释标准
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岩性、含油性、物性和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在取心井岩心描述资料的岩性、含油性描述,常规岩心物性分析的孔隙度、渗透率,测井曲线三类资料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图版。沈24块储层油层与地产油层声波时差的分界线在240(μs/m),电阻率界限在16(Ω.m),岩性是细砂岩,含油显示油斑,孔隙度7.5%,渗透率5×10-3μm2,含油饱和度25%以上。
4、应用实例
(1)前26-49井补层压裂
前26-49位于沈24块沈116井区。该井原解释仅有16.1米/7层的油层,投产后累产5418吨后不出,2009年11月通过对该井67号层到77号层一套水层通过邻井对比及四性特征分析认定为有利储层重新解释为油层,补层投产初期日产油2.6吨,2009年12月对这套层实施压裂初期日产油4.0吨,目前累产3175吨
(2)前32-52井补层压裂
前32-52位于沈24块沈133井区。该井为2015年实施的一口新井,测井解释结果显示叫啥,油层薄且不集中。通过邻井对比及四性特征分析认定84号层到99号层一段水层、干层为有利储层重新解释为油层、低产油层,补层压裂投产后初期获得了6吨的高产。
5、结论
(1)通过对水层挖潜技术的研究论证,建立起了一套水层挖潜的系统方案。
(2)通过对原测井解释结论的修改,为区块扩边挖潜提供了依据。
(3)早期测井资料大部分没有孔隙度与渗透率解释结果,在对物性识别方面应用核磁共振资料可以物性判别标准。
参考文献:
[1] 赵佐安,何绪全,唐雪萍.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2,22(4):33-37.
[2] 宋延杰.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D]黑龙江:大庆石油学院,2005.
[3] 李厚义.“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认识[J].中国石油与勘探,2008,11(1):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