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与灯塔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xi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疫气
   ——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译文
  建安二十二年,疫病流行。家家户户都回荡着失去亲人的哀痛之音,有的全家死亡,有的全族丧生。有人认为疫病是鬼神所为。但那些患病的人,都是身穿粗布短衣、吃豆叶、住草屋的贫家子弟罢了!至于那些住华屋、列鼎而食、穿貂裘、铺垫褥的豪门贵族,得疫病的很少!发生疫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应有的位置次序,冷热无常。但未经教化的人们却悬挂符箓来镇压疫鬼,也是挺可笑的。
  在中国古代,民间普遍流行的、导致人死亡的恶性传染病,被人称为“瘟疫”或“疫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疫病给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带来过很多的苦难。
  短文《说疫气》,出于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之手,他在文中记录的,就是发生于建安年间的一场大型疫病。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烽烟四起,几大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在所难免。赤壁之战后,雄主曹操并未气馁,积极地操练水军、广开屯田、求才纳贤。这套措施收效甚好,曹操走出战败阴云,接连战胜马超、孙权、张鲁,士气颇为旺盛。
  公元217年,曹操再次出征孙权,屯兵于今天的安徽省巢湖市东北。激战后,孙权败走,曹操带领大军北归,命令夏侯惇、曹仁、张辽、司马朗等将领率领剩下的士兵留守。
  没想到,就在此时,一场可怕的疫病在留守军士中迅速蔓延开来。司马朗亲自巡视,却不幸染上疫病,不治身亡。
  这之后,疫情如同烈火一般四处蔓延,收割着无辜的生命,造成了一场空前浩劫。如同曹植在短文中描写的那样,痛失亲人的哭嚎声回荡在苍凉的大地上,全家甚至全族染病身亡的例子屡见不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建安七子,除了早年殒逝的孔融和阮瑀,王粲、徐干、陈琳、刘桢、应玚五人皆死于这场疫病,造成了文学史上的极大损失。
  同样,明末清初那场牵连甚广的疫病,也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公元1618年,广东下起了大雪,第四次“小冰河期”的序幕拉开。这之后,持续的低温和干旱侵袭着千里土地,粮食大规模减产,无论人或老鼠,都陷入缺粮、缺水的境地,流徙的难民数量急剧增加。
  带着鼠疫杆菌的老鼠也集体迁移,较大数量的老鼠进入人类的居住地。之后,鼠疫杆菌通过寄居于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染给难民,而难民的流动又将疫病传播到更多的地方。一场大规模的疫情在全国蔓延。
  据史料记载,当时仅京城一地,死亡人数就多到无人收尸的地步——“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这样惨痛的损失,给了明朝沉重的打击。有明史学家计算,从疫病开始到李自成攻破京城,至少有二十万人因疫病殒命,占当时京城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驻守京城的明朝守军,人数从十万人锐减至五万人,因此士氣大减,溃不成军。
  所以,当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入京城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鬼城”。李自成也没能逃过疫病的阴影,他盘踞京城不过短短四十二天,就在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军的打击下,仓皇退出。有历史学家认为,李自成败亡得如此迅速,和他的军队也感染了疫病不无关系。
  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古人没有口罩,没有防护服,也没有酒精和消毒液,在狡猾的病毒面前,他们似乎不堪一击。
  但智慧而质朴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不管是精于医道的优秀医者,还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抗可怕的疫病。
  他们的聪慧首先体现在,中国古代拥有丰富的预防疫情的思想观念。
  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易》曾叙述:疫病突发,造成大面积死亡,人心惶惶,四处逃避,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一是“不出户庭”,只要不到处走动,疫病不四处传播,感染人数就会相应减少;二是“井泥不食”“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注意饮食卫生,不乱吃药,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些叮嘱和我们今天熟知的防疫注意事项,是不是很相似?
