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填料负载微生物去除地表水氨氮的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gou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氮浓度过高是黑臭水体难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了经活性污泥驯化的菌株与市售硝化菌液两种不同菌剂分别在有机填料聚丙烯纤维和无机填料沸石上的挂膜特性,考察了不同挂膜填料性质、填料粒径、源水pH值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解构不同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探究填料负载微生物的生物膜法去除氨氮的综合机理.结果 表明:以活性污泥作为微生物来源时,填料挂膜后的生物量达0.36 g·g-1(以干重计,下同),微生物的呼吸活性达8mg·g1·h-1,均显著高于市售硝化菌液;当以聚丙烯纤维为载体,使用量为12 g·L-1、pH值为8时,108 h后模拟废水中氨氮去除效率最高可达84.23%,且Paenarthrobacter菌属的显著丰度差异是造成载菌聚丙烯纤维氨氮去除效果优于粒径1 mm载菌沸石的主要原因.氨氮去除过程中,生物降解过程的贡献高达90.75%,而以物理吸附方式去除只占9.25%,生物降解是氨氮的主要降解方式.
其他文献
以铜陵市河湖水系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降雨侵蚀力、地形等数据,分别计算了针对总氮、总磷通量的功能连通性指数,对比分析了不同流域及其河湖水系的连通性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水文连通调控措施.结果 表明:基于总氮的功能连通性指数的平均值在菜子湖、岱冲湖、连城湖、白荡湖、枫沙湖、陈瑶湖、顺安河和黄浒河分别为0.90、0.56、0.53、0.38、0.48、0.52、0.82和0.63;基于总磷的功能连通性指数的平均值在菜子湖、岱冲湖、连城湖、白荡湖、枫沙湖、陈瑶湖、顺安河和黄浒河分别为0.63、0.
辽河三角洲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保存完好的大面积芦苇沼泽和以盐地碱蓬为主的潮间带盐沼,栖息着多种濒危物种.1980年以来,农业开发、水产养殖、油气开采活动加剧,使得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变.本研究分析了1980-2010年,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轨迹及驱动过程,并应用InVEST模型模拟了碳储存、生境质量、水质净化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围垦、修复、淤积3种驱动为主,社会经济驱动
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农业非点源污染核算研究,但大部分经验模型缺乏对非点源污染入水体过程的考虑,而机理模型则受到资料限制,大尺度应用难度较大.针对传统研究面临的未考虑入水体过程、难以精细化模拟等核心问题,本研究基于源-流-汇理念和栅格汇流算法,构建了耦合源负荷核算、入水体过程核算、植被截留核算等模块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全过程核算方法(Grid confluence bas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alculation method,GC-ANPS
水库建设在兴利防洪的同时对多个环境要素造成了影响,现有研究主要分析水、沙、营养盐等单一要素变化,缺乏不同要素间的协同分析.本研究基于IHA指标、MK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1995-2017年嘉陵江梯级水库建设对流域水-沙-污染物等单个要素和多个要素协同性的综合影响.结果 表明,水库建设对河流流量具有“削峰填平”作用,其中枯水期流量增加13.3%~47.0%,丰水期流量下降率最高则达19.4%;相对于流量,水库建设对泥沙的削减作用更为明显,且对上游河流泥沙输移影响更大.同时,水库建设后其
再生水作为城市景观水体生态补水的主要水源,能够改善城市景观水体水污染状况,但水体内较高的氮磷物质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爆发水华现象,因此,研究水生植物群落对景观水体水质及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意义重大.镜河是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新建景观河道,为提升水环境质量,以流场、COD、氨氮及硝态氮为指标,应用MIKE 21和ECO Lab搭建流域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探究水生植被覆盖率为0、30%、50%及70%等4种方案对湖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水动力水质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水动力模拟精度优良,水位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食物资源、药用价值、海岸防护等生态功能.近年来受到自然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了大规模的退化,因此,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NKI、德温特数据库等获得相关文献,对全球及国内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热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表明:目前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分为生物修复和生境修复两大类,其中,生物修复以无性繁殖为主,虽然无性繁殖技术成本相对较低,但有性繁殖技术更容易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珊瑚礁生态系统对
碳中和是全球控制增温效应的主要手段,而准确估算碳排放是预测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水库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由于受人为活动及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研究总结了水库主要温室气体(CH4、CO2和N2O)的产生与排放过程,重点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库库龄、位置和大小及有机物、温度、溶解氧、流速、水深和风速等;并通过分析水库建成前后水文情势的改变,探讨了水库建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有待研究
以白云湖为例,于2016年12月(枯水期)、2017年5月(平水期)和2017年9月(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并测定了10种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白云湖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状况及不同湖区的污染水平,并结合熵权法和单因子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法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对白云湖进行了综合水质评价和比较.结果 表明,Cu、Zn、Cr等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达到我国Ⅱ类水环境质量标准,而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Cd、As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平.与传统的综合污染指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Pb、Cd作为该区域典型的重金属,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目前在土壤修复领域,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单一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生物炭因其强吸附性及丰富的官能团与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结合的潜力,因此,探究二者联合修复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效应,对于寻求更加绿色高效的修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区采集土壤与植物样品,将生物炭与植物修复技术相结合,开展了生物炭与植物联合修复盆栽实验,测定了植物生长期内植物形态特征及重金属水平和垂直分布
水电水库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气候变化.然而目前关于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原因是缺失了世界各地山区水库的数据,另一方面原因是未将受水库影响的上下游河道考虑在内.本研究重点关注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水库——藏木水库丰枯水期CO2、CH4和N2O的溶存浓度与扩散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夏季丰水期的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高于冬季枯水期.空间上,CO2和CH4表现出上下游河道高于库区,库区的库前、库尾高于库中;但N2O的沿程变化趋势不明显.剖析了3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