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物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不同时间-剂量效果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一种病因不明、治疗困难的荨麻疹.有资料表明,在欧美,CIU患病率为0.1%~3%[1].目前中长期、规律性药物治疗是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在选用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其有效性、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其依从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疗效。

其他文献
淋病的早期诊断对淋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诊断方法--培养法以分泌物为检测标本,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受检人群.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技术的发展,PCR检测淋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了提高,同时允许使用一些无创性方法收集标本[1-2]--以尿液为标本进行核酸扩增试验。
期刊
患者女,45岁.因颈部、双侧腋下、大腿内侧皮损30余年,新发水疱2周于2007年4月20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腋下出现角化性皮损,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展至颈部及双侧大腿内侧,在当地诊断为毛囊角化病,因当地医生建议无需治疗,故未特殊处理。
期刊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CD14、TLR4和NF-kB表达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榆测银屑病患者32例和正常人29例外周血白细胞mCD14、TLR4和NF-kB的表达. 结果 32例银屑病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表达5.454±2.78,对照组3.93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表达,银屑病组17.641±18.120,对照组7.527±8.574,
目的 评价长脉冲半导体激光对于Ⅲ-Ⅴ型皮肤多毛患者脱毛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长脉宽半导体激光(波长800 nm,脉宽30 ms,光斑大小9 mm×9 mm)对350例多毛患者进行多次治疗.治疗结束后22.5个月,回顾性分析了脱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每个部位根据治疗次数分2组:<6次组和≥6次组(腋窝分为<4次组和≥4次组),比较不同部位这2组脱毛的疗效.结果 随访到并进行评价的多毛患者235例
患者男,56岁,因右侧耳廓无明显诱因肿胀、痒5天,无其他不适,于2008年2月16日入院.患者诉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廓肿胀、奇痒,耳廓变厚,逐渐加重。
期刊
患者女,38岁,因双下肢水肿,指(趾)甲增厚、变黄4年就诊.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双踝水肿,而后水肿逐渐加重达膝部;同时指(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黄.近半年来出现颜面部、双前臂肿胀.既往史:1991年因"反复咳嗽、咯血、胸闷2年"在我院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行左肺舌叶切除术;慢性鼻窦炎10余年.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无肿大.颜面、双前臂肿胀
期刊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生物治疗肢端恶性黑素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病灶切除、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的方法,对2004年以来的15例肢端黑素瘤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范围距病灶1~2 cm,其中,4例切除后直接缝合;10例较大损害,切除后植皮及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例较大损害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行第一趾截趾并保留趾背皮肤修复足底前端创面.术后肌注α-2b干扰素3个月.结果 15例患者中,肿瘤浸润厚度为1.8~3.9
目的 通过研究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改变来探讨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IL ACL 9000型血液凝同仪测定5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各项指标,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组抗凝血酶活性为69.2%±17.3%、蛋白C活性为80.4%±17.3%、蛋白C抗原含量为74.1%±23.8%,静
患者女,32岁,因反复面部起皮疹伴瘙痒1年余,再发1周于2007年7月24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于2006年5月无明显诱因额部、双颊部出现钱币大小红斑,患者未予重视,至当地美容院进行治疗(具体不详),红斑逐渐变淡。
期刊
平滑肌分布广泛,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如子宫、后腹膜、肠系膜及胃肠道等,原发于皮肤的浅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非常少见,占软组织肉瘤的4.0%~6.5%,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04%.根据生物学行为的不同,皮肤平滑肌肉瘤分为真皮型和皮下型,真皮型起源于立毛肌,皮下型起源于血管壁.为提高对这一少见肿瘤的认识,对原发性皮肤平滑肌肉瘤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