  明代晚期,吴有性所著的《温疫论》对疫病的分析更详尽。他认为,疫病与伤寒不同,产生于天地间的一种“戾气”。这种“戾气”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自然环境感染,二是通过接触患者感染,虽然传播方式不同,但“戾气”都经由口鼻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戾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很难防范。你瞧,吴有性虽然不知道病毒的存在,但对传播途径和感染途径的分析,已经很接近现代医学的理论了。
  除了观念和理论之外,古人的智慧还体现在对疫病的重视上。帝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对疫病十分重视。在遇到疫病时,大多数帝王会发诏书安抚官员和百姓。除此之外,有的帝王会下令官员节省支出,救济染病的平民;有的帝王会下令朝廷组织义诊,将医药费用纳为朝廷的开支;有的帝王还会拿出宫中的珍贵药材来救治病患。据《宋史》记载,有一年,京城爆发了大规模疫病,皇宫里收藏有治疗疫病的关键药材——通天犀,皇帝宋仁宗下令将这珍贵的药材发放到民间,帮百姓治病。内侍劝他不要这样做,把药材留给自己服用。宋仁宗严词拒绝,认为自己不能私藏珍贵药材而不顾百姓,并下令精通医术的太医去县官处了解病情,给予药材,不要让它被庸医浪费了。
  帝王重视,朝廷自然不敢轻慢,对于疫情,朝廷严令地方官员及时上报。无论是《明史》还是《清史稿》,都有对疫情数据的详细记录。
  地方官员不仅重视疫情,也努力开动脑筋对付疫病。
  公元1089年,人口稠密的杭州地区因为连年灾害,造成疫病流行。病患出现手脚冰凉、腹痛腹泻、发热恶寒、肢节肿疼等症状,许多人不治身亡。正当此时,苏轼调任杭州知州,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病痛的杭州地区。苏轼表现出一个高尚、强干的士大夫官员应有的品质,他身先士卒,拿出自己的积蓄,号召富人捐赠,用所得资金建造一座名为“安乐坊”的病坊,类似于现在的医院。随后,苏轼拿出挚友所赠的家传秘方《圣散子方》,将它交给前来坐诊的名医,医好了不少病患。据记载,苏轼在杭州地区的两年间,医治贫者,施舍粥药,拯救了千余条性命。
  除了态度上重视疫情外,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智慧,也让人们成功摸索出一些对抗疫病的有效措施。
  比如隔离治疗。人们认识到疫病具有传染性后,会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根据考古发现,汉朝时设立的“病迁坊”和唐朝时设立的“病人坊”都用来隔离治疗麻风病患者,而武则天时期设立的“悲田养病坊”则由朝廷直接管理,可见人们对于切断传染源的重视程度之高。
  比如建立防疫管理系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对外交流非常频繁的国家,许多传染病会从国外传进国内。这时,建立完善的国家防疫管理系统尤为重要。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的《封诊式》能证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逐级报告传染病例和对可疑病例进行调查的制度。清朝的《海录》则记载,凡是去过国外的船只到港,必须先派遣官员查看船上人员的健康状况,如果身体有异状,这个人是不被允许入港的。
  比如药物消毒。在古代,人们也找到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消毒方式。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战国时,凡是进入秦国的宾客,所乘坐的车马用具都要经过烟熏,以达到消毒和防疫的效果。
  漫漫历史长河中,这片古老的土地承受了许多病痛,但永不放弃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惧怕过、退缩过,以自己朴素的智慧和坚强的精神,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来自疫病的威胁,将伟大的文明和不朽的精神传续下来。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没有理由退缩。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一人点一颗星火,最终,暗夜的灯塔将被点亮,黎明的光芒会唤起新生。
  你瞧,灯塔正在闪耀。
其他文献
