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与难点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理念是新认识的反映,是新实践的导向,是新事业的要素,是新局面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既是新发展的理念,旨归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又是新的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还是不断发展的新理念,将伴随发展的进程实现自我持续发展。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以及普遍性发展规律与中国发展实际的深度融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深刻揭示了发展理念与发展实践的关系。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被首次提出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与新发展格局。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向前的过程,始终在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构成的螺旋式上升中前进。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环境、新条件,要解决新发展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要落实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新任务。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具有空间属性、内外联动的系统,不断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立足点,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中国经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心怀“国之大者”,从发展、安全与改革三个方面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是对发展的科学理性认识,而发展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载体与空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原则。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塑造安全环境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指导和引领改革发展新征程,而改革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机制与路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三个维度加强理解。首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興,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新形势下还可能出现更多新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关键。再次,发展在不断推进过程中所遇风险挑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加突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以政治自觉、系统观念与精准方法推进落实。必须从政治高度理解和认识新发展理念,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与执行力。必须以系统观念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的五个方面,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必须以实干精神精准把握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各层级、各部门、各领域、各地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从自身实际出发,抓关键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精准施策,务实推进。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百年征途新程又起,理念为先发展新篇。只有对新发展理念学深悟透、真信笃行、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我们才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本期聚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必须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这是由中国的权力维度和秩序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法治观的演进呈现为曲折前进的轨迹,先急于建立新秩序,后彻底否弃法制,再恢复和健全法制,最终确立法治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强调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当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佳的表达载体和实施机制,中国共产党若遵循“法治改革观”,着力在维
[摘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原则,既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原则,对深化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原则    持续贯穿与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学生对技术技能掌握的认知规律决定的。贯彻这一原则
【摘要】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与其权力结构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轨迹密切相关。“集中”与“民主”的权衡,是贯穿越南政治变革的一条主线,也是越南共产党的制胜法宝。越南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实际上是越南共产党在“集中”与“民主”之间找到的一个新的契合点。越南政治与我国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越南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都是本国唯一执政党,在不存在反对党的条件下执政,必须走群众路线,接受
【摘要】对某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小进行定量测算与等级划分,进而对所评价区域的发展潜力予以全面综合分析。通过采用熵值赋权法,以河南省为例,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规律,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潜力河南省    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某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小进行定量测算与等级划分,进而对
虽然是夜雨,我仿佛沉浸在寂静中  幻觉一次又一次发生,我想要倾诉的  正是这样的事实,而你在南方的庭院里,终日忙碌  雨夜,它有微妙的平衡感  譬如在一条长线上,缓慢移动的夜行人  譬如,用做爱回来的手,去摸索一支烟  我不便向你细述,那灰烬中的一星亮  因为我是另一种人,我把所有的東西  都称作“雨”,对,我就是这样的人  在树脂和腐叶的气味中,我总是在听  单调,持续,又琐碎,去日苦多  夜雨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需要从不同视角加以审视。从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形态的视角,城市的空间聚集、城市空间格局的极化、城市空间规划的中心化理念,是疫情传播放大、灾害影响加剧的客观条件。需要检讨空间聚集理念下城市空间规划所形成的可能助推疫情的传播和扩散的机理和效应。鉴于城市人口在空间聚集形态下疫情传播快、灾害重的情况,城市空间规划需要权衡经济理性、生态理性和安全理性,将安全理性放在优先位置。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民生思想 时代阐释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4.113  在《共产党宣言》中,虽没有关于民生概念的直接表述,但其间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民生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 接受美学 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4.111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之间呈现多元文化交流的态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建设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必须
【关键词】创业 契约治理 关系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6.019  当前,创新创业双引擎推动经济稳健发展,团队创业正成为一种主要的创业方式。相较于个人,创业团队为创业企业在高度整合和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中生存发展提供了更为强有力的支撑。创始人和其团队是创业过程中的主导者,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術更迭速度不断加快,重大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实践,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学技术以其基础性、先导性和强渗透性,已成为大国国力竞争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