在2020年到来之前,还是学生的我们可能对“病毒”这个词并不太熟悉。平日里,我们听到最多的,无非是“计算机病毒”“病毒性感冒”以及科幻电影里的“XX病毒”等。  前两个“病毒”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后面那个“病毒”也只是让我们有更刺激的观影体验,更何况,因为同类型电影太多,观众们对“病毒”类电影也不怎么感兴趣了。  可就在2020年,大自然充当了一次导演,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写了一个剧本:
期刊
敬惜汉字,弘扬传统文化;以史为鉴,细说字间故事  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病毒”这个概念,一些病症被看作是“外邪入体”,认为“风”“寒”“暑”“湿”“燥”“热”这些自然界的气候现象,会让人感到头痛、体热等不适。甚至连瘟疫,在先秦时期的人们看来,也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造成的,唯有“正气存内”,才能“避其毒气”。  那么,外邪侵入人体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在晋国国君晋景公的梦里,它或化身复仇的厉鬼破门而
期刊
西摩尔正沿着河流寻找一种红色的雨林蛙,你在图中找到了吗?如果遇到河流堵塞或河中有危险动物出没的时候,他就得爬上岸,帶着独木舟在灌木丛的小路中走一段路,再回到河流中,如此反复,直到找到雨林蛙。
期刊
我愿天使的翼抚平忧伤,我愿逆行的魂战胜“新冠”,我愿江城粉壁芳华再现,我愿人人康健,中华平安……  这首歌词仅有72个字、时长不到4分钟、制作时间只有3天的《愿》,上线不到5分钟就收获了近万次的点击量。每一个聆听的人,都能在温柔的曲调中、在真挚的歌声里,抚平焦灼的情绪,收获一份安宁。  所以,我想把这首歌和它背后的故事,说给你听。  1  2020年1月16日,阜阳市北城小学正式放寒假,学校的音乐
期刊
姓名:赵珺延  性别:男  年龄:15  学校:上海市新黄浦实验学校  重要事迹:只身从海外带回万余个医用口罩,捐赠给需要的医院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用口罩是最珍贵的医疗资源之一。为了支援祖国的抗疫战争,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花费无数精力和时间筹集物资,尽自己所能地运送回国内,自发为抗疫战争的最终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这群人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他叫赵珺延,今年15岁,是上海市新黄
期刊
推荐:易纸锅  理由:真“纸”不怕火炼  照亮你的微笑  希望这些藏在生活里的点滴心意,能像温暖的烛光,照亮你的微笑。  ——铁丝人  如果你养过花花草草,那你一定做过一件事——换花盆。随着盆栽植物逐渐长大,我们需要将它移栽到更大的花盆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这时候,我们不如给花草换上GROWTH!它的盆身有很多褶皱,随着花草根茎的生长,这些褶皱会渐渐展开,可爱的小花盆就会逐渐“长”成大花盆,不
期刊
到底有多大
期刊
2020年春节,令所有中国人难忘。  有人说,在灾难面前,个人的努力苍白无力。但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向这句话说“不”。他们小小的温暖,好似萤火微光,但汇聚在一起,便是璀璨星河,照亮希望的路。  A.他说,菜不好看,但很甜!  上海市支援武汉市的医疗队驻扎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附近的一家酒店,2020年1月27日,这家酒店收到了24箱蔬菜。这些蔬菜都来自湖北省的一位普通菜农——秦师傅。  秦师傅送来
期刊
近日,江苏连云港,一个91岁老人亲吻抚摸妻子遺像的视频感动众多网友。外孙女皮女士介绍,外婆去世6年,现在外公自己独居,家里人每天会去送饭。皮女士表示,外公小脑萎缩,家里的子孙都不认识,唯独记得外婆。被感动的网友纷纷表示,这才是一生只爱一个人,值得羡慕。  (据澎湃新闻5.19)
期刊
荒凉的山野里呼啸着狂风,隐约可见两座山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在呼啸山庄的房屋里,透出点点灯光,亟待去诉说尘封已久的故事。一个旅人,就着风沙走进了故事里……《呼啸山庄》的情节就此徐徐展开。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以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变幻莫测的写作手法享誉世界,几位主人公在一片荒凉的底色中,演绎出长达三十年的爱恨纠葛。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是故事的起点,他们在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中长大、相爱,
期刊